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P驚傳賣身!估值可能在40億-50億美元
來源/獨角Mall
撰文/福貴
3月31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北京華聯和博裕資本正進行深入談判,將北京華聯SKP負責運營和開發部門出售給博裕資本。此外,雙方還在討論出售SKP旗下實體商場資產的可能性。
知情人士披露,SKP整體業務的估值可能在40億至50億美元之間。
該消息人士進一步表示,談判仍在進行中,可能不會達成交易,也有可能會出現其他競標者。雙方對此事不予置評。
獨角Mall也就此消息聯系SKP相關人員,截至發稿前,對方未回應。
在獨角Mall相關社群,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次交易應該是部分股權出讓,運營方是華聯。
若博裕資本收購SKP一事落地,將會對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
01
買賣雙方
政商背景復雜
此次涉及的買賣雙方,都有著較為復雜的關系,當中或許有一股不可描述的力量在推動。
北京SKP前身為?華聯新光百貨?,由北京華聯集團與臺灣新光三越于2005年合資成立,2007年以新光天地為名在北京朝陽區大望路開業。
2011年股權調整后,新光三越出資額降至4000萬元,華聯集團保持1億元出資,成為控股方;2012年新光三越徹底退出,華聯全面主導運營,之后正式更名為“北京SKP”,新光三越的身影徹底消失。
北京SKP背后的實控人吉小安,背景復雜,早年從政,1990年代投身商海,后逐步構建以北京華聯集團為核心的零售與地產版圖。
而北京SKP引入眾多國際頂奢品牌,吸引高凈值客群,成為高奢商業地標。
數據顯示,2011年,北京SKP以65億元銷售額超越杭州大廈,成為中國大陸百貨業單店龍頭;2019年店慶單日銷售額10.1億元,創全球百貨單日銷售紀錄;2020年,北京SKP以177億元的銷售額超越英國奢華百貨公司哈羅德百貨,成為全球“店王”。
在2024年,北京SKP銷售額出現下滑,以約220億元,位居全國第二。
品牌影響力大了后,2018年,SKP品牌外拓,先后開出西安SKP、成都SKP、武漢SKP,三家新商場以奢華品牌陣容,在市場上引發巨大反響。
成都SKP 獨角Mall圖庫
至于收購方博裕資本,低調且神秘,成立十幾年,參與過多家大企業的投資收購。
博裕資本由江志成、中國平安前總經理張子欣、美國德太投資有限公司(TPG資本)前中國區高管馬雪征及前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合伙人童小幪于2010年9月先在香港創立,2011年在大陸落地。
幾個創始人中,有人的背景不能言說。
其中之一的馬雪征(已故),曾是中科院最年輕的處長,擔任過某領導翻譯,父輩的關系也不俗。馬雪征后加入聯想,主導聯想香港業務整合及國際化戰略?。
2005年推動聯想以?17.5億美元?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奠定聯想全球PC行業地位,后主導聯想集團上市及多次融資。
聯合成立博裕資本后,參與?阿里巴巴集團?2012年股份回購,助力阿里回購雅虎股份,博裕資本開始在資本市場嶄露頭角。
投資公司包括寧德時代、螞蟻金服、萬物云、順豐、微眾銀行、日上免稅行等,實力強勁。
博裕資本與SKP雙方都有一定背景,這次傳出來的交易消息,或許并不簡單。
02
假設收購落地
SKP會加速布局或上市嗎?
基于這一收購消息,我們來假設一下,若是SKP被博裕資本收購,會發生哪些潛在影響。
業務戰略調整,進一步強化?高端零售賽道?。
近幾年,SKP品牌一直在外拓,先后開出了西安SKP、成都SKP、武漢SKP,并且取得不錯的效果。
但是,SKP在走出北京后,也遇到一些困局。
按照SKP的全國化布局,是計劃在全國開出10家店,除了已開出的4家門店,目前在建的是杭州SKP。
而杭州SKP去年傳出資金不足、建設停工的消息,后雖復工,但進度較慢,原計劃今年下半年開業的杭州SKP,開業時間或延后到2027年。
此前傳出SKP意向落地廣州、深圳、合肥、三亞等城市,后來也沒有什么新進展。
歸根結底,還是缺錢。SKP開啟全國布局,意圖搶占國內高端消費市場,但高估自己的實力,同時也未曾料到近些年的市場情況,發展陷入瓶頸。
武漢SKP 獨角Mall圖庫
另外,去年華聯股份收購北京SKP持有的北京華聯美好生活百貨有限公司100%的股權,DT51商業易主。
這也可以視為SKP剝離社區零售業務,將主要精力放在高端零售上。
若私募資本注資SKP,有強勁資金注入,可能加速SKP的全國化布局,推動SKP優化品牌矩陣,重塑高端消費場景,進一步鞏固奢侈品市場頭部地位。
SKP會不會探索獨立上市的可能性?
北京SKP是北京華聯集團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集團旗下另一公司華聯股份,主營百貨業務,且于1998年就在深交所掛牌上市,而最優質的資產——北京SKP一直未納入華聯股份中。
華聯股份的股價也一直不高,從2000年12月29日最高值的13.37元/股,到現在只有2.22元/股,降幅達83.4%。
此次博裕資本意向收購SKP,會不會推動其與關聯上市公司華聯股份進行資產整合,甚至探索獨立上市路徑?
可以看到,不管是港資的恒隆集團、太古地產、新鴻基地產,還是華潤萬象生活,這些頭部商業地產商都通過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融資,獲取更大發展空間。
在前幾年提出的“三道紅線”后,對地產行業造成巨大沖擊,之后又出現商業REITs,為商業發展提供新的融資渠道。
有統計顯示,2024年,中國REITs市場發行提速,全年共發行16只REITs,發行規模達370億元,是REITs出現以來發行數量最多的一年,較2023年增長84%。其中,商業地產類REITs成為重要組成部分,全年上市了7支REITs,規模達到200億元左右?。
單個項目來看,以青島萬象城為底層資產的華夏華潤商業REIT,2024年(2024年2月7日至12月31日)實現收入6.42億元,凈利潤1231.2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36億元。
截至期末,基金總資產為84.66億元,凈資產為66.87億元。
SKP作為優質資產,若是通過REITs融資,或許能獲得更多資金。
短期來看,可能會通過資本注入與管理優化釋放高端零售資產價值,引發市場樂觀情緒,長期還要看消費復蘇韌性、資本運作能力及行業競爭格局演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