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中國零售局部效率小提升 整體效率尚未提升
聯商網消息:11月14日下午,由浙江省商務廳、浙江省商貿業聯合會、浙江工商大學聯合主辦,聯商網、搜鋪網等單位共同承辦的以“讓消費更美好”為主題的2018新消費主題峰會在杭州之江飯店成功召開。
政府相關部門領導,商務系統、相關協會負責人、商貿企業高層等匯聚一堂,開啟了零售行業對新消費模式的共同探討。
▲上海商學院教授、聯商高級顧問團主任周勇
會上,上海商學院教授、聯商高級顧問團主任周勇圍繞中美零售發展等問題進行深度剖析。
以下為周勇演講摘要:
我最近去了美國,發現美國早餐餐廳與中國服務完全不一樣。在美國餐廳沒有喝完的咖啡、飲料可以帶走,這種服務方式在中國很多服務行業當中比較少見。
假如零售業有這種服務精神的話,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改變。對于新消費,我認為新消費不是新模式,不是新渠道,不是新群體,不是新商品,也不是新服務,而是有心的消費,有情的消費,有樂的消費,有意的消費,這四個方面合起來就是心情樂意。雖然這個不是未來零售業全部服務方向,但是至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
我們今天看美國零售與中國零售有何不同。在中國零售業中,百貨行業都推崇美國梅西百貨。美國紐約長島鎮上的梅西百貨與我們想象的可能不同,雖然人氣比較旺,有很多新定位系統,免費無線網外,其他新科技方式并不多。
另外我們一個發現是,88年以前的King Kullen(金庫侖)超市還活著,活得還很好。我問美國教授,你們知道長島有一家1930年8月4日在美國紐約長島邁哈賽特商業中心開業的超市嗎?他們說不知道。
88年以后的King Kullen靠什么取勝呢?這家超市前面門面是一個招牌,兩邊是兩個店,一個是面包店,一個是藥房,這是它的新業態,24小時營業。美國超市工作日和周末營業時間不同,周六一般晚上7點鐘就關門,周日關門更早。
進門發現,進門第一個堆頭是蔬菜,賣水果的地方居然還有秤,這個秤不是用來稱份量的,我覺得它是一個公平秤。我在店內還發現了有120個冷凍柜,到了頂端還有一個壽司店,美國人喜歡吃壽司,還喜歡吃冷凍的壽司。
還有一個方面觀察,King Kullen與塔吉特超市都有自助收銀,都可以收現金,你給它紙幣,它都會找零。它們機型也都差不多,與中國情況可能有點不太一樣。不過美國當地人有時去King Kullen,有時不去,另外一家超市的日用品比King Kullen多。
按照我們中國人消費習慣,日用品都在網上購買,為什么美國日用品店受到美國人喜歡呢?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美國的電商并沒有像我們中國那樣發達。
而Costco里也有大量服裝在賣,但賣的便宜,不過它賣的服裝與我們超市里賣的服裝不一樣,它們賣的是有品牌的服裝,它有很多自有品牌服裝。
我們可以看出,任何一個國家、一種商業業態背后一定是存在某種消費需求在其中,。像蘇凱總所說,我們要去激發消費者純粹的消費需求,這些純粹的消費需求歸給我們帶來增量。
對于零售,我的觀點是,零售既不是完全迭代,也不是完全疊加,而是迭代與疊加相結合。
消費的改變是漸漸發生的,我們既要注意到新的消費變化,同時要注意存量。但是有一店是肯定的,在一定地區,一定人口當中消費量不是一個常量,它是一個變量,從雙11數據就可以看到。
美國人非常流行一種方式叫到店提貨。網上訂,然后到店里面去提貨,所以沃爾瑪店里面有很大到店提貨的箱子在,我們中國人根本不接受這種方式的。既然網上訂,一定要給我送到家,這是我們的邏輯。
King Kullen已經88年了,這個店也就500多平米,大昂視可能感覺會很大,但現在來看就很小了。一般認為,這樣的店到現在肯定不存在了,它為什么成功呢?他們認為有一條經驗非常重要,那就是從30年代開始,他們就非常注重對員工的關懷。
中國人非常崇尚Costco,它真的有這么好嗎?周六的時候,Costco晚上7點就關門了。它的雞蛋與牛奶是在冷庫里賣的,而雞蛋只有三個品種,但是中國的雞蛋就比較多了,洋雞蛋,草雞蛋,土雞蛋,出生蛋,頭蛋、竹林蛋、山林蛋,鄉村蛋,田園蛋,農村蛋……
Costco是倉儲式超市,中國在15年以前開過,但是后來不開了,原因是中國消費升級了,覺得倉儲式超市不適合我們。
我們再看一個曼哈頓零售規則,曼哈頓的小攤零售管理的規則就是政府授權,公司經營,私人設攤,我覺得這種方法是可以借鑒的。進入曼哈頓之后,滿街都是煙霧蒙蒙的燒烤,為什么美國能在街區開燒烤呢?美國當地人說,政府不管這個,因為消費者有需求,滿足需求是第一位的。那么這些燒烤有沒有執照呢?以前沒執照,現在有執照了。
目前,中國零售面臨的一個很大問題在于:局部小效率由于技術得以提升,但是整體大效率沒有提升。
最后我們做一個比較,我覺得中國零售不變的是跟風,美國不變的是物價基本平穩,倉儲超市仍然受歡迎。新業態的發展我覺得的應當根據我們消費狀況做一些分析。
中國零售有三點特別需要去改進:第一點,我們的商品品質提高不大;第二點,我們的服務意識改善并不是很大;第三點,消費價格忽悠依舊。我們看到的消費價格,有時候分不清楚是真是假。
(來源:聯商網 杭州報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