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購物中心的求生欲真的很強
▲靜安嘉里中心“安義夜巷”
聯商網消息:前段時間風風火火的“地攤經濟”,似乎已經降溫了。央視財經發表的評論指出,我國一線城市,不宜推行“地攤經濟”,北京、上海等城市至今也未公布關于“地攤經濟”的相關政策說明。
與地攤經濟的“熱度下降”相比,購物中心中的一種更高級的“地攤”市集卻如火如荼,最開始“地攤火了會沖擊實體商鋪”的言論,現在看來也只是笑談。
購物中心市集百花齊放
地攤經濟大力倡導下,購物中心單一的購物體驗已然無法滿足消費升級后的顧客需求,緊跟市場變化,將地攤概念融入到購物中心運營中,提升消費體驗是必要的。市集較好契合了地攤文化和夜經濟概念,結合更豐富多元的體驗活動,肯定會讓地攤既好逛又好玩。
在上海商業圈,一場“夜上海潮流集市節”啟動,各大購物中心將當下最火熱的“地攤經濟”融入到商場中,以集市的模式呈現。比如靜安嘉里中心的安義夜巷、BFC金融中心的外灘楓徑、興業太古匯敢集等。
▲BFC金融中心“外灘楓徑”
上海靜安嘉里中心去年就已經打造的限時步行街——“安義夜巷”,以市集等各種主題活動的展現形式,融合了商業業態、藝術文化、社群活動等內容,一度是“上海最洋氣夜市”,樹立了良好的行業形象。受疫情影響短暫歇業后的重新回歸,無論是市集擺攤還是美食嘉年華,都為上海的夜空再添一抹亮色。
▲靜安嘉里中心“安義夜巷”
龍湖上海閔行天街開辟戶外空間打造夜間游樂場,引入卡丁車、旋轉木馬等游樂設施,延長顧客體驗時長,豐富體驗場景;龍湖上海華涇天街深耕社群,以“地攤經濟”思維打造童趣市集,鼓勵孩子“擺攤”交換閑置玩具。根據龍湖商業華東一區的規劃,未來在上海、蘇州的6座商場還會繼續積極拓展戶外空間,給消費者打造更多夜經濟體驗,助力消費復蘇。
▲龍湖上海閔行天街“夜間游樂場”
除了集市,在更宏大的夜經濟概念上,也備受各大企業或購物中心推崇。比如百聯,在6月的上海夜生活節上,旗下10余家重點商圈門店,聯合推出了“百聯之夜”整合營銷活動,涵蓋夜購、夜游、夜娛、夜食等領域。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上海、北京、杭州、廣州、深圳等多個城市商場紛紛策展市集主題活動,且形式多元,這種融合了夜經濟概念的市集“夜市”已然是線下商業的新人氣發動機。
市集帶動商場人氣,樹立品牌形象
通過上述統計結果觀察,目前購物中心主要的市集形式有以下幾種。
一、常態化市集。商場經營戰略中,市集是其重要組成,并將其固有化,在固定的商業空間每年定期舉行。比如新城控股旗下的吾悅廣場,每年都會舉辦后備箱集市。這種常態化市集有穩定的目標客群和品牌形象,但需要從內容上持續創新,以免視覺疲勞。
二、機動性市集。這種區別常態化市集,無固定市集主題,可以根據不同的節日、IP等舉行短期的市集活動,比如小龍蝦集市、中秋市集等。這類市集的品類、主題選擇性相對自由,契合熱點更容易帶動場內人氣,但需要更精細化的管理,包括人力、環境、交通等。
而在資本市場中,無論是何種形式的市集,其目的性明確,引流、提升銷售無疑是最直接的目標和效果呈現。
▲靜安大悅城“酷跑后備箱市集”
采訪過多家商場后發現,在已有場地、人工和專業管理團隊下,市集是能帶動一些租金收入的,優質、成熟的品牌單日租金可破千,大部分市集的租金在幾百元左右。即便是有些免租的項目,市集也是提升商場體驗、活躍氛圍,以及給商場內商戶引流的重要手段。
與此同時,市集如何高效利用資源,與商場內租戶差異化合理競爭,打造有品質、有爆點的內容,也是對購物中心運營能力的考驗。
▲杭州湖濱銀泰in77“銀鹽市集”
市集應重體驗、創新、合作、管理
地攤經濟概念下,購物中心的市集模式更加機動性,不僅僅局限于商場內品牌商家,甚至開始面向社會招募“攤主”,給普通市民提供了在購物中心內“擺攤”的機會。這種接地氣的做法應該會廣受好評,但購物中心也要嚴把品質關,更好的展開市集,可以從以下三點入手。
一、購物中心要嚴格管理
購物中心相對是比較高級、正規的消費場所,如果進駐的市集商戶比較低端,會拉低整個商場的層次,一旦衛生、環境出現問題,還會遭受合作商家的抵制,不利于工作開展。
因此,市集的開展重點要匹配商場的品次和環境,政策上要傾斜合作商戶,比如在租金上,商戶打折策略,以更好的得到各方協作和配合。
二、內容要創新
市集重點是內容,好的內容自然會有受眾。因此,購物中心在選擇與自身定位、客群、形象相匹配的內容基礎上,更好的創新。比如近期非常火爆的上海BFC外灘楓徑有活動、有音樂、有抽獎、有美食,外景觀酒吧區、世界美食大賞、空中露臺派對、文創定制等多元化消費場景呈現。同時在商家選擇上,要避免同質化,注重特色化、差異化。
三、政府合作,加強推廣
得到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對品牌形象的提升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還是看BFC外灘楓徑,這個項目得到了上海市、黃浦區商務委等多個政府部門的支持,前期宣傳、啟動儀式、后期加推等各個環節緊湊有力,不難理解它會有排隊幾小時入場的現象了。
聯商網高級顧問團成員郭歆曄表示,購物中心在開展市集時,要契合自身的定位、目標群體和運營策略,不同定位的購物中心的表現形式和效果都會不盡相同。對于高端購物中心而言,市集相當于一種吸引人氣的美陳手段,格調與商場環境相得益彰,但商場不見得以此賺錢;對于地段較好的購物中心來說,市集會創造一定的租金收入;對于社區購物中心來說,市集追求的不是精美而是接地氣,滿足社區消費者的購買需求。
他還認為,購物中心推出市集、地攤鋪位還是一種對場內商戶的扶持策略,可以協助部分品牌商戶推廣。
▲杭州遠洋樂堤港“浮島市集”
實際上,此次國家推行的地攤經濟模式并不是以前那種傳統的“臟亂差”的擺地攤,而是有統一規劃、管理、運營的更高級的地攤模式。購物中心的市集模式實際上是融合了地攤經濟和夜經濟的一種更高級的“擺地攤”,在空間感受、品牌層級、服務、體驗都更契合城市商業發展趨勢,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體驗的需求。
購物中心如何利用好市集,產生更多的租金收益。6月28日,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重磅發布《2020中國購物中心租金趨勢報告》,以供行業參考。
(來源:聯商網陳寧輝)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