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味食品業績瓶頸背后:控股股東及“盟友”瘋狂套現
上市三年多的時間,頭頂A股鴨脖第一股光環的絕味食品(603517)開始失色。尤其是進入2020年以來,絕味食品業績遇到瓶頸期。陷入天花板困局的絕味食品,其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自2020年9月開始瘋狂套現。
經北京商報記者計算,絕味食品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在3個多月內已套現逾25億元。
1月3日晚間,絕味食品披露的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減持股份結果公告顯示,2020年9月23日-12月31日期間,公司控股股東上海聚成企業發展合伙企業(合伙企業)(以下簡稱“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動人上海慧功企業發展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上海慧功”)、上海成廣企業發展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上海成廣”)、上海福博企業發展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上海福博”)累計減持公司股票3648.0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99%。
其中,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動人上海慧功、上海成廣、上海福博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合計減持股票1217.5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股票2430.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99%。
據絕味食品公告顯示,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動人上海慧功、上海成廣、上海福博此次減持價格區間為63.9元/股至77.34元/股。經北京商報記者計算,絕味食品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減持3648.01萬股股份,累計套現金額高達約25.59億元。
而對于絕味食品控股股東及“盟友”減持套現行為,市場早有預期。2020年8月31日晚間,絕味食品曾發布《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減持股份計劃公告》,彼時該公司控股股東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動人上海慧功、上海成廣、上海福博稱,擬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之后的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減持合計不超過3651.78萬股,即合計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6%。
據悉,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動人上海慧功、上海成廣、上海福博所持股份來源均為絕味食品首次公開發行前取得的股份及上市后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方式取得的股份。在減持計劃完成后,目前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絕味食品的股份比例降至50.25%。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絕味食品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發布減持計劃公告當日,絕味食品股價達到其上市以來的股價最高點,彼時報95.8元/股。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絕味食品控股股東欲高位套現背后,該公司發展遇雙天花板節點。所謂雙天花板,即整個鹵味行業鴨脖類產品增長空間有限,因此絕味食品增長空間也有限”。
絕味食品曾在公告中提到,減持計劃系控股股東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人上海慧功、上海成廣、上海福博根據自身資金安排需要自主決定,屬于正常減持行為,不會對公司治理結構及未來持續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不過,在投融資專家許小恒看來,進入2020年以來,絕味食品經營業績承壓跡象明顯。而控股股東及“盟友”大手筆減持套現的行為,被市場認為是不看好公司未來的發展。
據了解,絕味食品自成立以來,專注于休閑鹵制食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并于2017年3月17日A股上市。數據顯示,絕味食品2017-2019年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約38.5億元、43.68億元、51.72億元;對應的歸屬凈利潤分別約5.02億元、6.41億元、8.01億元。
不過,進入2020年以來,絕味食品的業績增長態勢止步。其中,絕味食品2020年上半年實現的營業收入約24.13億元,同比下降3.08%;對應實現的歸屬凈利潤約2.74億元,同比下降30.78%。絕味食品表示,2020年上半年業績下滑的原因系疫情對公司生產、物流配送、市場銷售等工作造成一定程度影響所致。
2020年前三季度,絕味食品實現營業收入約38.85億元,同比下降0.01%,對應的歸屬凈利潤約5.2億元,同比下降15.33%。這也是絕味食品上市后三季報首現下滑。
朱丹蓬認為,絕味食品業績下滑是基于天花板效應已經到來了,如果在整個門店擴張沒有太大提升的背景下,絕味食品整體業績增長難度不小。尤其是鴨脖類的產品已經沒有太大的增長空間,它已經進入了一個衰退期。所以未來整個鴨脖類產品在創新、升級以及迭代的壓力會越來越大,相關公司整體的營收以及利潤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而這也不是絕味食品一家的問題,是整個行業普遍性的問題。
處于業績瓶頸期的絕味食品,人事也出現變動。據絕味食品2020年12月12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副總經理劉全勝、財務總監彭才剛均因個人原因申請辭職。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絕味食品董秘辦公室進行采訪,但對方電話未有人接聽。
值得一提的是,在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減持計劃公告發布后的第一個交易日,絕味食品開盤后大幅下跌,2020年9月1日開盤價90.8元/股成為當日最高價,當日跌幅為7.91%,收盤價為86.75元/股。另據東方財富統計,絕味食品股價自2020年9月1日至12月31日,82個交易日內股價累計下跌17.69%,而同期大盤上漲2.28%。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