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杭州地鐵便利店的隱憂
聯商網特約評論:近日消息,29家華潤杭州地鐵便利店10月開始營業,此前最后階段競標方為杭州當地零售連鎖祐康食品集團,華潤的投標報價為3060萬元,租金折合約33元/天/平方米。與此同時,地鐵1號線廣告資源5年經營權被百靈時代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摘得,投標報價5.0672億元——在今年的各種創業大賽上,不少互聯網創業者都打地鐵的主意,比如在車門上放很酷很絢的視頻廣告等,評委問,你怎么拿到壟斷經營權,他們說我們的東西這么酷,用了自然好,錢也有了,解釋到后來連自己也不相信了。
華潤萬家、百靈時代可能沒錯(尤其華潤超市,甚至整個零售業的國企,相對“兩桶油”和“一支煙”等,都是已經盡量市場化些了)。問題是,在國企或公共資源招標的時候,有多少民企能夠公平公正充分地參與了類似商業競標?大約不得而知,無可奉告,這才是今日中國眾多公共商業的癥結所在!
不得不說,中國是“大系統小市民,大商業小民企”。是祐康食品的本地化優勢和便利店經營能力、競標價等綜合指標明顯低于華潤嗎?我看未必。只怕是因為,祐康董事長戴天榮是浙江省工商聯副主席,典型的民企浙商;而華潤則是大型央企,董事長宋林是部級干部,華潤萬佳系出名門大戶,地鐵方更“愿意”和同為大型國企的它合作。
因為民企“新36條”的高層要求,各大部委近日紛紛出臺細則,鼓勵民資進入各種領域,教育、運輸、能源、商貿等。但在近日,山東魏橋自發電廠被喊停,泰山石化瀕臨破產……這豈非多少有點此地無銀三白兩,隔壁李四不曾偷的意味?國企優勢在許多領域仍然享有特權。
零售業發展“國進民退”發展得更加悄無聲息。華潤萬家也確實市場化發展的,但在準入門檻和項目匹配、資金實力等方面,它恐怕仍然占了大便宜。大企業有時的“秀”,不易發覺,就像人類中的大人物——即使是在國企,“一把手”的話也是很痛快利索的,至于你敢不敢、能不能相信和仿效則是另一回事,他們總是開明、幽默的,它的背后邏輯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替所有的中小民企零售商捏一把汗,為什么不是他們?人潮密集的地鐵商業,原本是香餑餑,是資源匹配的強大助推;或者長遠看,是零售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杠桿和潛力所在。但事實上呢,各種“華潤”優先。所有大的新興市場潛力,都在大國企囊中物(盡管未必能做好)。
以上擔憂和看法,寫給兩個半月后的杭州地鐵商業發展。“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希望能有更多中小民企零售商的更多身影。
(聯商網特約評論員 林尚玉/文 博客http://blog.linkshop.com.cn/u/28134/index.html)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