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勢逆轉,美妝行業渠道徹底變了
出品/壹覽商業
作者/李彥
美妝渠道徹底逆轉了么?
2024年年末,美妝行業再次傳來重磅消息——韓國美妝巨頭愛茉莉太平洋宣布旗下品牌蘭芝將于2024年12月31日全面退出中國大陸線下渠道。
公開資料顯示,蘭芝曾是愛茉莉太平洋旗下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品牌之一,2002年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品牌專柜。憑借明星單品“睡眠面膜”和“氣墊BB”,蘭芝一度占據了中高端護膚市場的重要地位。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統計的數據,2020年,蘭芝在中國的專柜數量高達408家。
當然,撤店并不意味著蘭芝完全放棄了中國市場,其僅是將重心向電商轉移,同時挖掘新的線下渠道。愛茉莉太平洋向媒體解釋:“蘭芝品牌正對部分線下渠道進行優化與調整,并積極探索新的線下渠道,旨在構建一個更為豐富多元的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新模式,以更好地順應市場趨勢并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同時,(蘭芝)品牌正在全面加速數字化轉型,積極推進多維度電商平臺布局:不僅在天貓和京東主要電商平臺上鞏固品牌的影響力和形象,同時也積極布局抖音、快手及微信商城等各類社交屬性電商平臺。”
蘭芝撤柜并非個例。壹覽商業注意到,過去幾年,美妝行業的渠道正在發生逆轉,線上正代替線下,成為美妝的最主要渠道。
首先,在過去一年里,多家外資美妝品牌對線下渠道進行了收縮調整,轉而將資源向線上傾斜。
從上表看,選擇撤柜的美妝品牌以日韓系居多。不乏SK-II、高絲等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老品牌。其中,詩佳秀、BY TERRY兩個美妝品牌已宣布徹底退出中國市場、SK-II、IPSA茵芙莎仍有線下門店,并繼續推進線下渠道的推進與調整。蘇秘37°、OHUI歐蕙、高絲、蘭芝都將業務轉向線上。
其次, 據《2023年中國化妝品年鑒》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化妝品行業整體規模達到7972億元,同比增長5.2%。其中,線上渠道市場規模為4045.9億元,占比突破50%,首次超越線下渠道。
最后,從零售百貨進駐線下的品牌資源來看,愿意入駐的品牌變少了。
一位百貨行業從業人員告訴壹覽商業,整體來看,2024年進駐線下開柜的品牌資源其實比較少,PUIG、LVMH等大集團旗下品牌動作相對多一些,從品類來看,香水比較熱門,從價格帶來看,千元以上客單價的高端產品線下坪效會更好。談及2023年的品牌撤柜話題,她表示“一些日韓美妝大牌,高端的標簽沒有那么深入人心了。”
根據GfK數據,今年上半年,在全國814個商場中,化妝品高端品牌柜臺數共有3981個,同比增長2.2%,這也是所有化妝品品牌檔次中,唯一一個柜臺數呈增長狀態的品牌檔次。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線上成為美妝行業第一大渠道,但并不意味著線下的重要程度降低。外資美妝品牌加速向線上遷移的同時,國產品牌在逆勢擴張線下。
例如,花西子和珀萊雅分別在購物中心和街邊店開設體驗門店,通過線下互動增強品牌認知度和消費者粘性。
這是因為,吃到流量紅利打出爆品的新一代國貨品牌,要想走向高端,成為有國際競爭力的大牌,必須啃下線下這塊硬骨頭。一方面,雖然線上流量大,但消費者對化妝品的真實體驗需求仍然存在。線下門店能夠通過試用和面對面溝通,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感。另一方面,線下門店不僅可以滿足用戶即買即得的需求,還可以作為品牌的“牌坊”,給流量之外的用戶打上品牌烙印。
美妝行業的渠道遷移并非簡單的線下退場、線上進駐,而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蘭芝的撤柜只是外資美妝品牌調整策略的一個縮影。在數字化時代,美妝行業的渠道布局正從單一模式向多元化方向演變。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企業的核心在于如何圍繞消費者需求進行精準布局。對于品牌而言,靈活應對市場變化、構建全渠道優勢,將是未來制勝的關鍵。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