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企業電商半死不活 美邦6千萬打水漂
昨日,美邦服飾公告稱決定停止電子商務業務,原因是在物流配送、營銷資源和信息系統等所需投資非常巨大,前期財務風險不可控。行內專家發出警告稱:電子商務企業只有20%左右能持平或盈利,其面臨的命運與傳統企業其實并沒有太大的差別。
昨日,擁有“美特斯·邦威”等知名服裝品牌的國內服裝上市企業美邦服飾公告稱決定停止電子商務業務,該公司去年底創辦電子商務網站邦購網。
美邦在公告中解釋稱,電子商務在諸如物流配送、營銷資源和信息系統等方面的資源配置所需投資非常巨大,前期財務風險不可控。目前如繼續從事電子商務業務,公司整體經營業績和股東利益很難保障。
一年不到
6000多萬元打水漂
行內人士說,投入嚴重不足是美邦服飾折戟電商的最大原因。根據公告,美邦服飾前期對電子商務業務的投入主要表現為人員薪資費用、技術開發費用、物流配送費用及廣告推廣費用等,上述項目合計約6000多萬元,已納入美邦服飾損益報表中。
據美邦服飾2011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業績勁增逾8倍,而對于電商渠道貢獻的營收,公司則無具體數據透露。以美邦服飾今年估約100億元的銷售額來看,電子商務貢獻的銷售額預計不及零頭。
此次雖然停止了電子商務,但該公司表示,該業務的停止并不涉及資產的處置,也不會額外增加公司支出。公司將原來的電子商務平臺授權給大股東上海華服投資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愛裳邦購。
近年來一些服裝類傳統企業紛紛“趕時髦”自建電子商務平臺,但由于相關的管理、內控水平跟不上,對旗下的供應鏈渠道管理混亂,導致渠道間互相侵蝕,反而拖累了公司業績。至今,中國尚無傳統行業進軍電子商務的成功案例。一部分企業則選擇將該電商業務外包,或是將網店直接“寄托”在專業平臺上。比如報喜鳥創立的自主品牌電子商務網站BONO,處于不死不活的狀態。
舍不得花錢難成功
為什么這些傳統行業巨頭們在電子商務上栽跟頭呢?
華南一家大型服裝類電商網站負責人說,一方面,這些服裝上市公司缺乏互聯網基因,其團隊大多是一些不懂互聯網的人員。
另一方面,在目前電商企業的資本大戰中,不少企業是拿著風險投資的錢在“豪賭”,不僅自建物流體系,而且大打價格戰跑馬圈地。與之相比,傳統企業多是利用自有資金,抱著“花錢少,見效快”的心態,看著熱得發燙的電商卻又不舍得花錢,在競爭初期往往就處于不利地位。美邦方面表示,缺乏規模性的投入限制了美邦電子商務業務的發展。
單仁稱,電子商務最核心的是商務。在千篇一律的電商模式中,除了產品因素之外,電商模式多是把商品簡單地“搬到”網上,并沒有針對電商渠道開發獨特的消費體驗模式,同質化現象也十分嚴重。
鏈接
電商經營風險
不亞于傳統企業
數據顯示,深圳只有20%左右的電子商務企業能持平或盈利,其面臨的命運,與傳統企業并沒有太大的差別。統計數據顯示,深圳市30%的電子商務企業注冊當年就會死亡,30%的企業在注冊三年后死亡。
“只有那些擁有傳統資源的電商企業才能生存。”單仁認為,中國電子商務大發展的真正未來,在于擁有成熟產品和一定員工規模的傳統企業向互聯網營銷轉型,個人店主和大型B2C平臺的網絡零售,并非中國電子商務的主流。
(廣州日報 記者薛松、索冬冬)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