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成為車輪上的杭州商業:去中心化、擁江發展
聯商專欄:軌道、公交、私家車、班車、共享汽車、電動車、單車,正日益改變杭州商業,購物中心越來越成為城市新入口,街鋪商業不斷轉型。
2012年開通地鐵以來,六年通線1、2、4號,發展近百公里軌道歷程,日客流百萬人,未來五年計劃完成線路10條、軌道里程四百多公里,支撐城市擁江發展。新商場家家停車位過千,在高峰期仍無法滿足客人方便停車,近年城市嚴重擁堵超過30天,人口946萬的城市里私家車超200萬輛,是全國人均汽車保有量第一的城市。
發展公共交通是全球大城市交通優化的首選。杭州市區及東南西北方大型購物中心商業多主動連接地鐵出口,新樓則上蓋,期望帶動客流。
杭州商業面積超過幾千萬方,其中僅2018年便將新增200萬方購物中心面積,而十年前百貨時代整個城市的規模商場總和也不到200萬方。
那時也還是公交流量巨大和傳播效應明顯時期,幾乎交通主力。這是個有情懷的城市,k155被當做愛情巴士kiss,退役時有人送別,重出時奔走相告,商場也會打它的主意。
部分高端商場輻射全省,任性報成為服務項;停車場里外地牌照車輛的變化映照著商場城市商業格局,VIP系統中同城區域客人拉動率說明城市商圈程度。
杭州的商業和許多城市一樣,正在成為車輪上的商業。趨勢:去中心化,區域商業與都會商業爭雄;城市外擴、擁江發展;步行街彌足可貴。
去中心化
十幾年前,杭州只有一個核心商圈:延安路北面的武林商圈。因為有多年蟬聯全國單店冠軍的高端百貨杭州大廈,流行百貨風尚地標武林銀泰,老牌信賴杭州百貨大樓,低調品味國大商場(連卡佛)。一時間,大品牌商請本地商場招商經理吃飯,杭大和銀泰的人沒到,“他們一般不敢坐下來”。
同在延安路,往南,當時只有一家解百。2005年下城區國資委唯一商業好地開出湖濱國際名品街,兩年后由銀泰百貨收購其50%股份,隨后陸續發展B、C、D區街區商業組合,立名in77,后又分拆,為創始人持有,而銀泰商業則歸阿里。
毗鄰解百,銀泰還開了一家西湖店,門前有1913年就成為杭州城市原點的紫薇坐標,如今年銷過十億元。
而同為國企的杭大與解百整合成新解百集團,因解百為上市公司,杭大經營能力佳,杭大管理層領銜新解百;更早幾年,銀泰開始托管隔壁杭百,后調整其為武林B\C館。
因為城東杭州萬象城2010年一期開業,真正宣告杭州擁有購物中心,且外地重量級對手入場,湖濱in77A區前身就是國際名品街,海外購逐漸方便,杭大奢侈品高地效應分散,而其華浙店暨C、D館輕奢與年輕時尚經營一般,拉低了坪效、銷售、行業地位,從此無緣全國前三。
而湖濱銀泰in77因游客頻至、地鐵公交方便市民、吸引年輕客人,早已成為杭州客流第一、銷售前三商場,實際上超過了當年系統內老大哥武林銀泰店。in77B區馬路對面的利星名品廣場因為定位獨特也頗興旺,做了MuJi和Zara等快時尚的大集合。
城東有萬象城、來福士,城西有城西銀泰城、西溪印象城,城北有遠洋樂堤港、新天地、大悅城,城南大商業略薄小商業仍多。過江,濱江有寶龍城與龍湖天街、星光大道,不久奧體將開印象城;蕭山有恒隆、萬象匯;下沙有龍湖。
這里每個項目的面積都可能超過武林成員,全新配套業態及周邊緊密十萬人,銷售體量超十億元(其中萬象城、城西銀泰城年銷售或超25億)。
與此同時,內容為王,商圈無界,顧客自駕足夠方便選擇,移動互聯網更是觸手可及,未必就一定去家門口的商場甚至這個城市的任一商場。有人甚至可以哪里都不去,電商和本地生活服務解決自己的多數需求。
交通發達、消費升級、人口增長合力,拉動了許許多多新商場,區域乃至郊區商業增增日上,這是對武林商圈這樣的都會商業的大挑戰,同時更是消費自由和主權興起下的商品與服務之爭。
沒有什么商業中心了,每個消費者都是一個中心。
擁江發展
城市建設發展和人口增加,老城區不夠用,城市須外擴,從西湖時代進入錢塘江時代,這是擁江發展大戰略,錢江新城新集聚杭州政治經濟商業與民生,遠設大江東開發區。與此同時,多年來陸續收編蕭山余杭富陽臨安為區。
科教興市。的哥們嘴里的濱江還是幾年前的蕭山大農村,1990年設高新區,1996年從蕭山分得三鎮,科技園區與行政區合二為一,如今位列全國百強區,人均GDP更高居不下;幼兒小學中學教育集團快速發展,服務新區民。
談一下教育與商業平衡,藉此懷念那個高校遍布主城區的時代。文一、文兒、文三路曾是杭師、浙傳、浙工商、浙江教育、浙江科技等集聚區,如今多去了下沙高教園區,多讓位商業或地產開發。更遠的校園外遷已經到紹興、嘉興了,如浙工大之江學院。
浙大四校區均居要地,其中延安路上的湖濱校區醫學院如今開了嘉里中心,華家池校區農學院開發了華家池一號。玉泉與西溪校區暫留,與主校區紫金港呼應流動,周末的校園停滿了轎車,草坪多小兒婦女,個別青澀學生單車艱難婉行其中。
昔日梅貽琦先生曾言:“大學者,非有高樓之謂,乃有大師也”。如今,這些大學之上,都是巍巍大廈了,新高教園區也有許多高樓,而大師難覓。
外地商業強手到杭,唯萬象城不負眾望,大悅城開業匆促、停車場尤糟,來福士品牌組合與層次欠佳,而嘉里也遠不如其上海店品質流暢。
商業是不完美的藝術,教育是城市之光,而車輪滾滾推動發展。
懷念逛街
延安路、武林路時尚女裝街、吳山河坊街、孩兒巷以及許多區域地標式馬路,正在轉型,或變得模糊、消失。
特色馬路常常是城市商業、民生、記憶、氣質的共同體。
延安路北從武林廣場,南到吳山廣場,全長3570米,串起武林、湖濱、吳山商圈。造了幾年地鐵,作為顯性重要條件,重創了街鋪生意與逛街生態。
曾幾何時,沿途的天橋是人滿為患的,新修前的延安路慶春路上空解百天橋是設計的會晃動以降低壓力,而此橋中間為上城、下城分界,一些小攤主就以此躲避城管,挪動一米就離開了對方職能服務區,至今印象深刻,如今幾乎看不到攤位了。
街鋪商業變少,業種變化,原來到處都是的服裝店調關過半,五千平米美特斯邦威堅守,手機通訊店也少了大半,珠寶店撐著幾家,餐飲部分轉入地下鳳起路地鐵商業,有車一族的中高檔客群不再光顧。
大商業尤其購物中心的興起,是對毗鄰街道商業的重大打擊,人們已經變得越來越懶,希望在大“盒子”里吃喝玩樂購,更快更全更方便來去。而客流減少、客層降低又影響優質商戶堅持與創新。
所以延安路上逛街的人越來越少。我記憶中人頭攢動的熱鬧成了絕唱。
與延安路平行相隔百米的武林路女裝街由政府打造,南起校場路北至體育場路,全場1680米,人文有沙孟海故居、都錦生絲綢。昔日杭派女裝紅極一時,那里就是一個集中展示地和孵化地,開了許多連鎖品牌店和設計師小店。支付寶最早打造的線下商圈也設在那里。
筆者不久前經過,那里仍掛著十個月前的街區新年橫幅,路上行人寥寥,服裝店多門可羅雀。它的規劃和交通沒有大變化,但人們很難再被吸引,是個城市馬路商業發展課題。
孩兒巷,宋時陸游曾住,街上多泥孩兒鋪,顧名思義瑯瑯上口。
而河坊街為仿古,吳山廣場商圈文旅商之地,仿清,游人如織,步行街。胡慶余堂便在此,昔日紅頂商人胡雪巖作真不二價、童叟無欺匾至今可贊。惜附近停車難,我曾兩次到后無位折返。
……
購物中心百貨和街邊店,有街有巷有大廈,百花齊放才是春。
杭州商業是中國商業縮影,車輪影響商業,后有電商空軍,大格局魄力攻大商業新商業,懷念和匠心有街店,唯擁用戶逐鹿江湖。
(作者系聯商專欄作者甘藍,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禁止轉載!)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