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暫行條例》正式施行 泄露寄件人隱私罰款10萬
聯商網消息:5月1日,中國首部專門針對快遞業的行政法規《快遞暫行條例》正式施行,針對快遞行業多個爭議性問題,這部行政法規首次給予了明確規定。
一、送貨上門問題
在這部法規中,快遞員拒絕送貨上門屬于違反規定。
《條例》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
這表明,快遞員拒絕送貨上門屬于違反規定。實際上,如果快遞員想放在代收點或快遞柜,那么首先要征得收件人的同意,如果收件人不同意,則必須送貨上門。
二、身份信息問題
《條例》規定,身份信息不實,快遞企業不得收寄。
在寄件方面,《條例》提到了實名制的問題。快遞實名制是指寄件人需要出示身份證、登記個人信息,已于2015年底正式推行。
《條例》進一步明確,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收寄快件,應當對寄件人身份進行查驗,并登記身份信息。寄件人拒絕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提供身份信息不實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不得收寄。
三、隱私保護問題
《條例》規定,泄露寄件人隱私最高罰款10萬。
除有關部門依照法律對快件進行檢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非法檢查他人快件。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私自開拆、隱匿、毀棄、倒賣他人快件。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及其從業人員不得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情節嚴重的最高處10萬元罰款。
四、損壞索賠問題
快件損壞,可要求快遞運單所屬企業或服務企業賠償。
關于索賠問題,《條例》規定,用戶的合法權益因快件延誤、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而受到損害的,用戶可以要求該商標、字號或者快遞運單所屬企業賠償,也可以要求實際提供快遞服務的企業賠償。
另外,快件延誤、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對保價的快件,應當按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與寄件人約定的保價規則確定賠償責任;對未保價的快件,依照民事法律的有關規定確定賠償責任。鼓勵保險公司開發快件損失賠償責任險種,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投保。
五、服務方面
《快遞暫行條例》重視保護用戶合法權益,對用戶集中關注的快件損失索賠和個人信息安全問題作了安排。
一是防止采用加盟模式的企業在用戶索賠問題上推諉,條例針對快遞網絡化服務的特點,規定用戶可以向商標、字號、快遞運單的所屬企業要求賠償,也可以向實際提供服務的企業要求賠償。
二是要求企業提供統一的投訴處理服務,規定在7日內予以處理并告知用戶,并對不按照規定提供投訴處理服務的行為設定了行政處罰。
三是引入快件損失賠償商業保險,條例鼓勵保險公司開發相關責任險種,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投保,讓用戶多一層賠付保障。
四是保障用戶在節假日期間使用快遞服務,條例要求企業向社會公告暫停快遞服務的原因和期限,幫助用戶建立合理的消費預期,鼓勵企業根據業務量變化實際情況,在節假日期間為用戶提供正常的快遞服務,以此指引企業通過合理安排值班休假以及給予員工物質精神激勵等多種有效措施,努力實現消費者與勞動者的互利共贏。
五是從多個層面保護用戶信息安全,條例禁止在快遞運單上記錄不必要的信息,減少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點;限定實名收寄的快件范圍,明確企業搜集用戶信息的行為邊界;規定了信息泄露時的補救義務,為企業設定了法律責任;加強監督檢查,強化快遞運單及電子數據管理。
六、完善方面
《快遞暫行條例》針對實踐中存在的服務質量問題,對快遞服務規則進行了完善和強化。
一是確立了快件保價基本規范。明確要求企業與寄件人按照約定的保價規則確定賠償責任,要求企業在寄件人填寫運單前告知保價規則,允許企業要求寄件人對貴重物品保價,銜接了未保價快件的賠償責任。這一規定填補了郵政法只規定給據郵件保價、未規定快件保價的空白。
二是強化了快件處理操作規范。明確要求企業規范操作,防止造成快件損毀,并銜接了運送特定物品的特殊規定,指引企業在操作中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快件安全。這一規定肯定了“不著地、不拋件”的管理要求,進一步防范“野蠻操作”。
三是明確了投遞和驗收規則,從行政法規層面肯定了快件收件人指定代收人的實踐做法,并規定當面驗收是收件人、代收人的權利,要求企業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
四是補充了無法投遞快件的處理規則。允許企業根據寄件人要求處理無法投遞的快件,細化了無法投遞又無法退回快件的處理程序,明確了有關部門和企業的責任。
五是充實了快遞服務賠償規則。明確將快件延誤納入企業賠償范圍,并銜接保價和民事賠償規則。這一制度安排將行業實踐經驗上升為行政法規的規定,在郵政法的基礎上擴大了保護范圍。
七、保障方面
《快遞暫行條例》堅持將安全作為前提和基礎。針對快遞服務點多、線長、面廣的實際情況,根據快遞操作過程中人貨分離、遞送便捷的特點,條例注重在提高人防、技防、物防的基礎上,優化、實化、細化快件收寄驗視、實名收寄、過機安檢制度,增加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強化安全生產制度。
一是在收寄驗視和安檢操作方面,要求企業必須作出驗視標識和安檢標識,明晰了企業在安全操作中的責任。
二是在實名收寄方面,要求用戶提供身份信息,對拒不提供身份信息或者身份信息不實的,企業不得收寄,在不降低安全防范水平的前提下,減少了開展實名收寄的壓力和阻力。
三是在安全檢查方面,允許企業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自行安檢或者委托安檢,有利于節約資源、提高效率,提升安檢操作的專業化水平。
四是在快遞運單和電子數據管理方面,明確要求妥善保管電子數據、定期銷毀運單,并設定了處罰措施,賦權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具體辦法。
五是在安全生產方面,重申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要求企業制定應急預案,定期開展應急演練,發生突發事件妥善處理并向郵政管理部門報告。
據了解,2017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400.6億件,快遞業務收入近5000億元,我國快遞業務量已連續4年位居世界第一。2018年1月和3月,中國快遞業務量日均保持1.3億件水平,整個一季度,快遞業務收入對GDP增長直接貢獻率已達1%。
(來源:聯商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