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皯敉鉂舛取闭{查:最具運動消費力商場TOP20
出品/Mall星人
撰文/郭歆曄 和賀文
從露營經濟到山系生活,從高端輕奢到年輕潮流,戶外運動的風越吹越猛,也成了魔都各大商圈主流商場競相引進的熱門品類。
剛過去的3月,戶外生活方式品牌牧高笛在港匯恒隆廣場開出中國首家旗艦店,同步帶來高海拔長距離徒步場景“冷山山地系列”。
法國高性能鞋服品牌HOKA將全球規模最大的旗艦店,開在上海新天地板塊的華府天地,預計4月25日開始試營業。
澳洲高端騎行服品牌MAAP和美國戶外登山包OSPREY,2家上海首店正分別在靜安嘉里中心和浦東嘉里城圍擋中。
△圖源:牧高笛官微
去年,被稱為“中產新三寶”之一的始祖鳥,在南京西路的會德豐國際廣場,開出全球最大的旗艦店——「始祖鳥博物館」。
這也是全球首家以海岸山脈為靈感的原生態體驗旗艦店,通過首層“叢林空間”、二層“城市空間”、三層“再生空間”、四層“靈動空間”等不同主題區域打造,帶來全新專業高端零售體驗。
△圖源:始祖鳥官微
【TIPS】戶外生活方式品牌加速擴張,呈現高漲勢頭的同時,國際知名體育運動品牌也在創新場景體驗,意在“破圈”:
前有耐克“夢工廠”——NIKE在GATE M西岸夢中心,為新品跑鞋打造巨型橙色裝置;
后有阿迪巨型“鞋盒”——Adidas在上海永源路舉辦封路式快閃,即品牌首個“貝殼頭街區”;
安德瑪則在港匯恒隆廣場開出戶外系列中國首家獨立門店Under Armour Outdoor。
△圖源:Under Armour戶外官微
不僅是南京西路、徐家匯、新天地等市區核心商圈將戶外運動品牌視為標配,遠郊成熟的區域型購物中心甚至社區型mall也在加碼場內戶外運動品牌的布局,且引進的業態品類愈加細分化、多元化。
此前,Mall星人專門解讀過上海購物中心自行車品牌(騎行與露營、徒步并稱為“戶外三大頂流”)選址(相關閱讀:太古瑞安嘉里爭相引入,高端自行車熱衷于進駐哪些商場?)。
本次,我們統計了近50個運動戶外的代表品牌在全上海5百余家商場(包含購物中心、百貨及奧特萊斯,含圍檔門店,但不含機場店、街鋪店、快閃店)的門店分布情況,分別對戶外鞋服、裝備及運動生活方式品牌的選址偏好,不同商圈、不同類型購物中心引入的戶外運動品牌的差異度,進行針對性分析。
從梧桐區到濱江帶
戶外運動品牌和購物中心雙向“卷”
◎30家代表性戶外運動品牌選址分析
如同港資購物中心和區域標桿性項目將國際美妝作為業態升級核心策略,戶外運動品類正成為頭部商業體打造差異化體驗的戰略切口,二者共同構成當代購物中心品牌和調性煥新的關鍵路徑。
根據Mall星人抽樣選取的30家相對小眾且具代表性的戶外運動品牌,在全市5百多家商場中,不到十分之一的項目能引入這些指標品牌,能引入8家以上指標品牌的商場更是百里挑一(差異化可見一斑),從而選出戶外運動濃度最高的51家商場(不含街鋪和機場店)開設的177家門店樣本(包括專業極限品牌、冬季運動、細分領域裝備等,含圍擋店,但不含快閃店),徐家匯港匯恒隆廣場、浦東嘉里城、南京西路靜安嘉里中心(均位于內環內),戶外含量(門店數量)分居前三,且都吸引了不同的戶外品牌落戶首店。
【TIPS】因表格長度及篇幅所限,文中我們未插入30個代表性戶外運動品牌在51家商場的分布圖表,若有興趣,可留言交流(但后文放了代表性跑步及運動生活方式品牌上海選址情況、上海2024年以來部分代表性品牌首店盤點)。
資歷最深的大型MALL港匯恒隆廣場位居榜首,引進的13家戶外運動品牌中:
既有以專業登山裝備聞名的MAMMUT(猛犸象)、高端戶外品牌ARC'TERYX(始祖鳥)、挪威百年品牌Helly Hansen、法國百年品牌AIGLE、中國專業登山品牌KAILAS、日本高端高爾夫品牌HONMA、新西蘭戶外品牌icebreaker、以生產滑雪裝備而聞名的DESCENTE;
也有“始祖鳥平替”之稱的日本品牌mont·bell、主打都市戶外風的KOLON SPORT,以及大眾所熟知的The North Face、Columbia、Under Armour Outdoor。其中,mont·bell、Under Armour Outdoor均為首店。
浦東嘉里城雖然以11家的含量屈居第二,但作為中型購物中心,戶外濃度/密度勇奪滬上第一。而且,位于浦東嘉里城的Kl?ttermusen(攀山鼠)、Houdini和位于靜安嘉里中心的 Peak Performance、Goldwin,目前在上海商場中均僅有一家門店。
含量位居內環第三的靜安嘉里中心,共有8家代表性戶外品牌(不包含快閃店),今年1月還迎來了日本高端戶外品牌Snow Peak“首家戶外生活方式旗艦店”,替代了原先的家居品牌Cabana,為安義路增添運動時尚氛圍。
△圖源:Snow Peak官微
除了戶外運動高端線,嘉里這兩個商場也比較青睞環保主題的戶外品牌,如:靜安嘉里中心引進了“環保先鋒”patagonia(在GATE M西岸夢中心、比斯特上海購物村也設有門店);浦東嘉里城有同樣主打「環保牌」的瑞典戶外品牌Houdini。
上海萬象城和去年開業的上海薈聚同樣皆吸引了8家熱門的代表品牌進駐(兩者并列外中環間第一,與靜安嘉里中心并列非奧萊第3),且其中6家品牌相同,分別是mont·bell、KOLON SPORT、KAILAS、The North Face、Columbia、HONMA。
這6家之外,上海薈聚還引入了主打簡約實用的OUTDOOR PRODUCTS和融合功能與潮流美學的phenix,上海萬象城則吸引了DESCENTE和AIGLE。
七寶領展廣場作為優質的區域型購物中心,引進了Helly Hansen、DESCENTE、KAILAS、The North Face、Columbia、AIGLE等6個品牌,稱雄外環外。
前灘太古里、淮海中路環貿iapm、大寧商圈的久光中心則分別引進了5家戶外運動品牌。西岸夢中心、興業太古匯、世紀匯、久光百貨則各引進了4家,環球港、真如環宇城MAX、太陽宮、南翔印象城MEGA、百聯西郊、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各有3家,且在戶外運動品牌選擇上有些許相似之處。其它商場則在2家及以下。
【TIPS】街區型購物中心成為戶外運動品牌布局的新寵,從浦東前灘到西岸濱江帶均有分布,而戶外運動營造的自在、松弛感與非標商業追求的“野生感”恰好相得益彰。
去年爆火的濱水商業GATE M西岸夢中心,利用自身江景優勢和步行、跑步場景優勢,與運動品牌調性完美融合,在非標商業中拿下了戶外運動的頭魁。
項目內不僅匯聚了主題滑板公園、露營、攀巖等多種運動主題業態,也吸引了代表性品牌如patagonia、Helly Hansen、KOLON SPORT、phenix、Columbia的入駐。
這些品牌門店在開放式街區與濱水氛圍的加持下,從場景到體驗都顯得非常有吸引力。
新華路板塊的上生·新所同樣將戶外生活方式打造成項目的一大亮點,運動濃度“可觀”,引進了KOLON SPORT(可隆1973品牌文化中心)、An Ko Rau、OZARK(OZARK GEAR全國首個戶外山海主題門店)等品牌,并貼合項目打造出“都市森林感”;
△圖源:KOLON SPORT官微
【TIPS】上生·新所還引進了源自英國倫敦的生活方式品牌UNDERBOBO(10號樓)、“騎行文化”一九四零NINETEEN FORTY線下首店(19號樓)、英國潮流電動滑板車品牌PURE Electric中國首家旗艦店(12號樓),Reebok × nautica whitesail潮流集合店分布在不同的樓棟,且大多數還提供咖啡、簡餐,更具松弛感。
融合古鎮風情與商業街區形態的蟠龍天地,也引進了日潮戶外品牌集合店MTPT。意大利頂級運動防護品牌DAINESE中國大陸首家旗艦店,也位于蟠龍天地。龍華會則引入了OUTDOOR PRODUCT。
總體來看,嘉里、太古、新鴻基、恒隆、瑞安、久光、薈聚、凱德、領展等港資、外資集團旗下商場,是目前戶外運動品牌的主戰場。國內企業方面,百聯、萬象生活、印力、萬科、中海、合生、龍湖在上海表現出圈。
靜安嘉里中心、浦東嘉里城、前灘太古里、興業太古匯、港匯恒隆廣場、恒隆廣場、久光中心、久光百貨、薈聚中心、長寧來福士、七寶領展廣場等項目,無論是品牌數量還是門店能級都占據優勢,引領著行業走向。
與此同時,GATE M西岸夢中心、上海萬象城、南翔印象城MEGA、五角場合生匯、真如環宇城MAX、上海環球港、瑞虹天地太陽宮、世紀匯、松江印象城等標桿項目同樣表現出眾,正在加大對此品類的謹慎布局。
社區商業雖然也在努力加大戶外運動的含量和濃度,但相對而言,目前引進的品牌數量仍然非常有限。
從區屬來看,浦東、徐匯、靜安、長寧、閔行是戶外運動品牌最青睞的五大區,各有多家商場引入諸多指標品牌。青浦、楊浦、普陀、黃浦緊隨其后。
虹口、嘉定、松江、寶山、奉賢分別憑借太陽宮、南翔印象城MEGA、松江印象城、寶山天街、奉賢天街實現破局,遠郊區金山和崇明,則是戶外運動市場最后的“盲點”。
【TIPS】本次抽樣排名以大中型商場為單位,機場店和街鋪店未計入本次統計,如始祖鳥虹橋機場店與HELLY HANSEN淮海路街鋪店。
就商圈的角度來說,各大知名商圈至少有一家主力運動商場,如:運動品牌總量處于第一梯隊的南京西路-靜安寺商圈,由靜安嘉里中心、興業太古匯、恒隆廣場貢獻多個戶外運動門店;徐家匯商圈僅港匯恒隆廣場一家商場,就引入了13家代表性戶外運動品牌,另外One lTC也引進了一家代表品牌;淮海中路商圈,環貿iapm、新天地成為戶外品牌主力。
位于內環內的世紀大道商圈(世紀匯廣場)、瑞虹新城商圈(瑞虹天地太陽宮)、位于內環線邊上的環球港商圈(環球港)、處于城市副中心的五角場商圈(五角場合生匯+五角場萬達廣場+百聯又一城)、真如商圈(真如環宇城MAX)、位于長寧的臨空商圈(年輕新商業薈聚購物中心+改造項目百聯西郊)、位于中環線上的吳中路商圈(上海萬象城)、濱江區域的西岸商圈(西岸夢中心)、前灘商圈(前灘太古里)及外環外的七寶商圈(七寶領展廣場)、松江大學城商圈(松江印象城)、南翔商圈(南翔印象城MEGA),因大體量區域型購物中心或非標商業對戶外氛圍的打造,位列第二梯隊;
中山公園商圈的長寧來福士、龍之夢,陸家嘴商圈的正大廣場、顧村商圈的寶山龍湖天街,均有2家代表性品牌。
【TIPS】文藝型商場花木時光里、BFC、蟠龍天地、龍華會、中信泰富廣場、新世界大丸、閔行天街、丁香國際等13個商場,各有一家代表性戶外運動品牌。
總體看,南京西路(全能商圈)、徐家匯(ITC Maison將助力商圈升級)、浦東花木(戶外運動專業商圈)名列全市前三甲,臨空、趙巷、迪士尼、吳中路、祝橋、淮海路、陸家嘴、大寧、七寶、前灘、五角場、徐匯西岸、中山公園、世紀大道等商圈,位居戶外運動品牌布點的前列。
今明兩年籌開新項目中的徐家匯ITC Maison、莘莊天薈、鑫耀·光環LIVE二期、前灣印象城MEGA、PRISMA新嘉中心、浦東萬象天地、森蘭印象城、泗涇招商花園城、華潤龍陽路TOD等重點項目是否會改寫戶外運動品牌商圈排名值得關注。
購物中心和街區之外,靜安寺久光百貨、第一八佰伴兩大頭部百貨,引進的戶外品牌較多,前者引進了An Ko Rau、DESCENTE、Columbia、AIGLE,后者引進了SPYDER、The North Face、Columbia。此外,新世界城引進了KAILAS和The North Face。
上海將來是否會重現戶外運動主題的垂類主題商場(十多年前曾有名店運動城和運動一百)值得關注。
奧特萊斯不僅具有價格優勢,且松馳的街區場景貼合運動品牌風格,所以戶外運動品牌的數量優勢非常顯著,青浦百聯奧特萊斯、比斯特購物村、佛羅倫薩小鎮三大奧萊各有所長,引進品牌量不僅位居上海全市奧萊的前三,分別有10家、9家、8家,不僅在全市所有商場中位居前五,且多家國際運動品牌上海首店亦落子其中,以試水上海市場。
此外,城市奧萊三杰,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引進了The North Face、Columbia、SPYDER,百盛優客和飛洲國際廣場各引進了2家代表品牌。新型奧萊綜合體首位則引入猛犸象和HONMA。
【TIPS】百聯上海青浦奧萊先后引入Lululemon、Giada、icebreaker、上海首家凱樂石專業奧萊店等門店,強化品牌矩陣。
Tips:TOP20中有半數是近5年開業的新頂流。
從品牌拓店的現狀來看,The North Face(近30家)、Columbia、DESCENTE、KAILAS、AIGLE、KOLON SPORT無疑是主力選手,在上海購物中心、百貨和奧特萊斯的門店總量在10家及以上,且進駐商場擴展至外環外,The North Face最為明顯,進駐外環外商場最多。
KOLON SPORT(截至2024年12月31日,KOLON SPORT于中國的店鋪總數達191家)、ARC'TERYX分別有11家店、9家門店;Peak Performance、Houdini、Goldwin、OZARK、BOGNER、TaylorMade目前在上海僅有一家門店。
同樣僅有一家門店的還有歷峰集團旗下高爾夫品牌G/FORE落位One ITC、位于PAC靜安的戶外裝備品牌如是觀山、海夢一方引進的澳大利亞戶外品牌SEA TO SUMMIT、五角場合生匯引進的輕戶外服飾品牌Acmeitem等。
這些單門店品牌后續是否加速擴張,Mall星人也將持續關注。
【TIPS】據安踏體育2024年度業績公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DESCENTE在中國及東南亞共設有226間門店,將通過大店升級計劃提升品牌形象,因地制宜打造南方市場的專屬產品線,全面激發該市場的增長潛力,2025年年底店數目標260至270家。
截至2024年年底,KOLON SPORT在中國的店鋪總數為191家,2025年年底店數目標為190至200家。
◎14家跑步類+運動生活方式品牌落地情況
在高端戶外運動品牌基礎上,Mall星人還選取了10家以跑步鞋履出名的運動品牌及4家運動生活方式品牌(包括HOKA、On、Brooks、saucony、KEEN、ASICS、Allbirds、SALOMON、SIDAS、TSUBO、lululemon、Vuori、MAIA ACTIVE、Particle Fever),它們共在上海40家商場開設了126家門店。
與上述30家戶外運動品牌門店分布類似,這些品牌多集中于市區核心商圈或區域型標桿商業內,且以嘉里、恒隆、新鴻基、太古、瑞安等為代表的港資項目品牌集聚效應明顯。
浦東嘉里城9家、港匯恒隆廣場8家位居冠亞軍,靜安嘉里中心、環貿iapm、上海萬象城各有7家并列季軍,新天地、七寶領展廣場及興業太古匯、五角場合生匯、世紀匯各有4至5家代表品牌,共同構成滬上第一梯隊。
其中,浦東嘉里城以6家運動鞋履品牌和3家生活方式品牌穩居第一,涵蓋HOKA直營店、On昂跑直營店、SALOMON三大“中產跑鞋”品牌,提供專業跑步裝備的Brooks、新西蘭環保品牌Allbirds、法國足部護理品牌SIDAS及主打瑜伽服的lululemon、為亞洲女性打造的設計師運動服品牌MAIA ACTIVE、融合運動與高街時尚的Particle Fever。
【TIPS】浦東嘉里城擁有SIDAS在上海的唯一一家購物中心門店,另外一家門店位于黃浦區Boadrdroom滑雪服務中心。
港匯恒隆廣場、靜安嘉里中心、上海萬象城均引進了HOKA直營店、On昂跑直營店、SALOMON與lululemon、MAIA ACTIVE�?梢�,中高端商場在引進戶外運動品牌時有著相似的邏輯,同時又有細微差別,主要表現為引進商圈稀缺的運動品牌。
如:港匯恒隆廣場引進了美國小眾鞋履品牌TSUBO,目前上海僅2家門店,另一家位于興業太古匯;
靜安嘉里中心與環貿iapm均引進主打戶外休閑與環保理念的美國戶外鞋品牌KEEN,且環貿iapm與浦東嘉里城、前灘太古里引進了Particle Fever。
新天地與七寶領展廣場各引進5家代表性品牌,興業太古匯與五角場合生匯、世紀匯廣場各引進了4家品牌,且均引進了lululemon。
前灘太古里、薈聚、環球港、長寧來福士、太陽宮、南翔印象城MEGA、松江印象城各有3家代表品牌,共同躋身滬上跑步及運動品牌TOP20商場。
其中,七寶領展廣場的MAIA ACTIVE、HOKA、ASICS已上圍擋,分別于4月底、5月中旬亮相,五角場合生匯在已開HOKA、saucony的基礎上上新了Allbirds的圍擋。
西岸夢中心、真如環宇城MAX、久光中心、ifc、第一八佰伴、蘇河灣萬象天地、百聯西郊、LCM置匯旭輝、飛洲城市奧萊等9家商場各引進2家指標品牌。
引入1家指標品牌的項目包括:蟠龍天地、正大廣場、新世界城、徐匯萬科廣場、天空萬科廣場、長風大悅城、百聯又一城、尚嘉中心、四季坊、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和南站匯金城市奧萊。
品牌方面,ASICS擴張勢頭最猛,開設了21家商場門店,前灘太古里、環貿iapm、上海萬象城、新天地等均有進駐。
SALOMON的門店數量與之“旗鼓相當”,開設了17家商場店,且ASICS在上海6個奧萊項目均有分布,SALOMON進駐了比斯特購物村、青浦百聯奧特萊斯、佛羅倫薩小鎮三大奧萊。
靠“一鞋難求”出圈的SALOMON,有著與始祖鳥類似的“打法”(甚至與始祖鳥、lululemon被稱為新的“中產三寶”),即通過進駐中高端購物中心與旗艦店的打造,持續強化品牌形象,并不斷豐富產品線場景。
如:去年亮相的SALOMON上海新天地旗艦店,提供品牌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新產品,包括越野跑、徒步、路跑、滑雪與戶外風尚等多元品類,覆蓋鞋履、服裝、配件、專業器具等類別。
△圖源:SALOMON官微
在門店選址方面,不僅進駐了中內環核心商圈項目,也在外環外的松江印象城、南翔印象城MEGA設有門店。
事實上,遠郊優質商業也在逐步打造高端運動戶外氛圍,細分運動領域里的標桿品牌進駐,對于商場格調及業績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On昂跑直營店、saucony與HOKA滬上直營店均超過了達到了10家及以上,且均進駐了港匯恒隆廣場、上海萬象城、環貿iapm等標桿項目。
其中,On昂跑直營店共有10家,saucony為13家,HOKA連同七寶領展廣場、青浦百聯奧特萊斯圍擋中的門店共計12家。
4家代表性的運動生活方式品牌中,lululemon的擴張勢頭最猛,共有超20家商場門店(2家奧萊店,分別是比斯特購物村和青浦百聯奧特萊斯),且除前灘太古里外多個高端商場均有開店。
2023年,lululemon在上海靜安嘉里中心原A&F位置開出亞太最大門店,并以簡約的白色和原木色為主,為南京西路打造又一靚麗的商業展示面。
△圖源:lululemon官微
被安踏收購的MAIA ACTIVE,在上海也已開設了10余家門店,除比斯特購物村外,其他均為購物中心門店,且上海新天地擁有2家門店,分別位于新天地時尚、新天地廣場。
相較之下,融合健身、沖浪、運動及生活等多場景需求的Vuori,及依靠先鋒設計吸引小眾群體的Particle Fever目前開店并不多。前者僅在港匯恒隆廣場、靜安嘉里中心設有門店,后者進駐了浦東嘉里城、前灘太古里、環貿iapm,還有一家奧萊門店,位于比斯特購物村。
綜上可見,高端戶外與高端商場有著極高的契合度,南京西路、淮海路新天地、濱江沿線的西岸、前灘等黃金地帶,成為國際大牌搶先進駐區域,同時也在逐步擴張至優質區域型購物中心。
浦東、徐匯、靜安、閔行、長寧位列前5區,奉賢金山崇明3區仍是空白點。淮海路、南京西路、徐家匯、花木、吳中路、趙巷、迪士尼、陸家嘴、臨空、七寶、五角場成為TOP10商圈。
隨著多元、細分運動品類的涌現、輕戶外概念的提出,戶外運動品牌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而這股時尚風潮能持續多久,真正的贏家都有哪些,尚不好下定論,畢竟有個別戶外運動品牌首店已經關閉,或沉寂未開新店,或謹慎試水其他區域。
本土新勢力VS國際大牌
搶奪優質項目的同時比拼「可持續」
從2024年起至今,落地上海各大購物中心的戶外運動品牌首店已超40家(含即將開業品牌),且持續有新品牌首店在籌備中。
核心商圈中的中高端商場,是各大品牌的首選偏好,戶外運動品牌當然也不例外,黃浦區的淮海中路、新天地板塊,靜安區的靜安寺-南京西路地帶,徐匯區的徐家匯、衡復板塊等,都能看到國內外知名戶外品牌的首店。
尤其是徐家匯商圈的港匯恒隆廣場、靜安寺商圈的PAC靜安、花木商圈的浦東嘉里城開業了3個及以上品牌首店。
從這些首店品牌的屬地來看,中國品牌首店勢頭較猛,占比超一半。當眾多國外戶外品牌持續搶灘上海市場之際,本土戶外品牌也開始向前邁步,且緊隨時代潮流,打造可持續門店。
如:成立于2021年的戶外品牌UPPERVOID二普緯度,在上海HAI550開出線下空間UPPERVOID 「向隅」(2021年底,品牌在對面的TX淮海年輕力中心開設首家快閃店 「CITY TENT都市營帳」),辟出一個朝圣自然的角落,開啟回歸自然之旅,彰顯品牌與項目共同的可持續理念;
安踏在上海開出了首家零碳店,從產品、包裝、裝修材料乃至能源使用、門店運營等全過程致力于減少碳排放,店內充滿藝術氣息的展陳、裝置道具等,也是由廢舊衣物布料、殘次鞋面等生產過程的剩余部分構成。
△圖源:安踏官微
另有專為兒童設計的高端運動時尚品牌Dodopoli全國首店進駐浦東嘉里城,phenix菲尼克斯首家體驗店于西岸夢中心開出全國首店,紅蜻蜓創立的輕戶外生活方式品牌RDF在龍之夢購物中心開出全國首店等共計22家國產戶外品牌開出首店,選址同樣覆蓋了徐家匯、淮海中路、五角場等核心商圈。
△圖源:Dodopoli官微
同時有運動品牌首店進駐遠郊地區:社區型商業浦江歡樂頌,開出了戶外露營裝備品牌原始人全國首店,距離市中心更遠的臨港耀雪冰雪世界開設了YONEX中國首家滑雪板專賣店、OUTDOORMASTER上海首店。
國際品牌中,NB Grey R、Brooks Running、WILDTHINGS、Vuori、Mitchell&Ness、Under Armour outdoor、分別在南京西路、淮海路、陸家嘴、徐家匯開出首店,其中WILDTHINGS、Vuori均位于靜安嘉里中心。
日本專業戶外品牌mont·bell、美國高爾夫品牌Titleist和高端戶外裝備品牌GREGORY等多家上海首店于港匯恒隆廣場開業,高爾夫品牌HONMA中國首店及Onitsuka Tiger鬼塚虎中國內地首家NIPPON MADE™系列精品店分別落位于新天地湖濱道、南西上海恒隆廣場。
浦東嘉里城迎來了兩家瑞典戶外品牌首店,分別是瑞典高端輕奢戶外品牌HOUDINI中國首店、瑞典王室御用戶外專業品牌Fjallraven(北極狐)全系列上海首店。
△圖源:Fjallraven瑞典北極狐官微
此外,韓國戶外生活方式品牌Discovery Expendition在環球港、萬象城同開;意大利新銳時尚運動品牌UPONPRO、奧地利知名運動品牌HEAD分別環貿iapm、PAC開出首店;加拿大戶外背包品牌VENQUE中國首店落位于長壽路昔步統益里;澳大利亞流行趨勢戶外休閑品牌UNDEFINED BLUE則在浦東長泰廣場開出上海首家形象店。
美國戶外品牌土撥鼠Marmot由江蘇三夫代理重新引入內地市場,上海首店將花落誰家備受關注。而同樣由三夫代理的瑞典戶外品牌攀山鼠目前僅在浦東嘉里城和百聯奧萊有店。
后記
當戶外運動成為潮流象征與“社交貨幣”,戶外運動品牌的開店潮顯然還在繼續。據悉,法國戶外品牌topologie已在環貿iapm上新了圍擋,將在此開設中國內地首店。
搶商圈,搶項目還只是基本操作,真正的搶奪在于“社群”,運動戶外品牌的洗牌速度正在加速,不斷有新門店乃至新品牌加入戰局,也不斷有老門店乃至老品牌退出市場,究竟哪些品牌能夠贏得全方位的勝利,最終的決定權還在于消費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