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業務「天花板」,快手的人事問題也很嚴重
來源/節點財經
作者/七公
2024年,快手待解的難題越來越多。
除了電商GMV不再超預期,短視頻的“黑洞效應”逐步褪卻,重兵集結的本地生活難堪大任等經營層面的問題,導致和老大抖音的差距繼續拉大,組織內部的人才流失現象同樣嚴重。
據《節點財經》了解,今年以來,快手的人事變動頻繁,關鍵崗位屢失“大將”。
關鍵崗位屢失“大將”
近期有消息稱,快手磁力引擎副總裁、短視頻業務負責人袁帥已經在數月前離職,去向未知。
袁帥于2019年加入快手,其職位經歷豐富,先后主管過音樂、創作者服務、商業化、磁力巨星等多個重要部門,并在2023 年底被委以重任,領導磁力引擎和短視頻業務的發展。
袁帥最近一次公開露面是4月12日,出席快手磁力引擎“星引力”短視頻商家春季私享會。
在私享會上,袁帥表示,快手除了對短視頻類商家在風控政策上的調整以外,還針對其長效經營推出了“短視頻新星計劃”,為在場商家打了一劑強心針,讓他們的品牌和產品被更多用戶看見,讓他們的口碑傳播得更為廣泛。
袁帥的“中道崩殂”,或許與快手松動的基本盤和模糊的前景有關:
自瞄準賣貨后,快手電商GMV增速幾乎都保持在30%上下,但2024年Q2直接掉到15%,有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感覺;
MAU(月活躍用戶數量)連續兩個季度環比下滑,降幅分別為-0.4%和-0.8%,說明隨著人口紅利的終結,快手逐步邁入生命周期的衰退期;
直播板塊從2023年Q2開始急轉直下,2024年Q2收入同比減少6.7%,彰顯快手的“壓艙石”不再穩固。
種種不利因素之下,快手雖仍為老二,但追趕步伐愈發沉重,而抖音的優勢不斷擴大,強者恒強的局面加速鞏固。
另外,快手副總裁、快手推薦算法負責人宋洋也已從快手離任,lastday為5月31日。有報道稱他已回到美國,或入職Tik Tok,也有說法是他是重回谷歌。
資料顯示,宋洋于2020年6月加入快手,曾擔任副總裁(職級為M4B)、快手社區科學部模型與應用部負責人,負責快手短視頻、直播、電商、廣告等領域的推薦模型工作,2023年底被調至搜索部門。
不止于此,快手首席音視頻架構師劉岐,知識圖譜與大模型Agent技術lerader付瑞吉,兩人一前一后,分別在4月份、5月份出走。
前者在職期間,曾參與快手云剪、StreamLake等產品的開發;后者是人工智能界的“大牛”,曾擔任科大訊飛AI研究院副院長,2021年3月入職快手MMU,主導研發了業界首個億級別多模態短視頻百科知識圖譜“快知”和快手大模型Agent技術 KwaiAgents。
內部治理存漏洞
組織層面的問題,于快手而言,絕不僅僅是人才流失,內部治理一樣是不小的挑戰。
今年9月初,一份舉報郵件在網上流傳,稱快手員工泄露了公司的核心數據和規劃打法,導致股價下降。郵件發送給了快手的多位高管,包括聯合創始人程一笑。
隨后,快手的一份處罰通報顯示,經調查核實,原財經線/商業分析部某員工利用職務便利,多次查詢并下載公司業務數據,并將其泄露給多家外部咨詢公司,以此獲利,給公司造成了重大損失和惡劣影響。
通報表示,該員工的行為違反了快手相關規定,屬于嚴重違紀行為,快手對其行為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同時給予解除勞動合同、全員實名通報、取消全部長期激勵等處罰。
這一事件暴露了快手在內部治理上的諸多漏洞。隨著企業規模壯大,如何加強對商業機密和知識產權的保護,如何建立健全的內控制度和風險預警機制,也將成為快手的核心議題。
事實上,相關事件在快手等一眾互聯網大廠身上并不鮮見。
2020年7月,原系北京達佳互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快手研究院負責人趙丹陽,因涉嫌犯職務侵占罪被逮捕,后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7年,并處罰金人民幣70萬元。
2019年底,快手經營分析部商業分析組徐姓員工因泄漏春晚營銷方案、K3 策略及電商數據和策略給媒體而被開除,個人期權也被追回。
押注AI,能否破局商業化?
無論是經營層面的問題,還是組織層面的問題,背后其實都折射出快手“天花板”逼近,成長力不足的局促。該從哪里尋找新引擎、新增量?
從業務動向來看,快手把籌碼押注在了AI上。但付瑞吉的離去,或對這條新開辟的航道產生一定影響。
而付瑞吉之前,快手MMU(Multimedia understanding,多媒體內容理解)負責人李巖,即快手AI技術的核心人物,也在這波史無前例的科技浪潮中,選擇獨立創業。
快手于2023年初公開加碼AI,但其早就在AI方向做了深入布局和重金投入,近三年半花在AI研發上的累計支出達467億元。
2024年第二季度的業績電話會議中,快手在公布公司財務狀況的同時,還特意強調“堅定執行AI戰略”。快手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程一笑亦指出,AI技術對于公司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但不容忽視的是,AI大模型研發季度,變現周期漫長,這是全球科技行業公認的現實。而在國內,還要面臨同質化“內卷”這道坎,阿里、騰訊、字節、華為、百度等巨頭都在集中火力猛攻,當下的情形,用“百模大戰”形容絲毫不夸張。
快手已推出新一代AI創意生產力平臺——主打文生視頻的可靈AI,能基于真實世界的物理規則,生成電影級別的畫質與動態效果。
圖源:可靈AI官微
比如,今年7月中旬,導演陳坤在可靈AI的支持下完成的中國首部生成式AI(AIGC)短劇《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在快手上線隨即收獲了超1000萬播放量。
但落地到賺錢能力上,一位快手內部人士透露,雖然公司管理層披露已有超過160萬人使用過可靈AI,但付費會員規模有限,眼下該產品需要被更多創作者看見價值,只有在專業服務的市場打開局面,商業化的壓力才能有所緩解。
《節點財經》獲悉,可靈AI的會員體系分為黃金會員、鉑金會員、鉆石會員,對應的無折扣年卡費用為792元、3192元、3996元。
國金證券傳媒與互聯網組首席分析師陳澤敏認為,AI的商業化確實是快手眼下正在推進的事情,但它更長久的考慮應該是,解決“去哪里要增長”的難題。
言下之意,想寄希望于AI破局增長桎梏,恐怕遠水解不了近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