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編促銷員 國美欲與百思買看齊
來源:
聯商網
2008-11-02 22:13
不可小覷的競爭者
中國的家電零售業從產業經濟學角度來分析,市場化程度非常高,呈現典型的競爭性產業組織結構特點。如何在這樣一個競爭市場上切出一快“蛋糕”就成為“百思買”要考慮的一個關鍵因素,暫且不論“百思買”是否在中國“水土不服”,依筆者的分析,百思買的關鍵成功要素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零售專業能力,主要表現在零售業態創新、消費者研究、標準化管理、信息系統等領域都已經積累了很強的專業能力,而這些零售專業能力是國內家電零售商所急需提高的。二是其渠道整合能力。百思買的渠道整合能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與索尼、三星、西門子等全球家電巨頭建立戰略聯盟,百思買已經建立了全球范圍的采購供應鏈配套體系。另一方面,百思買的渠道整合更多是通過和上游家電企業的合作來實現的,首先基于產品的外觀、技術、成本等多個角度的系統分析,推測出產品的市場規模、市場增長率、產品生命周期等產品指標;其次,雙方簽訂合約,與家電生產企業聯合推出該款產品;最后,買斷產品的獨家銷售權。
與國內家電連鎖企業的包銷模式相比,“百思買”更多參與到家電制造企業的上游環節,而這是基于“百思買”擁有的強大零售專業能力上,而這也是百思買“零促銷員”模式的前提和基礎。可以預見,一旦“百思買”適應了中國市場,那么,不僅僅是“攪局”,而是要徹底改變中國家電零售行業的商業運營模式。
其次,國美推行"零促銷員計劃",也是受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影響而做出的抉擇。由于未來經濟不確定性因素的增加,居民持幣觀望的意愿增強。居民消費意愿的下降導致家電連鎖企業銷售額的下降,面臨家電連鎖企業消費的淡季,從內部管理上要效益,苦練內功,應該是過渡階段的戰術選擇,這也符合商家"旺季做市場,淡季做管理"的市場法則。
“老大”的“心病”待解
國美雖然一直位列國內家電連鎖行業"老大",但是,在內部管理方面,卻很難令人信服。近幾年,針對促銷員的投訴事件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而這已成了國美高管的“心病”。
廠商促銷員名義上歸國美“管理”,但是,促銷員的基本工資、獎金、“三險一金”等都是由廠家委托的勞務中介公司發放,因此,缺乏了相應的約束機制,國美對于促銷員的"管理"就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管理。
對于消費者來說,購物過程中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促銷員代表國美的形象,我們在與國美打交道,一旦發生針對促銷員的投訴事件,如送貨不及時、質量出現問題、承諾沒有兌現等,直接影響到國美的聲譽。道理很簡單,廠家和促銷員是事實上的勞動雇傭關系,那么,促銷員就代表廠家的利益,而不是家電零售企業的利益,而消費者是在家電零售店里購買了產品,這樣,家電零售商就必須承擔相關的連帶責任,而消費者在投訴時一般采取就近認定的原則,于是,本來由雙方共同承擔的責任,卻間接的轉由家電零售商來承擔。
本來是“渠道為王”,但是,由于促銷員的供應商“身份”,使零售商很難實現對終端的完全控制,而通過“零促銷員計劃”-將10萬多供應商促銷員“收編”成為國美的正式職工,一方面,國美重新回歸到以消費者為中心價值理念,更加關注消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國美借機實現對終端的完全控制。當然,這個“零促銷員計劃”也是國美內部員工隊伍進一步優化的過程,
對于家電供應商來說,面對當前人民幣升值、出口減少、行業競爭利潤率下降的經濟形勢,通過降低成本來提高盈利水平,不失為明智的選擇。試想,單在國美整個銷售網絡中,就有10萬多名廠家促銷員,如果供應商促銷員都由家電零售商來管理,供應商就可以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但是,降低成本的同時,供應商也失去了通過促銷員對零售商施加影響的機會。
國美的“零促銷員計劃”的實施,必然是各方利益博弈的過程。
首先是和供應商的博弈,供應商放棄了對促銷員的直接管理也就意味著某種利益的喪失,而國美在獲得零售終端控制的同時,必然要涉及和供應商利益的重新劃分,否則,只能是雙方的不歡而散。其次是和競爭對手的博弈,國美“零促銷員計劃”在中國的家電零售終端屬于新鮮事物,在尚未成熟時匆匆上馬,必然會失去某些市場機會,而競爭對手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搶占市場機會,因此,對于國美來說,必須要對“零促銷員計劃”實施后的機會成本進行評估,否則,只能是毀了自己,成全了別人。最后是和促銷員的博弈,將供應商促銷員“收編”后,與供應商實行“低固定、高浮動”的提成工資相比,零售商實施的是“高固定、低浮動”的薪酬結構,兩者對比,供應商促銷員的實際收入下降了不少,這種情況下,供應商促銷員要么選擇離開到競爭對手,要么接受。因此,對于國美來說,除非設計一套供應商促銷員可以接受的激勵機制,否則只能是國美的一廂情愿。
一旦各方利益難以實現均衡,必然導致此次“零促銷員計劃”的“無功而返”,畢竟,2005年國美推行“零促銷員計劃”以失敗告終。前車之鑒,國美此次“零促銷員計劃”何去何從,我們拭目以待。
(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項目經理 任延明)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