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思買 不被看好的擴張
不過,不管遇到多大的阻礙,受到怎樣的傳聞與政策困擾,百思買意圖在中國家電市場分一杯羹以及進軍北京的野心從沒有改變過。在上海新店開業不到一周之后,另一家帶有“高端”標志“Bestbuy Premium”的小型店中店在北京賽特購物中心悄然開幕,安靜得讓人不知道這究竟是進軍北京序幕的拉開,還是僅僅是一個小試探。
從馬甸之爭開始
即便大中、國美以及蘇寧這幾家本土家電連鎖大牌都曾經表示,對于國際知名的家電連鎖企業百思買進軍中國的前景并不看好,原因是“市場幾近飽和,剩余空間不大”。但從2005年令百思買嚴重受挫的“馬甸之爭”不難看出,大中、國美們對這位外來入侵者顧慮頗多,下手毫不手軟。
早在2003年,百思買便高調進入中國,期望以其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豐富的管理經驗與國內家電連鎖企業搶奪市場。2005年,經過系統地籌備,百思買決定在北京出手爭地,看中的便是位于馬甸的宜家舊址,準備以8000萬元的年租金在此開設進入中國之后的首家門店。然而首店還未出世,店址卻被黃光裕橫刀奪走,開設了高端賣場“鵬潤電器”。百思買不得已轉戰上海,在華之路一波三折。
此后,百思買也曾寄希望于通過并購五星電器加快在華開店的腳步,然而被并購后的五星電器反而放慢了擴張速度,一年內只增開20家左右門店,對市場的影響微乎其微。百思買只得另謀出路了。
低調行事
目前在歐洲和北美許多城市,百思買正在推行在大型購物中心開設小型店中店的經營模式,這種店中店的面積大多為傳統門店的十分之一,約有300平方米左右,產品類型則包括手機、游戲機、筆記本電腦、各類通訊IT及辦公配件等等。嘗到了“店中店”的甜頭之后,百思買決定將這種模式搬到北京,通過租賃店面的形式,既能避開繁瑣的“準生證”審批程序,又可以有效節省時間,加快進軍步伐。
此次在賽特開業的百思買高端店,面積大約有400平方米,位于賽特商場的地下二層。雖然賣場員工均穿著與賽特員工相同的服裝,店內產品的價簽上也都并未標識“百思買”字樣,但從電視墻上方顯著的百思買LOGO以及員工胸牌上的“Premium”字樣上都能看出,這的確是百思買的地盤,只是尚未被商務部批準在京開店的它們行事非常低調。
在這家高端店中店里所售賣的家電產品大多為國際品牌,且價格不菲。而與國產品牌的甚少合作依然沿襲了百思買在中國已經開設的兩家賣場的風格。據了解,北京新店開設之后,銷售成績并不理想,除去倉促開業準備不足的原因之外,導致消費者對百思買熱情不高的最主要理由還是價格。不少在國美、大中同樣有售的產品,百思買的價格明顯高出不少,想必消費者也不會僅憑它的“國際影響力”就花這份冤枉錢。
在百思買上海新店開業時,公司曾宣稱今年年底之前要在中國開出5家新店,而后,百思買又撤回了這條消息。對此,百思買方面的口徑十分統一,均稱目前沒有更新的進展。而前一時期百思買總部“因租金過高而遷址”的傳聞也令人對這家征戰中國5年卻幾乎沒有成績的國際家電企業產生懷疑。
(財富時報 記者 張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