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玲:山姆應該怎么學?
將山姆視為學習對象的企業越來越多,山姆該怎么學?聯商網顧問厲玲認為,行業內都應該學習山姆,但不應該通盤接受,而是應該學習差異,不要去糊里糊涂的什么都學,更不要去學些表面的東西。山姆、Costco再多,也不可能覆蓋全部市場,我們學習人家的經驗,補自己之短,只要認真做,我們做得好的。
有人問:應該學習山姆還是胖東來?從專業方面講,山姆和胖東來是兩家不同業態的企業,山姆是會員制倉儲店,胖東來是生活超市、百貨店。山姆在中國已經有了50家門店,會員也有幾種(如個人、企業),山姆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管理,讓大家都能基本滿意。另外,山姆正在追求線上線下銷售各占50%的目標,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而胖東來的現場管理、商品在店優勢、以及對投訴的處理都是相當不錯的。但兩者的經營模式是不一樣的。
在厲玲看來,用心做過零售企業的都知道,學習哪有非此即彼的?誰好的、適應我現在的都要學,不要說零售企業就是跨行業的也應該學,哪怕是一點點。但是學習不可以照搬照抄,要結合自己的情況,邊學邊消化最后變成自己的。
以下為完整文字實錄:
因為現在山姆比較“熱”,很多好的零售企業現在是拿山姆做比較的,好像山姆是一個標桿,大家都想學習。我覺得學山姆是應該的,行業內都應該學山姆。
所謂學習,我不覺得應該通盤接受,而是應該學習差異,但別學它那個表面的。它賣260塊卡,我賣220,你以為你賣了卡就有人來了,它還有上漲空間,你可能就永遠是跌價的空間。不要去糊里糊涂的什么都學,更不要去學些表面的東西。
那么山姆為什么成功,僅僅因為它是外資嗎?沒那么容易。其實沃爾瑪是1996年在深圳開出第一間店,之前很多很多年以前,沃爾瑪的國際采購團隊就已經在中國深耕了。在那個時候,美國的沃爾瑪商店的商品,相當一部分,我不敢說多少,但是35%是中國的工廠生產。所以它在商品的挖掘,對中國商品市場的制造能力、制造來源都是非常了解的。它的品控是非常非常嚴格嚴肅,很認真的,它早就深耕了。人家四五十年了,可能還要長,比它開店時間長。你今天有能力去做嗎?
第二,很早我就接觸過浙江的兩三家企業,是山姆的供應商。那個時候還是90年代初,沃爾瑪的品控人員是非常嚴格。首先他對生產線進行考察,工廠全部考察,他連電器開關放在哪里它都檢查,他對商品進行嚴格的檢查。
當時有一家是做襪子的,沃爾瑪國際采購部的品控人員就檢查。這一箱襪子里面,如果檢查一雙是有問題,整箱就退給你。我們制造商心疼,人家不跟你費工夫,人家標準就這樣。甚至退回去都不給你賣,全部剪掉,因為它上面有山姆和沃爾瑪的LOGO。好像能夠保證99.9%的商品,上架前是經過商品檢查。
我們的制造商很心疼,但是也愿意做,為什么?單子大,守信用,按時付款,毛利很薄。因為量大,哪怕我掙一毛錢,只要你能夠準時付我錢,我就可以流轉,所以制造商愿意接單子。
為什么我們制造商不愿意接我們的零售商的單子,因為你有很多貓膩,因為我給你發貨以后,你會不給我貨款。
所以,供應商愿意給它做單子,它又能夠把好質量關,這樣子才能夠保證它強大的商品供應能力、供應鏈。中國不缺少制造能力,中國的制造能力就是最強的。問題是我們零售商需要什么商品,能不能尊重制造商。
就有人問,為什么我們不照著沃爾瑪的制造商,我們去找它們商品呢?是,你可以找,但你沒那么大量,供應商制造商不愿意提供,這里面有道理的。
另外,我覺得在商品當中,我們總希望讓消費者選擇多一點,其實現在消費者不希望這樣去選擇。山姆只有3種雞蛋,我們的超市最起碼10來種。所以你每次買不用動腦筋,一定是好的,拿來就走。你今天賣30塊,明天說我打折27塊,10% off,我首先就想是不是質量有問題,是不是接近保質期了。
我再三請求零售商,尤其是剛性需求零售商,你能不能先為消費者把一道關,讓商品的選擇沒有那么困難。這不是表面的文章,這都是人家的功夫。所以到它那邊買東西就很簡單,該買什么就買什么,大包就大包一點。
當然我還去看一點,我覺得在山姆店,至少我走進這山姆店的員工都是帶笑容。因為我總是第一批進去,店里整不整潔,洗手間是否干凈,我都會去看,都OK,不能算很好,但是都過得去。
你能不能讓員工始終帶著微笑在現場,你能不能讓顧客感覺到滿意而離開你的柜臺。零售市場在那里,山姆店也在那里,山姆店Costco開的再多,也不可能覆蓋全部市場。你把你的市場把握住,學習人家的經驗補自己之短,你不是就能做零售嗎?
是的,是很悲慘,做的最好的都是外資,還有個胖東來也可以學,胖東來可能更容易學一點點。但是不管哪家的長處,都應該值得我們去學習,真的要虛心學習。所以我對零售企業真的給予蠻高期望,因為我們只要認真做,我們做得好的。我不相信零售有那么難,零售真的很容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