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演講嘉賓參加【2015聯商網大會】后的感想
聯商網專欄:一個真正強大的人,不會把太多心思花在取悅和親附別人上面。所謂的圈子、資源,都只是衍生品。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內功。只有自己修煉好了,才會有別人來親附。自己是梧桐,鳳凰才會來棲;自己是大海,百川才會來歸。你只有到了那個層次,才會有相應的圈子,而不是倒過來!
我小時候,寫的最多的作文就是【動詞】+【事件】+【有感】,比如看焦一璐電影后有感,或記參觀雷鋒班后有感。那是一個必須且真實的“有感”年齡,對一切充滿幻想,缺乏體驗。不過隨著年齡的成長,經歷多了,“有感”沒了。曾經吃個洋快餐就能“有感”幾日的我,現在住在5星級賓館也開始“無感”。
直到這次來參加2015聯商網大會……參加聯商網大會,確實讓我找到了久違的“有感”,而且這個“有感”不再是必須的了,只留著真實。
聯商網特約專欄作者、來自山東眾邸生活便利有限公司(7-11)的蒲哲在演講中
通過幾天的會議,認真學習大佬們的講話。讓我似乎明白了商業的幾個本質,在此斗膽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1、商業的本質是做人的本質
無論哪種商業模式,其實都是對人(顧客)的關注。和做人一樣,當你無怨無悔的幫助身邊的人的時候,你的價值自然產生。當然,價值的大小取決于你的能力或者叫技術力。所以,只關注不學習,你只是個好人;反之,只學習不關注,你最多當個“學者”(對不起,這里絕對沒有對學者不尊重的意思)
2、商業不可能有完美,但是也不能放棄追求完美
去接觸優秀的商業體,和交到優秀的朋友一樣。你會發現他并非完美,但只要不停的進化,你會被他帶動,被他吸引。而對于任何商業體來說完美體驗都是偽命題,因為顧客的年齡,性別,收入,社會地位、價值觀等不同,都會對這個商業體的評價不一樣。但是,如果每一個商業體明明知道不能滿足所有人,卻一直努力滿足更多的人的話。這種不放棄的盡善盡美的精神,必定會打動更多的顧客,這也才是商業體應有的風范。
3、商業需要有容乃大
既然不可能完美,就必須學會接受。人接受自己的“無知”,才能進步,才有成功;商業體接受自己的“無能”,才能跨界,才有合作。而新技術的應用和新業態的產生,很多都是因為這種人與人的碰撞或商業體和商業體的結合,才挖掘出顧客新的需求。所以,要用有容乃大的胸懷擁抱難以理解的變化。
4、商業要有舍的勇氣
丟掉過去的成功體驗,真心觀察顧客新的需求變化,用最先進的技術提高和顧客交流的效率。只有這樣,才有變革,才能革新。聯商大會結束以后,很多人向我要視頻和PPT。視頻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了,PPT會在近期和大家分享完整版本。因為這些都是已經過去的成果,無論好壞,對于未來的我已無意義。只有敢舍,才能倒逼自己進步,才可能看見更美的彩虹。商業體不也是同理么?
(聯商網特約專欄作者蒲哲)
蒲哲演講實錄:日本7-11不止是便利店它如何融入消費者生活?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