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在线视频_正在播放91_精品视频999_成人国产精品视频_wwwjizz欧美_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用戶登錄

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賣一頭豬虧500元,“豬茅”也扛不住了?

來源: 億歐網 陳俊一 2021-10-17 10:04

人們常將頭部豬企牧原股份和貴州茅臺做對比。

從價格來看,按照13元/公斤×125公斤的較低標準計算,一頭生豬的價格也有1625元,超過飛天茅臺1499元的官方指導售價。

從營收來看,2020年牧原股份總營收562.8億元,已經超過茅臺總營收979.93億元的一半。

從利潤來看,2020牧原股份的歸母凈利潤約為277.5億元,除以1811.5萬頭的生豬出欄量,平均一頭豬的利潤約1500元,大概相當于茅臺出廠2瓶飛天的利潤。

如此看來,牧原股份“豬茅”的稱號當之無愧。

但從市值來看,牧原股份近3000億元的市值只是茅臺的約1/8。除了在行業、品牌、歷史等方面有根本區別之外,兩者市銷率數倍差距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養豬太容易虧本了。

10月14日牧原股份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為85億-90億元,同比下降57.12%-59.50%,第三季度更是預虧5億-10億元。

豬價下跌,上游飼料卻在漲價 

茅臺增產一定增收,但養豬可不一定。

2018年5月非洲豬瘟引發本輪豬周期以來,基本哪里發生非洲豬瘟,哪里的生豬就要被撲殺,無數小散養殖戶因此虧本。盡管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確定撲殺補助標準為1200元/頭,但最多也只能幫助養殖戶保本,這輪周期中的豬價上漲及更高利潤空間,卻是享受不到了。

非洲豬瘟之下,豬價2019、2020兩年連續上漲,生豬價格在2019年11月達到周期最高點40.98元/公斤。對養豬企業而言,防疫做得越好、增產就越多,營收、利潤表現自然也越好,而頭部五家豬企則受益最大,特別是牧原股份。

但上升很快,下跌也很快,豬周期前一段的盈利,可能只是給后一段的下行儲備好“血袋”。

進入2021年,豬價開始進入下行周期。牧原股份半年報顯示,2021年6月生豬銷售均價13.58元/公斤,相比1-2月26.95元的價格已經跌去了一半,而商品豬成本卻在15元/公斤左右,同行成本更高。如果每頭豬按照125公斤計算,每市斤虧損2元左右一頭豬至少就得虧損500元。

農村農業部官網數據就顯示,2021年8月份,散養生豬每頭凈利潤為-564元,規模養殖生豬每頭凈利潤-534元,虧損額都超過了500元。

雪上加霜的是,生豬價格在下行,但豬料價格還在上漲。

2021年以來,國際糧價就在上行區間,多個國家都在限制糧食出口,玉米、大豆等大宗農產品上漲,也牽動豆粕等飼料價格上漲。近日,新希望、正邦科技、通威股份、正大集團、大北農等飼料企業陸續發布漲價通知,每噸價格上漲50-100元不等,涉及豬料、雞料、魚料等多個飼料產品線。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數據,9月第四周,全國平均生豬價格13.42元/公斤,平均飼料價格(按成品飼料配比進行核算,其中玉米、豆粕約占70%)3.27元/公斤,豬糧比已經降低到4.10:1,預期每頭豬虧損697.82元。

根據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的《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 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豬糧比下跌預警分成三級,當豬糧比價低于6∶1時,發布三級預警;連續3周處于5∶1到6∶1之間時發布二級預警;當豬糧比價低于5∶1時,發布一級預警。

4.10:1的豬糧比,已經達到最高預警水平。

豬瘟會虧損,跌價更會虧損。特別是此前快速上漲導致供給增加,眾多養殖戶及投資者在快速下跌時更是損失巨大。

為什么豬肉供給端總是豬肉漲價就一哄而上,豬肉下跌就哀鴻遍野?

一方面,養殖行業集中度低。國信證券研報顯示,2020年我國生豬養殖企業CR10僅占據12.3%的市場,哪怕是龍頭企業牧原股份市占率也僅有3.4% 左右。

大量散戶增加了市場不理性,更容易發生賺錢了大家一窩蜂加產能的現象。畢竟漲價之下,增加產能,確實可能面臨未來下跌的風險;但不增加產能,當下較高的利潤空間可就都被增產的同行給拿走了。

另一方面,豬不僅是商品,也是需要懷胎四月才能孕育出的生命,想調整供給需要較長時間。

豬價上漲時,供給端增加供給需要好幾個步驟:補欄(價格變動需要一個月左右才能轉化成養殖戶或養殖企業實際動作)——仔豬培育成能繁母豬(8個月左右)——生育仔豬(母豬懷孕周期平均114天,最長120天)——仔豬哺乳(約30-35天)——母豬經過空懷期(斷奶至再發情間隔,最短7-15天)休養再次配種、仔豬育肥出欄(5個月左右)。

據此推算,增加生豬供給的最長周期時間得18個月(從仔豬成為能繁母豬到第二代仔豬出欄);從母豬直接可以配種算起得10個月;即使只算仔豬,從出生到屠宰也得6個月。在這么長的時間內,價格開始下跌而供給卻不斷增加的現象極容易發生。

據統計,我國能繁母豬存欄數已經由2019年9月底的1913萬頭增加到今年6月底的4564萬頭,擴增了2.3倍。

從需求端,消費者吃掉這些豬肉沒有問題;但從供給端,行業已經需要壓縮供給才可能維持價格。只是減少供給同樣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做到,比如淘汰落后母豬、延長空懷期等。

逆勢擴張,時機對嗎

一季度時,超過20元/公斤的豬肉價格尚在豬企成本線之上,但二季度時,豬企就已經普遍虧損。新希望、溫氏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等養豬龍頭企業2021年上半年均出現巨額虧損,牧原股份雖然上半年沒有虧損,但三季度卻撐不住了,預計虧損5億-10億元。

不過牧原股份反而開啟了逆勢擴張之路。一方面要加碼養殖,另一方面則要延伸產業鏈,擴大在屠宰領域的影響力。

8月11日晚間,牧原股份披露公開發行可轉債募集說明書,擬募資不超95.50億元(含95.50億元),加上另籌資金,擬投資88.7億元用于新增23個生豬養殖基地,新增養殖規模677萬頭;擬投資22.87億元用于新建4個生豬屠宰項目,合計屠宰能力1300萬頭。

一般來說,供給增加時價格會下跌,更多養殖戶會被擠出市場,進入總供給減少價格上漲周期,在其他人被擠出市場總供給減少的情況下,增加供給就能獲得更高的利潤空間。

只不過由于生豬供應增加需要10個月的時間,普通散戶往往難以及時跟進市場變化。而牧原這樣的龍頭企業,騰挪轉變的空間反而更大。

散戶要增加供應,就得外購仔豬。而牧原股份的養殖體系以二元豬為核心,也就是肉用和種用兼顧。正常時期只選擇性狀最好的小部分留種,而一旦確定要在未來快速擴張,就可以加大留種比例,實現在短時間內快速擴張。

除了在種豬繁育上具有的快速擴張優勢,自繁自養模式帶來的成本優勢也是牧原股份選擇逆勢擴張的重要原因。

此前牧原股份董事會秘書秦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仔豬的外購價格最高時超過2000元,而牧原股份內部供應的仔豬成本價低至每頭200-300元。相比于外購仔豬的行業主流模式,自繁自養的牧原股份僅僅在仔豬階段就能比同行節省大量資金。

這種拿最高時段的仔豬外購價格和牧原股份內部最低時的成本價相比的做法,其實有所夸大,實際價差往往沒有那么高。但成本總是一點一點摳下來的,自繁自養模式在降低仔豬成本以及其他多個方面具有的優勢,也給了牧原股份逆勢擴張的資本和信心。

一方面,牧原股份在二季度交流會中透露出“低點可能在2022-2023年、15-16元區間”的判斷,認為公司要做好在2022年迎接價格低點的準備;另一方面,三季度的低點也許已經提前觸底,為了迎接低點之后的上漲,擴大產能、增加建設就更要抓緊。

2021年一季度,牧原股份建成產能已超6000萬頭,預計年底能達到8000萬頭。再擴展產能,就要奔著1億頭去了,這將顯著提高養豬產業的集中度。

據牧原股份披露的《2021年9月份生豬銷售簡報》,2021年1-9月共銷售生豬2610.6萬頭,9月底,能繁母豬存欄為267.5萬頭。一頭母豬每年約可生育24個仔豬,9月底的能繁母豬存欄意味著6420萬頭的年產能,與年底預計8000萬頭的產能差距并不大。

規模化養殖自然是生豬養殖行業的必然趨勢,但在豬價下跌、飼料上漲的形勢下,這種擴張也會帶來更多風險。

集中、大規模的養殖模式利于統一防疫,但一旦發生瘟疫損失也更大。更何況,賣一頭虧一頭的下行周期內,規模越大,失血也越多。重資產模式下的快速擴張還需要大量融資,經營風險也將直接影響融資的安全。

不過,頭部企業普遍在積極擴產,都在瞄準下行階段過去之后的上行盈利空間。到2025年左右,僅溫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以及正大、中糧、新希望、雙胞胎、德康、海大、唐人神、傲農、京基智農等13家豬企,規劃的出欄目標合計就高達2.94億頭,市占率將達到42%。

既然未來五年總要擴張,那么早點擴張,哪怕是在下行期,也就成為了理性的選擇。

養豬企業的科技成色

牧原股份能夠成為“豬茅”,其堅持自繁自養的模式可謂居功至大,成本優勢在報表上表現亮眼。

據牧原股份官方數據,公司2020年全年商品豬完全成本每公斤15元多,2021年一季度商品豬完全成本每公斤16元多,包含營業成本和期間費用。而溫氏股份披露的信息顯示,2020年其肉豬完全成本約為22元-23元/公斤,2021年目標才能降至20元/公斤以下;新希望一季度自繁仔豬育肥完全成本接近10元/斤,外購仔豬育肥成本遠超過15元/斤。

但外購仔豬的模式也有靈活性高、低資本投入等優勢。外購仔豬模式的同行,在仔豬價格上漲期可以選擇停止外購仔豬,在豬價下跌周期也可以逆周期多購入仔豬以等待下一輪上漲;特別是在豬肉價格已經跌破成本線之時,外購仔豬育肥模式可以隨時停止外購。

兩種模式并無優劣之分,只是不同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做出的不同選擇。

自繁自養是重資產模式,對企業全產業鏈的能力要求很高,固定資產投入也更大。

數據顯示,2017-2019年以及2020年前三季度,牧原股份固定資產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05.52%、101.17%、93.29%、103.31%;同行中如正邦科技、溫氏股份等多在30%-40%,新希望2019年僅為16.85%,2020年也在30%以內。

但想要吃掉產業鏈上下游所有利潤,給投資者更多業績想象空間,自繁自養這種重資產模式必不可少。也正是自繁自養讓牧原股份在非洲豬瘟引發的行業變局中,迅速從行業老二超越老大溫氏股份,成為市值近3000億元的“豬茅”。

拆解牧原股份的低成本優勢,其實就是在自繁自養重資產模式下更好地實現了降本增效。

高投入設計豬舍,高標準防疫,改善豬的居住生長環境,降低生豬在哺乳期、保育期、育肥期的死淘率;再加上研發“小麥+豆粕”型飼料配方減少豬糧比波動帶來的成本影響、智能化養豬帶來人工費節省等許多措施,牧原股份在一步步降低養豬成本。據其9月公布的數據,部分優秀場線、子公司已經實現12.5元/公斤左右的養殖完全成本。

長江證券將牧原股份的技術優勢歸結為豬舍及舍內設備設計技術、育種技術、飼料配方技術、養殖及防疫技術、環保技術五個方面。

牧原股份將多個環節需要專業化的領域都圍繞養殖進行整合,也避免了由公司外部分割養豬環節的利潤。看牧原股份發布的招聘需求,在養殖技術類之外,很多都是算法工程師、大數據工程師、軟件開發工程師之類,完全不是人們想象中的傳統重體力養殖企業,更像一家科技公司。

寫在最后

非洲豬瘟對于養豬行業帶來的變化,很像新冠病毒給人類世界帶來的變化。

非洲豬瘟帶來生豬供應的緊缺與漲價,豬肉隨之漲價;新冠病毒也導致全球供應鏈緊張,多個產品漲價。非洲豬瘟使得豬企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新冠病毒也使得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和提高。

非洲豬瘟給原本的養豬產業鏈增加了病豬無害化處理專業公司、高效消毒劑、冷鮮肉物流、動物源性蛋白替代品、非洲豬瘟檢測和防控制劑等諸多新興或衍生產業鏈,衍生產業鏈提高了產業鏈的復雜度,有助于產業鏈的安全與穩固,但也會分割純粹養殖環節的利潤。

而牧原股份顯然不想養殖環節的利潤被分割。自繁自養、飼料自給自足,下行期也要以價換量,實現較高的凈利潤。隨著牧原股份等企業的規模擴張,豬企的集中度也會進一步提高。

集中度更高,也意味著豬肉供應的穩定性更高,散戶時代養豬大漲大跌的波動,預計將會大為收斂。但這也收斂了豬肉暴漲時可能獲取到的超額利潤,而這恰是牧原股份之所以能成為“豬茅”的原因。

牧原股份擴張得越快,越早達到規模臨界點,其成長與利潤也將越安全,但其對投資者而言的想象空間,可能也將更早地達到頂峰。

本文為聯商網經億歐網授權轉載,版權歸億歐網所有,不代表聯商網立場,如若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你可能會喜歡:

回到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蜜桃av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男男 | 午夜免费影院 | 九九热热九九 | 91视视频在线观看入口直接观看 | 久久国内 |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 | 天天久久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星辰影院 | 97伦理在线 | 久久久久91 | 国产91在线视频 | 九九热免费精品视频 | 影音先锋国产 | 四虎av在线| 一级黄色毛片 |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 成人免费网站www网站高清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五月色 | 日韩久久精品电影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中文 |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欧洲亚洲一区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电车 | 国产美女视频网站 |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7视频久久久 | 一区国产视频 | 国产视频久久 | 国产精品久久av | 亚洲精品毛片一区二区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 | 看亚洲a级一级毛片 | 免费在线看a | 精品精品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视频 | 狠狠插狠狠操 | 97在线超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