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股DUFRY,阿里巴巴要動中免集團的蛋糕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王國平
聯商專欄:海南免稅店大賣并沒有給中國中免帶來足夠的彩頭,反而因為阿里進軍免稅引發市場擔憂,被資本市場狂拋。之前王府井等眾多企業進軍免稅店都沒有動搖過中國中免的根基,反而搖扶直上,阿里入股DUFRY,為何會被資本市場如此看淡。
疫情下,零售行業一開始都是被外界看空的,覺得會受到重創。結果超市行業逆勢爆發,賣到直喊缺人手。但真正引發爆發性機會的并不是超市行業,而是免稅市場。
中國在境外免稅近2000億權重,疫情下出境游被鎖,國內中高收入群體財富又出現大規模增長,大量的消費潛力等待釋放。免稅是個特殊通道,只有持牌才能經營。國內免稅牌照又被集中免一身,成為市場最大的贏家。也就是近2000億的回鍋肉,會被中免吃大塊。
國慶期間,中免一天一億的銷售額,相對2000億的回鍋肉,中免吃得偏少,反倒是讓百貨、購物中心奢侈品店給搶走了不少生意。
另一方面代購店也吃到肉,韓國等地的免稅商品通過各種渠道流入大陸。2000億境外免稅權重中,韓國占據了40%幾,是最大的重災區。以前等客上門,現在主動打通大陸環節進行自救。
外界對于中免的高預期,以中免國慶銷售成績,不是很給力。
未來陸續發放免稅牌照屬于可預期,王府井率先搶到頭馬,不過離開店還有段時間,今年的回鍋肉是撿不到了。其余正在申請牌照的公司,估計拿到牌照都是明年的事,不然只能指望簡化辦事流程。
市內免稅店短期對于中免的沖擊是有限的。中免銷售權重主要在機場免稅以及海南免稅,市內免稅店不癢不痛。王府井等也想沖擊海南免稅,不過現在能搶到的坑位越來越差,海口、三亞出現排隊現象,當地想趁這波熱潮推其它城市地塊。從拿地、建設、開業,新手想要沖擊中免海南市場需要一定時間。
阿里準備合資的DUFRY,卻有可能沖擊機場免稅這塊中免的壟斷砝碼。
阿里入股DUFRY,幫助DUFRY收購 Hudson,又要求在中國進行合資。合資企業中,阿里占51%股份。DUFRY的核心又是機場免稅,這就與中免形成巨大沖突。
機場市場都采用競標方式,通常來說是價高者得。這是一場燒錢的游戲,誰越敢燒,誰就能拿下機場口岸,獲取口岸收益。以往的競標中,其它免稅玩家沒有中免狠,導致市場越發往中免集中。
做個簡單對比:
中免三亞海棠灣,2019年凈利潤高達23.6%
日上上海,2019年凈利潤只有5.8%
機場店想要中標就必須把利潤轉移給機場方,如果想要凈利潤高,又要中標,那是不可能的。中免相對其它免稅店更能忍,占據的市場份額也就更大。上海機場等房東這幾年真的是賺得盆滿缽滿。
問題是5.8%的凈利潤低嗎?未來玩家更多,只會更低。
碰上阿里這種喜歡燒錢的,沒事就喜歡做虧本生意。免稅戰火一起,中免的網點是否還能夠保住都成問題。
機場幾年一個輪回的競標,中免的護城河到底何在?
免稅市場市內店:王府井、百聯等玩家最為積極
海南免稅:海口、三亞、瓊州等地都積極招商引資
機場免稅:DUFRY中國虎視眈眈
中國免稅市場基數小,一年幾百億,目前行業處于爆發臨界點,未來連續翻倍走是可預期的。只要身處這個行業都將受益,重點在于誰才能真正脫引而出。以前的免稅市場,中免沒有任何對等玩家,一枝獨秀。王府井首家免稅店應該在明年浮出水面,到2022年應該是玩家井噴的時候,誰的收割段位強,要拉出來溜一溜。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