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無本創業,從電子煙開始?
一個熙來攘往的地下通道,因為連接著輕軌站和大型商場,周邊商戶幾乎從來沒為生意發過愁。在過去,這條通道里最多的便是美食、美妝和服裝飾品等快消店,但不過一年光景,不少經營良久的店鋪悄悄換上了新門臉——電子煙。
十來家大大小小的電子煙門店擠在同一條街道上,還有正在裝修的店面也隱約透露出他們是新晉的對手。
電子煙被“斷網”超過一年半,但卻在線下毫無違和感地融入了人們的生活,從大型商場走到臨街小巷、超市便利店,手里拿上一只電子煙吞云吐霧的年輕人在街頭四處可見,甚至成為一種潮流標簽。
不斷擴大的市場和“洗腦”年輕人的潮流文化,讓電子煙的入局門檻一降再降。開門店成本太高,那就做地推,靠拿代理商的返利“躺賺”;人手不夠做地推,那就做微商,支持一件代發包郵的上家比比皆是;沒有私域流量,那就擺地攤,真假混賣,利潤翻番……
正在被重新審視的電子煙,買賣雙方“入坑”都越來越容易……
“斷網”后,瘋狂競速的線下門店有了新活法
“90后老煙民”瞿聞第一次接觸電子煙是在大四,當時為了戒煙,聽朋友推薦入坑了電子煙。與如今簡化后的電子煙不同,瞿聞最初使用的是需要自己換煙油、電阻絲、棉花的老式電子煙。
“惡魔獵手”、“一擲千金”、“小綠人”、“翠貝卡”、“小紅帽”……這些瞿聞曾經非常喜歡的煙油,如今仍然擺在瞿聞所開的電子煙實體店的一角。偶爾碰上幾個懂行的玩家,瞿聞便會和他們細細地說到其中的門道,也說說他在電子煙行業里的這些故事。
幾年前,煙彈式電子煙火了,瞿聞敏銳地嗅到了這背后的商機。因為之前長期混跡于貼吧,甚至當上了一個小吧主,瞿聞開的電子煙淘寶店很快就在吧友們的支持下紅火了起來。但很快,“線上禁售令”又迅速顛覆了整個行業。
第一時間,瞿聞決定奔向線下。前期裝修投入2萬元,進貨3萬元,之后每月固定8000多元房租,雇一個店員,每個月底薪3000元+提成,這便是買下入場券的費用。
“線上禁售之后,線下生意反而更好了,我眼看著這邊的同行一個個地都來了,而且大家都活得不錯。”瞿聞四處打探過,如今這些做電子煙生意的人,有一部分曾經在線上銷售過電子煙,但還有更多年輕人是把這個生意當成一個既潮又掙錢的創業項目。
如同瞿聞所說,市場的變化的確如此,鋅刻度通過走訪發現,曾經僅在商圈中心做擺臺宣傳的多個電子煙品牌,如今不僅充斥于各大商圈,更是走進了小區便民店、街邊超市,形形色色的年輕店主成為了相似門匾下的不同元素。
只不過,電子煙線下渠道競爭的白熱化,以及入局新人將門檻不斷降低,尚且年輕的線下門店很快就遇到了新時代帶來的問題。瘋狂的“圈地運動”之后,電子煙門店的日子卻不如去年好過了。
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78%的電子煙門店盈利,每家門店的平均月營業額為4萬元、平均月盈利為1.6萬元。但這樣的數據卻在今年以來有了明顯變化,“今年整體行業內店鋪業績都在下降,某個大品牌甚至下降了20個點的營業額。”有業內人士透露。
“有了門店但光做線下也是不行的,我了解的很多電子煙門店賣的是一個品牌,但可能店主的朋友圈又在賣另一個品牌,多條腿走路嘛,畢竟有了渠道之后拿貨就很簡單了。”瞿聞說到,盡管線上正規渠道已經無法再買到電子煙,但在私域流量池內,拿貨和賣貨依舊容易。
面對線上電商平臺的禁售政策,線下市場的瘋狂競速,不少電子煙品牌在“圈地運動”中將門店區域保護政策一改再改,三兩步一家電子煙店已成常態。激烈的競爭下,已經使電子煙市場越發“煙霧繚繞”。
無本的暴利生意:“躺賺”返利、一件代發和真假混賣
在小區內踏實經營了五年小賣部的安樂華在過去的一年里,每個月都要接待1、2個上門推廣電子煙的銷售人員。提供產品、無需保證金、無需進貨、無需陳列,定期按銷售數量返利,不同的銷售卻幾乎說著一樣的話術。
半年前,安月華終于經不住游說,把電子煙安排進了店里。原本,安月華對銷售大言不慚的一句“年輕人都愛抽電子煙”深感懷疑,但現實卻告訴他,的確如此。“就像中年人順手進店買包煙一樣,年輕人也會順手拿一盒煙彈走。”
安月華后來了解到,給他供貨的代理商曾經從事POS機銷售行業,轉型售賣電子煙之后沒有開設一家實體店面,但是搭建了一個60多人的地推團隊,利潤十分可觀。“他的團隊在當地的菜鳥驛站、快遞柜、手機店大量鋪設電子煙貨架,平均每天的銷量超過400多只。”
代理商告訴安月華,電子煙現在就是“躺賺”的時代,如果安月華想掙錢,他可以搭把手。代理商解釋道,加盟和返利是兩個體系,單店加盟可以享受0元政策,首次拿貨按照批發金額需達到3萬元以上,后期拿貨按批發階梯報價,不規定數量,另繳納品牌保證金5000元,合同期限一年。
如果加盟商在三個月內開出3家專賣店,可以升級為城市合伙人,享受區域保護政策。累計拿貨達2000盒,次月1號可獲得返利對應的煙彈、煙盒。
但這位代理商和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都傾向于輕裝上陣的模式。返利目前給出的政策是,月度完成煙彈銷售2000盒、4000盒、8000盒和10000盒分別返利5%、10%、15%、20%。煙桿套裝返利方式為現金,煙彈返利方式為等額霧化彈。
“每個月達到最高返利比例再輕松不過了,一旦渠道鋪出去,就是躺在家里也能收錢。”該代理商提到。
低門檻的合作模式催生出了越來越多新入局者,巨大的利益面前,市場變得越發激進,也越發魚龍混雜。
靠返利“躺賺”其實也要靠“搶地盤”的硬本事,沒有團隊也不善地推的人想入局,還有一件代發這條路。
從悅刻、YOOZ、綠蘿到迷霧、飛馳、維特威,幾乎所有知名電子煙品牌都能夠輕松地在網上找到一件代發的供貨商。陽陽微信里的好友中超過一半都是微商,而他,則是微商上游的代發倉商家。
一件也代發,但分跑量價、代理價和非代理價。舉例來說,悅刻幻影五代的單桿套盒跑量價為140元,代理價145元,非代理價為165元,但零售價是268元。“除了跑量價要求一天下五單以上,其他的都支持一件代發,全國郵費首重收6元,微商可以給零售價格打個6、7折再賣,大把消費者會買。”
這種無本生意對于想入局電子煙的年輕人來說,是條捷徑。但如何擴充私域流量池,又如何從中變現,卻又是另一門學問。
事實上,電子煙本來就算是暴利產品,有媒體曾提到銷售端的煙桿利潤率在50%左右,而煙彈則在40%左右。但即便如此,還是有人盯上了造假這門生意。
有一年電子煙煙齡的宋偉告訴鋅刻度,他曾在一個自稱代理商的微商處購買過煙彈,但使用過后發現抽起來有明顯發苦的味道,與以往在實體專賣店買到的口感不同,他才意識到自己買到假貨了。
“假煙彈的發熱絲用的不是原廠,對煙油的霧化沒有達到原廠的充分,另外煙油也不行。”瞿聞對鋅刻度解釋道假煙彈發苦的原因。
拿到假貨有多容易呢?一名自稱僅售“精仿”電子煙的源頭廠家告訴鋅刻度,悅刻四代一桿三彈帶數據線65元、五代一桿三代帶數據線80元,YOOZ煙彈25元、單桿45元,一件可代發,50個混合批發,享受更低價格。
“口感多少跟正品有點區別,但是抽不死人。”該廠家說道,“如果你擔心的話,我建議配假煙桿+真煙彈,煙彈配最便宜的,擺地攤的這樣操作每天可以賺1000多元。”
除了夜市、路邊小攤之外,微商更是成了假貨的重災區。假貨的泛濫會輕易擊毀現有品牌建立起的市場認知,長此以往更會影響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但在利益的誘惑和監管的空缺下,電子煙行業的亂象正在加速狂奔……
電子煙的潮流標簽,是時候摘下了
與各個電子煙行業從業人員的交流中,有一句話頻繁出現:現在的年輕人,都愛抽電子煙。
這樣的“洗腦包”式言論成為了商家們掛在嘴邊的一句口號,商家們信了,年輕人也信了。
天圖資本的李康林曾經這樣形容道:“電子煙屬于那種典型的年輕人喜歡的潮流消費品,是一個增量市場。消費品的鐵律是,人們只有在沒有什么功能性的產品上才會愿意花更多的錢。”
的確,近些年來,電子煙市場份額呈現爆炸式增長,2014年至2019年,全球電子煙市場復合增速達24.2%。疫情過后,國內電子煙市場更是加速發力,2020年思摩爾國際成功上市,無論是城市還是小鎮,幾乎都被電子煙包圍。
在街頭,脖子上掛著、手里拿著五顏六色電子煙的“煙民”比比皆是,他們肆無忌憚地吞云吐霧,各式香甜、清新的味道和不含焦油的二手煙成為了這類新型“煙民”的保護傘。廠家的宣傳把電子煙塑造為“戒煙神器”、“潮流標簽”,引發出了這陣狂潮。
隨著電子煙的普遍化,其危害性也被擺上臺面引發爭論。“目前市面上的主流電子煙產品多采用電子霧化技術,不含煙草,因此可以減掉卷煙95%的危害”。這是電子煙相比香煙而言,能夠被打上“更健康”的標簽的重要原因。但很多人忽略了關鍵一點,那就是電子煙吸食起來太過于方便,隨時隨地拿起來就能抽一口,因此抽煙就像呼吸一樣成為了很多人的習慣性動作。
“電子煙會深刻地改變原有的吸煙習慣,增加吸煙頻率并且不自知,這恰恰是對煙民來說最危險的地方。”宋偉對鋅刻度談到自己的看法。他還認為,電子煙的方便性和適口度,還使很多并沒有抽煙習慣的人輕易地染上第一口。
與此同時,電子煙在原材料選擇、添加劑使用、工藝設計和質量控制等方面缺少有效監管,市面上大量電子煙產品存在尼古丁過量、煙油泄漏、重金屬超標、不安全成分添加等質量安全隱患。
對此,B站UP主同時也是一名電子煙商家的“佐羅集霧志”提到,曾在美國爆發的“電子煙爆米花肺”事件,就是因為不法商家違規在煙油中添加了維生素e醋酸酯。
種種原因,構成了目前電子煙大受質疑的原因,即便拋開目前仍舊爭執不下的電子煙致癌風險問題,品牌們的宣傳的確該換一換方向了。電子煙既很難幫助煙民戒煙,更不應該成為一種潮流元素。
“現階段最重要的是各品牌都要嚴格遵守一些共識,比如真正做到線上禁售、線下門店購買嚴格查驗身份證。與此同時,在產品研發和宣傳方面上下功夫,不將輔助戒煙和潮流元素作為宣傳噱頭。”某電子煙行業從業人員對鋅刻度談到,“年輕人對于電子煙的一些認知誤區還需要商家和市場來共同解開。”
無論是抽電子煙,還是把電子煙視作無本創業的好生意的年輕人,讓電子煙行業越燒越旺。但反過來,除了“替煙”的故事、“潮品”的標簽之外,電子煙也該重新為年輕人重新造夢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