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降價戰 星巴克選擇“新品低價”策略
珊珊的反應或許早在星巴克大中華區管理層的預料之中。面對經濟下行的態勢,避開敏感的降價戰、選擇相對柔性的“新品低價”策略,已成為包括星巴克在內的多數品牌咖啡連鎖業首選的應對方略。
隱形低價
在北京、廣東等地,星巴克已經悄然推出了諸如“彩椒蘑菇三明治”這種中西食材合一的餐點。此前,還推出一種名為“蔬菜豆腐卷”的中國味十足的餐點。
將中餐元素引入西式餐點,對于這個主打商務、時尚咖啡連鎖品牌的“老外”星巴克而言,很鮮見。不過,這一決策似乎在加強。“我們在成都等西南地區也在計劃推出一些結合當地特色的餐品。”星巴克大中華區公關經理勵靜接受本報采訪時介紹,具體的方案還在與當地的供應商洽談。
勵靜強調,星巴克推出的是帶有中式風味的西式餐點,而不是傳統意義的中餐,主要是在口味上做了一些改良,“我們希望能開發出多樣化的餐點,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喜好”。
星巴克大中華區方面不否認,推出中國風味的餐點也是為了更多地吸引本土的消費者。而在同行看來,推出價格更低、符合本地人口味的餐點,在經濟下行時有著更多的經濟考量。
正在籌備一家新咖啡連鎖品牌的張鋼認為,與直接降價相比,推出相對便宜的新產品是咖啡連鎖業態更容易接受、更加主流的做法。直接降價會影響到咖啡連鎖品牌的影響力,而且這種影響是不可逆轉的;相對低價的新產品則是隱性的降價策略。
來自北美的咖啡特許經營品牌“百怡咖啡”也在考慮增加新的經營品種、壓縮利潤空間,以應對已經顯現的經濟下行勢頭。北京百怡咖啡有限公司負責人朱建華接受本報采訪時透露,從2009年2月份開始,百怡咖啡中國總部已經著手準備推出新產品,包括飲品和餐點。“我們不排除推出一些帶有中國口味的半成品餐點,具體還在研發中;新產品的價格也會有所下調,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公司將會壓縮一些利潤空間,使得普通消費者也能夠進店消費。”朱建華介紹,新產品的推出過程大概需要兩個月左右。
而西式快餐經典的“超值套餐”概念,也正在被星巴克這樣的定位商務型消費的咖啡連鎖業態所試用。今年3月起,星巴克在全美已經推出了售價只有3.95美元的“經濟套餐”,一杯咖啡飲料外加幾種備選的食品,比如燕麥片、蛋糕或者早餐三明治;而此前,星巴克一杯普通咖啡在美國的售價都為4美元左右。
試水“經濟套餐”,對星巴克而言有不得已的原因。前期快速擴張的負面影響,在經濟蕭條的背景下被放大。星巴克2008年年底發布的四季度財報和2008年財報顯示,第四季度盈利從上年同期的1.585億美元急跌至540萬美元,下跌了95%;2008年全年的凈盈余為3.155億美元,比2007年的6.726億美元下滑了53%。為此,星巴克宣布,將在2009年完成對600家美國店面及61家澳洲店面的關閉。
被星巴克全球高層視為 “今后美國之外的第二大市場”的中國市場,雖然比美國大本營要幸運很多,但是也不得不為經濟下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做準備。星巴克大中華區方面介紹,在華南地區星巴克已經推出了售價18元的早餐套餐,咖啡+糕點。
轉移市場
“經濟不景氣已經讓咖啡連鎖行業受到影響。”上述業內人士張鋼介紹,據他了解,最明顯的表現是:門店的營業額下降,新增門店速度放緩。然而,這些表現在新興市場卻是個特例,星巴克不僅將要在中國市場繼續增長,還要以“中國味道”策略,進一步刺激中國消費者的“腰包”。
對于這點,張鋼估計,商務型消費量的萎縮大約為40%,時尚型消費量已經下降到往年同期的40%。更加不樂觀的是,一些小的咖啡品牌已經出現了關停門店的現象。經濟不景氣對咖啡連鎖業的負面影響還將持續較長時間,因為經濟環境的不景氣才剛剛開始。“如果后續的經濟環境沒有明顯改變的話,關停店面的咖啡品牌可能會增加。”
不過,這種經濟狀況對星巴克來說,可能不失為好消息。張鋼分析,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所有商品價格都在下降,店鋪租金在下降,這樣有助于咖啡連鎖業降低物業成本;而且,經濟不景氣將迫使一些小的咖啡連鎖品牌被淘汰,為實力連鎖品牌留出新的市場空白點。
勵靜表示,目前美國的門店數量已經達到1萬多家,日本目前有700-800家,而擁有眾多人口的大中華區目前僅接近700家,可見中國市場的擴展空間還很大。
不過,星巴克大中華區方面拒絕透露2009年的新增門店的計劃和增長速度。只表示,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星巴克在中國的業務依然穩定增長。
(經濟觀察報 賀文)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