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ZARA到SHEIN:快時尚的第四浪,迫近退潮
來源/錦緞
作者/張生
服裝服飾作為大消費基本盤,自上個世紀80年代至今,在世界范圍內,先后創造了4輪平價時尚浪潮,代表品牌先后包括:GAP,優衣庫,ZARA與SHEIN。個中歷史演繹,可見我們數年前的研究內容《第四次浪潮:SHEIN的緣起、演繹與挑戰》。
時至2024年深秋,隨著10月中旬迅銷(優衣庫母公司)發布2024財年(財年劃分2023年8月31日-2024年9月1日)的業績報表,所有的快時尚玩家都遞上了自己的成績單。
一眼望去盡是滿山碩果,三家快時尚龍頭Inditex(ZARA母公司)、迅銷和H&M都錄得了利潤正增長,其中Inditex和迅銷更是錄得營收利潤雙增。
第四次浪潮的排頭兵Shein,即便還未上市,也傳來喜訊:成為Q3全球訪問量最大服裝與時尚品牌。
與喜報敘事相反的是,市場好像并沒有給予任何褒獎,三季度末至今,Inditex、H&M和迅銷股價分別下跌了3%、9.8%及10%,Shein的最新估值亦呈縮水之勢。
于是,我們在橫向對比快時尚行業的基本面和經營動作后,逐漸理清了市場邏輯:
·快時尚行業巨頭的平均增速趨近于近十年的低點;
·行業趨勢逐漸從對外擴張轉向對內蠶食;
·快時尚玩家們,無論是前朝遺珠還是當下的弄潮兒,在破解增速困境時,都正處于彷徨時刻。
一片生機盎然的背后,勃興10余年的快時尚的第四次浪,已迫近又一個退潮時分。
01
十年低點
與單一季度財報敘事不同的是,今年以來,由遠及近,寒意不斷侵襲快時尚產業:
年初,ZARA相繼關閉惠州、東莞、上海寶山三家店鋪。其中,惠州、東莞的門店均為當地唯一店鋪。
七月,迅銷集團官方人士表示,優衣庫中國市場將從以往的每年凈增50-80間門店,轉變為未來三年每年凈減少或翻新50間門店。
十月,H&M正式入駐拼多多,全面投身電商渠道;更早之前,H&M即已預計2024年凈閉店數將在60家左右。
敘事可以粉飾,但是趨勢不會騙人,橫向對比便可以看出,快時尚巨頭們實際財務表現與經營體感的寒意并無差異:
三者的營收增速都低于2023財報年度的整體增速,刨去疫情年份后(2020年),H&M跌破了近十年的最低點,ZARA和優衣庫也趨近十年的增速低點。
圖:三大快時尚巨頭營收增速,來源:富途牛牛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引領快時尚產業第四次變革的Shein日子也不好過,今年上半年同樣跌破歷史最低,營收增長僅為23%相比去年同期的40%增長大幅放緩,同時利潤下降逾70%,不足4億美元。
圖:Shein增速趨勢,來源:羅戈網,雨果跨境等歷年披露
一葉知秋,何況是落葉紛紛。
平心而論,在全球同冷暖的下行經濟周期內,快時尚產業的遇冷,在情理之中。但數字層面的游戲似乎總能被找到突破口,相對樂觀的投資者會認為,現階段快時尚的增速放緩,只不過是前一周期的增速太猛,高基數下適當回調并不能代表新的趨勢。
從快時尚巨頭近年來的動作來看,增長乏力正在成為市場玩家的公認事實。
新趨勢總對應新邏輯。當快時尚產業大盤增速趨緩,一些新的邏輯開始顯現,最顯性的,便是:“刀口向內”。
02
刀口向內
平價服裝服飾即便是最大的消費盤之一,仍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貨品再多、板式上新再快、價格再具有誘惑力,人們對于穿著的需求依然總有上限。
Shein的出現與快速成長,對應的,恰是不斷挑戰這一上限的過程。
作為快時尚第四浪代表,Shein于2016年前后走上歷史舞臺,并于2020營收逼近百億美元大關。這樣的犀利勢能,直接入侵老牌國際快時尚品牌的大本營,從渠道到業務全盤覆蓋,搶食舊王們手中大塊的蛋糕。
Shein以己之長,正面攻克了快時尚遠古巨頭們的品牌之長,依靠“小單快反”,極致壓縮并重塑了服裝類目商品,從設計上市到反饋再上市的全部鏈路。
當然,Shein得以順勢崛起的先決條件還在于,海外的電商渠道競爭遠沒有國內激烈。因此即便在亞馬遜的統治下,大多數品牌的數字化進程,依舊保留了自身的一畝三分地,但這也給Shein這樣的垂類電商留足了機會。
要知道,Shein創始人許仰天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外貿線上營銷公司做搜索引擎優化(SEO),因此Shein非常懂得如何利用算法吸引用戶,這遠不是傳統服裝或時尚企業可以比擬的。
截至2024年三季度的最新數據,僅就服裝時尚類目而言,排除亞馬遜等綜合性電商平臺,Shein已經在這個賽道成為毫無疑問的頂流。
圖:全球獨立時尚網站熱度及份額,來源:Statista,波士頓咨詢
被沖擊到基本盤的快時尚巨頭,沒有一個肯輕易言敗。
Zara母公司Inditex、優衣庫母公司迅銷、H&M紛紛下場對線Shein。在他們看來,純粹靠爬蟲技術和利用他人數據喂養設計,壯大規模是不可理喻的。
早在2022年2月,Zara就起訴Shein抄襲其設計;2023年7月,H&M起訴SHEIN侵犯其版權和商標;2024年初,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在東京提起訴訟,表示SHEIN銷售優衣庫產品的仿冒品。
除此之外,Levi Strau(美國服裝品牌)、Tribe Tropical(澳洲時尚品牌)及一眾獨立三方設計師也在頻繁起訴Shein。
據媒體報道,近幾年,在版權訴訟中,Shein有超過50次成為被告對象。
Shein卻并沒有直面前輩的質疑,今年以來反而是多次起訴挑戰者Temu侵犯版權。
ZARA、優衣庫、H&M集中掀起對Shein的訴訟,是因為Shein真的切走的他們的蛋糕。Shein選擇提起對Temu的訴訟,是因為Temu也很有可能切走他的蛋糕。
歷史的車輪不會倒轉,當屠龍者手中的屠刀不在面向惡龍,而是轉身面對新的挑戰者時,就意味著歷史周期的新一輪循環。
03
彷徨時刻
最顯性的現象,往往對應著最深刻的產業邏輯。刀口向內,作為存量博弈的標志性動作,也不例外。它如同催化劑般,悄無聲息地牽引著產業發展邏輯的嬗變:
無論是以快時尚巨頭為代表的前三波浪潮的佼佼者,還是以Shein為代表的第四代快時尚幸運兒,都已經走到了一個不得不轉變的十字路口。
當前,快時尚商業模式面臨的最大沖擊,便是其與電商平臺多年間的角力,出現了攻守之勢全面相易的局面。
其間,有兩個最典型的現象在最近發生:
1.如上所言,H&M于今年10月正式入駐拼多多,全面擁抱數流量紅利;
2.更早之前,SHEIN開始嘗試更多品類SKU的運營,嘗試從自營快時尚品牌向時尚電商平臺模式演進。
這不僅僅是一句“沒有永恒的敵人或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可以為之注腳,二者其實延循著同一個邏輯:零售行業的本質就是以規模降成本,再以低成本攫取利潤,任一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增長便不可持續。
我們都還記得,即便到了2017年,電商已經完全超越線下MALL的時刻,優衣庫也還明確表示不會入駐亞馬遜;而GAP的態度也一直很曖昧,一直拒絕亞馬遜拋來的橄欖枝,直到咨詢出身Art Peck出任CEO后,才開始積極擁抱了電商平臺。
如今快時尚巨頭逐漸主動擁抱新興電商平臺,背后的邏輯無外乎“流量”二字。
革新者Shein的出現,通過數字化的技術和對時尚話語權的解構,將最小生產數量縮減至100件,實現了每年60萬級的新品設計,“吊打”傳統快時尚巨頭。
圖:全球頭部快時尚品牌商業模式對比,來源:東方財富證券
在過去的二十年間,H&M、ZARA和優衣庫作為自帶流量的巨頭,入駐商超的成本要遠低于其他品牌,也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
但在AI化和數字化的第四波浪潮中,讓快時尚巨頭明白,再低的線下流量成本也比不過線上流量。
更何況,當自身的流量效應減弱時,原本具備優勢的流量成本便不在,才會出現大量的閉店潮。
為了奪回在第四波浪潮中損失的地位和規模,不得不加速擁抱電商,但未來能不能從虎口奪食,還很難說。
而對于Shein而言,“小單快反”的模式確實具有先進的技術優勢,但還是受到“需求閾值”定律約束:貨品再多、板式上新再快、價格再具有誘惑力,人們對于穿著的需求再提升,依然總有上限。
當被打蒙的快時尚巨頭逐漸穩住陣腳后,平價服裝的線上流量之爭會愈演愈烈,尤其是新入局的玩家,可選渠道也在逐漸變多,Tiktok、Temu等綜合性平臺可以提供更低的流量成本和內容成本,不斷侵蝕Shein的份額。
Shein當然也意識到服裝行業的天花板有限,也努力嘗試復制“小單快反”的模式,塑造更多依賴供應鏈優勢的SKU,但這需要錢。
想要融到足夠的錢,就需要向市場證明現階段Shein還遠未觸及天花板。
但不同于Tiktok或Temu,缺乏內容杠桿或SKU供給規模,致使Shein缺少足夠低廉的流量成本,以支持Shein的規模增長。
Shein只能選擇付出更多成本換增長,谷歌的電話會也側面印證了這個事實:新興線上零售市場驅動了谷歌搜索廣告的復蘇。
二者共同作用下,Shein才會出現規模增長和利潤增長相悖離的情況。
以規模換估值,以估值括規模,想法很好,但問題在于飛輪缺少轉動的原始動力。犧牲利潤的規模擴張并不能得到資本認可,也就沒有更高的估值去擴張更多的SKU實現增長。
這可能也是為何Shein如此迫切尋求上市的原因之一。
04
潮退前夜
從ZARA、優衣庫到H&M、SHEIN,可以預見的是,在沒有解決現階段各自遇見的問題時,無論是誰都不足以驅動快時尚行業進一步發展,抬升整體的行業規模。
但“衣食住行”人類生存的四大基本要素中,能夠遮羞避體,滿足物質需求和文化需求的“衣”永遠排在第一位。
快時尚作為服裝類目的最大賽道之一,常常成為被投資者輕視的賽道,卻蘊含著最大的能量和爆發力。
從柳井正、奧特加到許仰天,快時尚賽道培養了一個又一個地方龍頭乃至國家級的首富,也都成為了頗具傳奇色彩的企業家。
潮起潮落本是自然規律,快時尚涌動的潮水并不會枯竭,我們也無法斷定第五波浪潮的主角。
或許是主動轉向中高端的ZARA,或許是依賴高質量供給翻身的優衣庫,也或許是解決融資問題的Shein。
當然更有可能的是,孕育第五波浪潮的梟雄,還未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
畢竟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