多點DMALL走出物美“依賴癥”?
來源/聯商專欄
撰文/劉曠
繼上次遞交上市申請材料之后,近期多點DMALL再度遞表,準備逐夢港交所。算上之前的兩次,這已經是多點DMALL第三次沖擊IPO了。作為一家本地零售SaaS服務商,背靠物美集團的多點DMALL,這一路走得并不順暢。
雖然一個上市流程就走了三年多,但對于虧損連連的多點DMALL而言,這條路必須走,而且非走不可。
患上物美依賴癥
作為一家脫胎于物美集團的SaaS公司,多年來依靠物美這顆大樹,多點DMALL一路茁壯成長。但這么多年過去了,多點DMALL的基本盤仍然離不開物美,甚至患上了“物美依賴癥”。
首先,從市場開拓的角度上來看,雖然多點的客戶數量在增加,但遠遠沒有形成規模效應。從公開的資料來看,當前多點的客戶數量達到了677家,較2021年的352家增長了近五成,但仍然沒形成規模,占據營收榜單的一些大客戶,大多數都是依靠收并購來的。比如,2021年多點對擁有萬家門店的鍋圈食匯,進行了1.29億元的股權投資,后者也順利成為了多點的客戶之一。
當下來看,收并購投資仍然是其拓展客戶的主要手段,這點在多點DMALL中也有所提及。多點招股書中提到,尋求增長策略互補的戰略合作,投資以及并購仍然是其IPO募資的重要一環,而這也構成了監管層質疑其業務獨立性的關鍵點。
其次,從營收占比上來說,其關聯方的五大公司成為了多點營收的絕對主力。從多點DMALL發布的招股書來看,該公司的前五大客戶,其中有四家是物美系零售企業,分別為物美集團、麥德龍中國、重慶百貨和新華百貨。在這些關聯方之外的第三方客戶,報告期內為公司貢獻的收入,僅占公司總收入比例的32.1%、33.4%、32.1%、26.7%。關聯方業務占比過高,而第三方業務占比較低且呈現下滑的趨勢,這構成了目前多點DMALL的主要挑戰。
從公開資料來看,報告期內,多點提高了操作系統的平均抽傭率,由2021年的0.3%增加至2023年的0.4%。而在過去三年,多點DMALL的凈收益留存率(衡量公司在一段時間內留住及擴大其現有客戶群的能力,并表明客戶忠誠度水平及彼等繼續為公司的產品付費的意愿)也出現了大幅下滑,分別為208%、140%及114%。
正是基于這樣的現狀,外界認為多點DMALL,不僅沒有擺脫物美的依賴,甚至還加深了對物美的依賴。
對手多難突圍
從行業來看,目前國內零售業數字化程度仍然較低,零售商仍面臨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因而多點所在的零售SaaS行業前景可觀。但放在國內市場來看,目前盤踞在這一市場的專業SaaS廠商并不少。
除上市公司有贊、微盟、悅商集團、光云科技、美登科技外,還有同樣正尋求港股IPO的聚水潭,以及聚寶贊、企邁科技等一眾SaaS企業。同時,京東、美團、阿里等互聯網巨頭,也在不斷加碼本地生活,通過即時零售助力中小實體門店數字化轉型。不同于多點DMALL,上述平臺有的有廣泛的線下伙伴,有的擁有龐大的線下商超資源,或者本地服務資源,在如此強敵之下,多點面臨的處境顯然有點尷尬。
一是由于自身實力有限,多點DMALL很難爭取到更多的大商超資源進行合作。綜合行業消息來看,多點APP的第三方客戶,主要是中百集團、步步高、人人樂這種,非物美勢力范圍的地方商超。而大的商超資源,要么是阿里、京東等平臺的自營商超,比如盒馬、京東超市,要么是美團等本地生活平臺的供應商,這使其在這一領域占不到優勢。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多點的即時零售業務,就與包括美團、京東以及阿里的本地生活業務呈競爭關系。而在這個領域,后者擁有前者無可比擬的規模優勢。雖然目前多點也在嘗試,跟
聯華股份、農工商、胖東來、7-Eleven、羅森等業內頭部客戶達成合作,但多點并非唯一合作方,上述客戶與京東、阿里、美團等平臺也有廣泛的合作,甚至后者的合作更加廣泛。
二是來自客戶層面的限制,零售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面向的是B端,但最終需要龐大的C端體量來構建閉環,但在這個層面多點明顯有點吃虧。具體來說,互聯網巨頭們在進軍B端的過程中,會采用自上而下的策略,利用平臺的海量流量,提升傳統零售公司的變現效率,從而實現更高的業務價值。
然而,多點DMALL只能是自下而上,立足于傳統零售,為這些傳統客戶尋找更多客戶。兩相對比之下,多點的用戶效率和變現效率,很難跟上對方的步伐,而且這其中還存在一個強化路徑。從更多的C端,再到更多的B端、更多的供應者,進而吸引更多的C端,吸引更多的B端,互聯網公司的“飛輪效應”,于多點而言無異于降維打擊。
數據顯示,2019年到2022年,公司通過公司系統處理的GMV分別為58.4億元、116.2億元、144.1億元,還呈現穩步增長態勢。但到了2023年第一季度,增長戛然而止。雖然其客戶數量,從206家提升到了380家,但處理的GMV僅為41.5億元,只增加了0.1億元,增長幾近停滯。
出海能成為破局關鍵嗎?
在國內內卷嚴重、強敵環伺的情況下,多點早早將目光瞄準了海外,試圖從海外市場尋求破局。對比國內的環境來說,國外的環境的確友好一點,畢竟海外市場很多互聯網公司也還處于起步階段,雙方尚可在一條線上競技。那么,對于多點而言,出海謀食究竟機緣幾何?
首先,從現狀來看,多點的海外業務雖然有基礎,但總體收入占比并不高。招股書顯示,多點的業務,已擴展至中國香港、澳門、柬埔寨、新加坡、馬來西亞、波蘭等地,2021年-2023年,多點Dmall來自外部客戶的海外收入占比有所提升,分別占總收入的1.9%、5.4%及7.0%。海外收入由2021年的2030萬元,增加至2023年的1.23億元。
總體來看,過去幾年多點在海外的業務雖然進展迅猛,但在其總體收入中仍然占比較小,對其貢獻還相當有限。如果按照目前每年3個點的遞增速度,其海外收入的占比會逐漸增多,但在未來幾年其絕對占比,仍然會比較小。
其次,從整體來看,多點的海外業務仍處于起步階段,目前仍然處于投入期。根據多點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多點在海外市場仍處于初始階段,很多業務尚且處于投入期,目前還很難看到實際效益。多點在招股書募資說明書中表示,多點將推動海外擴張,并計劃于2024年進入文萊以及印尼市場,所募集資金將用于公司的海外研發人員招聘,以及公司中南亞、歐洲、中東以及非洲等的海外發展。
綜合來看,若依照目前的增長態勢,多點在海外的收入,在未來的兩三年內,都沒有辦法超越本土的收入占比。在效益方面,考慮到各種投入開支、新市場開拓試錯等花銷,海外市場在短期之內,顯然仍無法充當現金奶牛。
從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多點如此急迫地尋求上市了。畢竟出海大計要錢,國內市場競爭也要錢,多年虧損帶來的虧空也需要融資來緩解,情勢如此危急不上市怎么行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