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商家”成大促主力,拼多多意欲何為?
出品/鯨商
撰文/王曉萱
史上“最早”和“最長”的雙11仍在進行中。
不難發現,今年仍有眾多消費者會在雙11大促中,從實際需求出發,細細考量產品的品質保障、審美屬性、多樣化功能,最終選擇優質品牌和產品下單。
這意味著商家需要打磨出更具“質價比”的產品,一些細分品類的誕生,會加速產業帶資源整合,倒逼供應鏈擴張。
結合消費者理性購物的趨勢,電商巨頭互聯互通的大背景,雙11大促充滿了新活力與新挑戰。各大廠則紛紛在規則、玩法及優惠力度上,進行創新與重塑,力圖差異化競爭。
拼多多作為電商大促主戰場之一,一如既往沒有復雜的機制,通過簡單粗暴的百億補貼,新質扶持計劃,給消費者爽快的購物體驗。
而百億減免和新質好貨的“雙驅動”,也讓拼多多找到了大促新路徑,實現新增量。
消費“質價比”逃不開“真香定律”
今年,從多場熱銷大促、假期火爆文旅來看,消費需求并未減弱,只是人們對產品的品質、效率、外觀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追求。
最新相關也能印證這一點: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108928億元,同比增長8.6%。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90721億元,增長7.9%,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5.7%。
前三季度農村網零增長8.3%,農產品網零增長18.3%,其中“數商興農慶豐收”期間農產品網零快速增長。產業電商交易額增長1.6%,其中超六成百億級以上平臺增長。
可以看出,產業電商的潛力正在釋放,并對線上消費增長起到明顯的拉動作用。
這一現象與今年被寫進“兩會”報告的“新質生產力”密切相關。簡言之,新質生產力是以創新、高質量為主導的先進生產力。
隨著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消費行業來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
目前,國內眾多產業帶涌現出大量新品牌。但這些新興品牌在發展的多個時期,因缺乏營銷能力、資源無法匹配等問題,而未能實現更大突破。鯨商在走訪產業帶期間,常能聽到商家抱怨:“我們的產品很好,但成為品牌的壓力很大,怕前期重投入太多,也怕庫存積壓。”
因此,具備產品、質價比、技術創新能力的新質商家,還需借助平臺能力,找到產品、營銷、運營及供應鏈的解決方案。當一些新質商家的標桿案例后,會帶動更多農產區、產業帶實現升級,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拼多多洞察到了這一點,在今年雙11之前,其不僅推出“百億減免”,通過真金白銀的投入助力超千萬商家,持續提質增效,還拿出“新質扶持”這一殺手锏,促進各產業帶進階發展,推動產品創新升級。
值得關注的是,拼多多的“新質商家百億扶持計劃”,會在今年豐收節期間,首批投入10億補貼資金,20億流量資源包扶持新質農貨商家。接下來,其會繼續加大投入扶持新質農產區、新質產業帶,推動商家及產業帶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陜西周至的獼猴桃產業帶,就是得到拼多多平臺現金及流量雙補貼的幫助對象之一。當地獼猴桃商家的日銷量迅速逼近3萬單。
在河南開封,有紅薯商家的店鋪日銷量已達4萬單。在這類新質農貨商家的帶動下,開封當地村民通過紅薯分揀、打包,月均收入達到了七八千元。產業的發展吸引了一批年輕人返鄉,進行“紅薯創業”。有了年輕人新鮮血液的加入后,當地產業有了更體系化的發展。
同樣擁有優質產品和技術創新能力的“花漾”,是滄州青縣當地“新質商家”的代表品牌之一。
30年前,眾多學到技術的青縣本地人開始自建工廠,慢慢成為絲芙蘭、愛馬仕、MAC等國際大牌做供貨商。
2016年,滄州本土品牌花漾誕生了。從0到“億”,從三四個人的團隊到上百人的“新質供給”,花漾用了5年時間。這期間,花漾選擇拼多多作為電商主要布局渠道之一,不僅能及時匹配電商人群需求、市場趨勢的變化,還能推動產業升級,給產業帶注入新的動力。
現在,青縣當地的化妝用品經營主體超過1000多家。其他縣城里,青縣的故事正在被復制,而拼多多正在成為百億縣城發展的推手。
不過,新質消費并非近幾年才顯露出來。其后方的產業帶早已不斷優化,電商平臺在此基礎上,幫優質產業帶商家調整、升級和創新自身業務,加速嵌入到電商履約體系中。
產業帶升級,新質商家尋商機
國內產業帶變遷、集聚與升級,還要從改革開放前說起。那時,國內諸多產業帶因原材料、勞動力、地理位置、外資引進等優勢,開始萌芽。
但長期以來,不同產業帶的產量和市場份額相差懸殊,且多數產業帶仍處于微笑曲線的中間洼地,很難獲取高附加值,導致越來越多產業有低門檻、高飽和的特點,大家只能卷價格。
電商平臺作為“中間人”,對產業帶的扶持已走向深水區。從過去的產品補貼、營銷策劃扶持、履約補貼激勵,到今天針對優質產業帶商家的專項扶持,拼多多一直在幫產業帶商家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降低采購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
畢竟,效率和增長是產業帶商家們關注的重中之重。
比如假睫毛之鄉平度,在發展了四十余年后,已把產品遍灑全球。全球每10對假睫毛中有8對來自平度。過去五年間,平度假睫毛產業更是一日千里,商家數量從幾百家暴增至近4000家,快遞單量井噴至日均30萬件。
起初,平度很多居民僅僅通過家庭式工坊生產睫毛,從外貿代工或生產批發起步,逐漸形成了產業雛形。不過早期平度的假睫毛商家大部分都是做外貿的,電商的體量非常小。
山東小伙安法譯入行的時候,正趕上當地假睫毛電商興起的當口,便嘗試在拼多多上開了一家網店。
開店之后,安法譯上新了一款名為“小惡魔”的單品,沒想到很快爆單,單日就賣出了上萬單,第4天就沖上拼多多品類第一,并持續爆火了近半年,一舉讓安法譯邁入了頭部商家行列。
平度假睫毛產業也迎來了大爆發,很多當地從業者聽說了安法譯的事跡,都想“過一把日均萬單的癮”,紛紛涌入了拼多多平臺。
安法譯回憶,2019年下半年,假睫毛開始在短視頻、社交平臺上走紅,但因為拼多多更便宜,年輕人看了之后,都會去拼多多下單,平臺自然流量也很充沛,很多商家因此吃到了紅利。
與其他平臺相比,同樣一盤貨在拼多多的售價雖然便宜,但利潤同樣可觀,“一盒三排的假睫毛售價8塊5,當時的利潤能達到50%,而且上下游的各個環節都很賺錢,賣半成品的能賺50%,賣包裝盒的也能賺50%,處處是黃金”。
不難看出,拼多多讓不少產業帶商家節省了中間環節,直達消費者;又能讓廠家迅速感知消費傾向變化,讓供應鏈升級,及時迭代產品。其中一些優質的產業帶商家,慢慢形成了新勢力,帶領產業走向下一個階段。
與假睫毛之鄉平度的成長路徑類似的,還有安徽亳州的花草茶產業。該地區的花草茶產業最初是不成規模、缺乏體系的“邊緣角色”。直到2018年,亳州花草茶產業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大量產品在拼多多上賣爆。
惡性競爭開始出現。有的商家開始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但這些商家很容易被消費者用腳投票踢出局。
一些商家被淘汰,意味著低價競爭不是產業內卷的原因,而是產業發展的結果。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曾表示:“平臺扶持新質供給,因為傳統電商競爭往往陷入價格戰的泥潭,而新質供給強調產品、技術等創新,通過提供差異化、高品質的商品來贏得市場。但這種轉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平臺與商家持續投入,消費者市場教育也需跟進,以形成對新質供給的廣泛認知。”
因此,各行各業經歷大浪淘沙后,那些能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優質產品才能留下。
像平度、亳州這樣的產業帶還有千千萬。除了在消費趨勢洞察和產業帶創新升級上的幫助,拼多多還在商家運營上持續發力。
平臺為商家搭臺、助跑
在有限的大促活動期間,抓住打出爆款的時機,需要平臺做好“輔助”。
今年8月,拼多多推出了技術服務費可退權益。該權益下,針對用戶退款訂單,平臺將向商家按比例退回0.6%的技術服務費。次月,該政策進一步加碼,權益范圍推廣至所有商品,超千萬商家有望受惠并進一步降低經營成本。
一家在四川經營水果生意的商家表示,在農貨訂單中先用后付訂單占比一半,隨著該類型訂單的技術服務費降至千分之六,疊加資源位技術服務費減免政策,平均每個月能節省五六萬元。
一位經營著20家休閑零食店鋪的商家則發現,推廣軟件服務費可退權益推出后,每天能收到的紅包金額達兩三千元,該項費用節省后,他有了開拓糕點等周邊類目的想法。可以看出,該政策精準幫商家進行了降本增效。
另一方面,在商家履約環節,拼多多承擔物流中轉費后,自當地直發中轉倉的物流費也不過七八元。商家的利潤得到了保障,也有了更多動力開拓偏遠地區的市場。
有商家表示,以往自河南直發新疆的3公斤山藥,物流成本高達50多元,幾乎趕上了山藥的零售價。拼多多承擔物流中轉費后,自當地直發中轉倉的物流費也不過七八元。商家的利潤得到了保障,也有了更多動力開拓偏遠地區的市場。
一位在亳州經營花草茶生意的商家也持同樣觀點。他表示,借助西安中轉倉當地發往偏遠地區訂單的快遞單價被降至2元錢,這也讓亳州花草茶迎來了新機遇。
以上種種政策,可以看出拼多多正在釋放一個清晰信號:電商平臺已把和產業帶的合作發展放在了更高層級的位置。
總而言之,“百億減免”和“新質扶持”,豐富了平臺商品類目,讓商家和消費者之間形成良性互動,讓優質產業規模躍至新階。而新質生產力仍在延續發展,拼多多作為互聯網頭部電商平臺之一,也應順著生產力轉型變革的主線,為商家和消費者帶來更多便利。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