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居行業曝收并購大案 NITORI披露中國市場計劃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潘玉明
圖片/作者供圖
聯商專欄:10月29日,家居行業老大NITORI正式宣布對同行第七位的島忠實施公開收購(TOB)。在此之前,同行第二位的DCM控股與島忠進行談判,公開收購金額約1636億日元,確定的TOB期間為10月5日至11月16日。業內外都分析以為這個價格有點低了,在此期間NITORI介入,公開報價為2142億日元,明顯超過DCM。島忠表示,兩方面都愿意真誠協商。
島忠以埼玉縣為本部,在東京、埼玉、神奈川等市中心展開店鋪。賣場結構一般是一層為HC,二層為家具和家居品組合,再加上餐飲、食品超市、服裝等租戶,租金收入為主。截至2020年8月擁有60家門店,銷售額為1535億日元。在城市地租較高的中心地帶開展業務,資金狀況并不差,擁有大量的物業是島忠的主要特征。
DCM和島忠接觸是在今年5月中旬,在6月份轉向正式收購談判,但是進展不愉快。DCM的石黑靖規社長希望低價收購,估計是由于這個情況,引出來NITORI的介入。
一位股東指出,既然決定出售公司,島忠的董事會就有責任追求最佳價格,并且同業收購競爭是件好事。
這件事登上了日本各大經濟媒體,在一系列報道的影響下,島忠的股價在10月22日收盤價上漲至4810日元,DCM如果不提高TOB價格將很難收購。顯然,NITORI和DCM肯定有一場硬仗要打。
NITORI以在經濟衰退期間擴大規模而聞名。截至2020年8月底,公司資本充足率為81.6%,活期存款為2330億日元,是5年前的6倍多,投資能力充足。
NITORI于 1967 年由似鳥昭雄組建,1990年代后期躍居行業第一。前些年收購專注于增強制造功能,還沒有收購零售企業的經歷。不過,從疫情期間業績持續增長趨勢和似鳥昭雄對未來的規劃看,這個時候收購零售公司正逢其時。此前,公司設定2022年1000家門店、1萬億日元的銷售額和2032年的3000家門店和3萬億日元的銷售額中期目標。
目前,公司預計在2020年度達到666家門店,銷售額為7026億日元(截至2020年2月的財年為607家,銷售額為6422億日元)。雖然國內現有商店的銷售情況良好,但增長速度跟不上目標,從戰略上分析,一個是人力資源跟不上,另一個是中國市場在調整,如果收購島忠,有利于到2022年實現1萬億日元的目標。
其實,比實現經營數字目標更具吸引力的是控制大都市區的商店網絡。截至2019年8月底,島忠在崎玉、東京、神奈川等地的資產占總資產的49%。擁有54億日元的土地。而NITORI一直開設農村地區的路邊店,過去幾年,雖然加速大都市區的開店速度,面向有新家庭和年輕人,但是成本很大,談判很累。
作為在北海道成長起來的著名企業家,似鳥昭雄的眼光很長遠。2019年7月24日,似鳥集團與北海道大學、札幌市簽署三方5年合作協議,推進產官學共同應對地區社會課題的尖端技術的研究,培養高級IT人才,用數據科學等先進IT技術解決地區和企業面臨的課題。
似鳥很清醒地意識到商品力的作用。他說,顧客聚集在什么地方的理由,首先是商品。商品的吸引力首先是價格便宜,然后是質量,功能,搭配。質量好的東西還要便宜,要創造前所未有的功能。
關于中國市場開拓發展,似鳥集團下一步如何打算?
似鳥昭雄在2019年4月決算會上分析過中國大陸區域業務的設想。他強調,本公司過去持續32年連續成長,并且將制造、物流、零售全部轉換為本公司的制造零售(SPA)模式,在持續快進的情況下,必須探索下一個成長引擎,最有希望的市場就是在中國。
與炙手可熱的日本國內經營不同,中國區域的經營似乎不順利,一直處于苦戰狀態,門店數量有20至30家,而且還有關閉。南方的店鋪區域展開太分散,應該優先選擇、集中在靠近海邊的城市,而且,同樣是靠近海邊的杭州市、深圳市,由于收入結構的不同,購買行為也完全不同,需要進行深入的調查,不景氣的店鋪要盡快撤離。
似鳥會長說,從2018年開始著手改革中國市場的經營,最大的舉措是改進商品政策。其中一個主要問題是,日本和中國市場共享的商品太少,約70%是中國的原創商品,與日本的共享商品只有30%,這個運營結果導致運行成本很高。2019年2月,新設了“全球商品總部”,要把中國獨有的商品政策納入全球商品經營體系。
似鳥會長堅持,要提高管理控制,不能太撒手,“讓有能力的人去中國做事”。下一步,要舉全公司之力爭取在中國獲得事業成功。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網立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