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健康食品品牌“寶寶饞了”完成過億元A及A+輪融資
36氪獲悉,嬰兒健康食品品牌「寶寶饞了」已于去年完成了過億元A及A+輪融資,由天圖資本獨家投資。據悉,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供應鏈改造、品牌建設等方面。
「寶寶饞了」聯合創始人陳勝向36氪介紹,2016年前后,母嬰行業涌現出很多具有影響力的KOL,比如年糕媽媽、丁香媽媽等,科學喂養的知識得到了有效普及。科學化、精細化喂養成為趨勢,市場卻缺少相應的產品承接需求,于是團隊在2016年年底成立「寶寶饞了」,想為半歲-3歲寶寶提供科學、營養、好吃的寶寶餐。
根據團隊提供的信息,2020年公司業績大幅增長,現在全網月銷已近億元,相比2019年同比增長30倍以上。2020年雙十一,「寶寶饞了」成為天貓“寶寶輔零食”類目第一的品牌。
寶寶饞了
最初「寶寶饞了」主打健康食材,媽媽買回家后需要自己動手制作。不過團隊意識到,這樣的方式時間成本很高,產出不穩定,于是決定轉為更便捷的開袋即食產品,并在2018年9月上線了第一款即食產品海苔。
陳勝告訴36氪,這批海苔在3-7天內就產生了第一波復購,用戶反饋非常好。之后,「寶寶饞了」不斷開發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營養且好吃的食品,大致可分為食材、零食、調味品三大類,目前共有40多個SKU,包括兒童鮮蝦片、磨牙草莓餅干、小蝦拌飯料、蝦皮香菇粉等。
供應鏈是早期的一個難點。「寶寶饞了」沒有采用貼牌的方式,而是直接參與研發。但中國在科學喂養食品方面的供應鏈并不成熟,愿意嘗試的工廠也不多。從理念設計、產品開發到原料甄選、工藝改造,每個環節都具有較高的門檻,這也使得「寶寶饞了」在產品層面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力。
現在「寶寶饞了」建立了自己的食品實驗室,合作工廠超過30家。「寶寶饞了」走線上渠道,目前以天貓旗艦店為主。「寶寶饞了」選擇自然食材,無化學添加,每個月會有3-5款新品上線,一款新品的研發周期在半年以上。
寶寶饞了
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嬰兒健康食品市場還處于早期階段。若以更細分的輔食品類來看,2008年中國嬰幼兒輔食市場規模僅為35億元,預計2020年增長至200億,但滲透率仍不足20%。
天圖資本的管理合伙人潘攀和副總裁裴蘭表示,隨著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80、90后父母對方便、健康的預包裝健康輔食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過去中國市場以嘉寶、小皮等國際品牌為主,未來更適合中國寶寶的國產品牌會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天圖資本連續獨家投資「寶寶饞了」,2020年后者的業績也獲得了爆發式增長。陳勝認為,這是公司積累多年后自然達成的結果——團隊能力、產品能力、用戶積累、行業認知等維度都突破了一個臨界點。
區別于其他食品領域,母嬰食品行業更強調信任關系,因為用戶也會具有很高的黏性。據介紹,「寶寶饞了」平均客單價在300元左右,30天復購率達到50%。
團隊表示,本輪融資后,公司會繼續加大產品端的創新力度和監管力度,為廣大媽媽們提供更好的產品。同時,公司會在2021年組建自己的線下團隊,將渠道拓展至線下。
「寶寶饞了」總部位于杭州,目前團隊總人數已超過400人。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