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思買為什么要全資控股五星電器
當2006年的“新合資公司計劃用3-5年的時間,在中國市場開出800—1000家賣場,并將進軍上海、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市場”成為今天的笑談時,當人們對被百思買控股后的五星電器越來越失望乃至要淡忘的時候,百思買又給看客們打下了一支強心劑——一舉拿下五星電器的100%的股權,讓原老板汪建國等徹底“出局”。
那么,百思買此舉的原因是什么呢?它的下一步棋該如何走?其實,百思買此舉并不讓人覺得奇怪,基本上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首先,自百思買此前控股五星電器75%的股權之后,雖然從名義上成了當家人,但其實百思買并沒有奈五星電器何!一方面,百思買在中國家電連鎖市場還依然是個新軍,對很多事情看不懂,更沒有感覺,另一方面五星電器還依然被把持在創業元老汪建國及其核心管理層手里面,動一發而牽全身,因此百思買只能忍耐著。所以我們看到,在五星電器,百思買除了導入信息管理系統,做一些調研和培訓工作之外,并沒有太大的作為,我們還看不到兩家公司同唱一首歌的向心力!
其次,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加深,這種危機已經滲透到實體經濟領域,百思買也同樣深受其害,在美國加拿大市場也是關店、裁員并舉,而環顧全球經濟體,相對安全和平穩的則是中國市場,尤其中國政府的擴大內需戰略決策和目前轟轟烈烈在推動的“家電下鄉”之舉,無疑給了百思買多重的信心。所以,“墻內損失墻外補”,百思買加大了對中國市場“動刀”的力度,具體表現則是加大自身品牌百思買在一級市場上海、北京開店的速度,同時選擇徹底吞并五星電器,變成全資子公司,將整合的阻力盡可能地消除掉。
第三,百思買的信心更多地來自于它的認識,經過近幾年在中國市場的落地實戰,以及經過與五星電器管理層的切磋并通過五星電器對中國的市場和消費者有了更好地把握,所以認為自己可以選擇“單飛”,擴大在中國擴張的步伐的機會已經成熟。
那么,事情會如百思買所料的順利嗎?就本人來看,未必!支撐觀點有二:
第一,百思買未必已經真正的了解了中國的市場。應該說,百思買對中國市場的了解還更多地停留在上海這樣的超級城市市場,并堅持著其歐美門店固有的模式。我曾多次至百思買上海徐家匯店、中山公園店,少得可憐的客流,看客比用戶多,不習慣它的產品推介方式等即是最好的反映(將另文專門討論)。就更不要說對五星電器所面對的二三級,乃至再往農村四級市場的把握和了解了。
第二,五星電器的前老板汪建國及其核心管理團隊會甘愿就此退出?依我看來,全面吞并五星電器的股權,肯定不是汪建國們所愿意看到和接受的,這也是多重博弈的結果。那么在公司核心管理層上退還是不退或者半退,更或者名義上退出實際上掌控乃至“攪局”,這也并不能完全排除。
當然,對于汪建國而言,做企業“見好就收”也是一種成功之道,像人家張大中那樣。既然事已至此,百思買你就先把錢拿來吧,這也是一樁不錯的買賣,先把錢收好了再說吧,企業嗎咱們慢慢來!
最后,本人還想多說一點,國人和媒體不必過于崇洋和迷信所謂的跨國公司如何如何。很多年了,大多數國人和媒體在提及百思買時多以仰慕的心態看待,強調其世界500強的身份和雄厚的資本等,反而給百思買做了不少免費的廣告和口頭的傳播。其實百思買也就是在美國和加拿大有表現而已。況且跨國公司在中國失敗或者變現平平的比比皆是,美泰克失敗了,GE電氣根本沒敢正式進來,惠而浦和伊萊克斯也表現得很一般,而且我們跳出去看,寶潔公司專門為中國市場開發的潤妍洗發水也照樣失敗了,平常心看待平常事即可。
(上海卓躍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龐亞輝)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