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料包添加“牛肉膏” 方便面方便也糾結
瘦肉精的風波剛剛過去,“牛肉膏”事件又甚囂塵上。4月16日,多地曝出可將豬肉變成“牛肉”的“牛肉膏”。隨即,方便面因為調料包添加劑卷入其中風波。
有專家表示,方便面調料包中普遍含有“牛肉膏”,但是合理使用對人體沒有即時傷害。而康師傅等方便面生產商則回應,牛肉味調料中的“牛肉精粉”乃天然萃取,并不是市面上所說的“牛肉膏”。
既然牛肉膏已經牽涉到了大眾食品方便面,就不得不使老百姓多了一分謹慎。在記者采訪中就有市民表示,“就算沒有‘牛肉膏’,方便面還是盡量少吃。”
記者探訪
調料包多含“牛肉精粉”
4月22日,記者來到海淀區薊門里一大型超市探訪。方便面專架擺出了幾十種牌子的方便面。其中紅燒牛肉、麻辣牛肉、酸菜牛肉等牛肉口味的方便面非常多。
記者仔細查看了幾種牛肉味方便面的配料,并沒有看見標有“牛肉膏”的添加物。而在粉包的配料中,標有“牛肉精粉”的添加劑很常見。在醬包的配料中,精制牛油、牛肉、牛肉提取物這些標識則非常普遍。
同時,記者在牛肉味粉絲調料包的配料以及牛肉粒零食中也發現了“牛肉粉”的標識。
牛油、牛肉、牛肉提取物、牛肉精粉,這些配料究竟怎么生產出來的,有哪些區別,記者也是看得一頭霧水。
除了牛肉精粉、香辛料等配料,記者看到,幾乎每個口味的方便面的面餅、調味包配料中都有十幾種食品添加劑,并多有“符合國際標準”的說明。
市民反映
配料表看不懂盡量少吃
由于是工作日,前來選購方便面的顧客并不多。記者注意到,一個顧客正在看方便面背面的配料表。他告訴記者,是前一天看了新聞才注意到方便面的添加劑問題。“以前就知道方便面吃多了不好,也沒怎么研究過這些配料。現在一看,一堆添加劑,根本看不懂,不知道哪些吃了不好。”
他對記者表示,自己在附近上大學,方便面是家常便飯,“牛肉膏”事件給他敲了警鐘,“以后盡量少吃點”。
對于方便面中是否含有“牛肉膏”,許多市民表示關注。
“方便面是大眾食品,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健康”,一位在超市買菜的阿姨說,“一般我是不會讓我家人吃方便面的,都是自己做飯吃”,她表示,這不只是一個“牛肉膏”的問題。她對記者解釋:“你說‘牛肉膏’我也不知道是什么,雖然專家說吃了無害,可是那么多添加劑,心里總會別扭,還是少吃的好。”
商家回應
牛肉精粉不是“牛肉膏”
“牛肉膏”事件曝出后,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陳永泉教授向媒體透露,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吃到的方便面,其中的調料包就是用“牛肉膏”這類產品調配出來的。陳永泉表示,“牛肉膏”暴露出來的問題主要是使用單位(如飯店)的違規使用,“牛肉膏”本身是沒問題的。
就方便面中含有“牛肉膏”的質疑,康師傅相關負責人回應媒體,方便面醬包中的牛肉是由大塊牛肉經過熬煮、切塊而成,而調味包則由公司自己生產,其生產工藝需要添加的所有添加物都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而根據國家標準,“牛肉膏”可以屬于復合調味料,也可屬于食品添加劑,且國際公認為天然香精。只要是在規定范圍內使用,并沒有安全隱患。
那么,粉包中的牛肉精粉是否就是“牛肉膏”?康師傅方便面的制造商方面回應,公司所生產的“牛肉精粉”是從牛肉中天然萃取,和市面上魚龍混雜的“牛肉膏”不是一回事。
(午報記者 張江艷)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