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破產案”里的80個地產籌碼
這是一封情真意切的家書,關于一個悲傷的故事。
海航集團前董事長顧剛在1月29日給10萬名海航員工寫了一封信,內容是關于海航集團破產重整。
1月29日,海航集團發布聲明稱,收到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出的《通知書》,主要內容為:相關債權人因集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申請法院對海航集團破產重整。
“只有破產重整,我們才能夠迎來新生。”顧剛在給員工們的家書中這樣寫道。
自救三年的海航集團,終究還是沒有逃脫破產重整的命運。在其自救的過程中,拋售資產成為主要的手段之一,而地產類資產是其重點處理的項目。
首當其沖的地產業務
海航集團1993年成立,經歷27年的發展,從單一的地方航空運輸企業發展成為跨國企業集團。海航系集團旗下所投資的公司行業分布廣泛,除涉及商業服務業、零售業、互聯網、商品貿易等9大主要行業外,地產行業也有海航集團的身影。
目前資本市場,海航集團擁有11家A股上市公司,6家港股公司以及22家新三板上市公司,包括海航投資、桂林旅游、海越能源、海航基礎、海航科技、海航控股、美蘭空港等。
據了解,海航基礎與海航投資為海航集團主要開展地產業務的公司。其中,海航基礎旗下的海航地產(現名“海南海島臨空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曾一度躋身于中國房地產百億軍團。
海航地產控股有限公司前身是海口新城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公司于2002年5月28日成立,注冊資金12億,主要開發大英山老機場的3000畝土地。
2007年5月28日,海航集團出資17.5億元成立海航置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現名“海航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海航集團旗下專業從事房地產投資經營的板塊。大英山老機場的3000畝土地也歸至其名下。
海航置業成立后,建立了北京、海南、西北、上海、廣州、昆明、東北區域公司和成都、天津分公司以及十余家附屬公司。此后,在海航置業的官網上,海航地產的身份為海航置業的分公司,由后者為其注入資產。
在2009年1月,海航地產對外宣稱的資產總額還是4.03億元,僅一年后,海航地產的資產總額就上升到75億元,呈火箭式上升。
2017年底,海航地產的經營范圍已遍及全國40余個省市,擁有房地產項目逾百個,其中持有型項目近60個,總資產規模及銀行授信超千億。
在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2017年中國房地產銷售額百億企業排行榜》中,海航地產以154億元的銷售額排名第121位,成為上榜百億軍團的唯一一家海南房企。
海航地產業務的大肆擴張只是集團擴張的一個縮影,而海航集團整體擴張是通過大規模舉債,自2017年海航集團債務出現問題后,其開始甩賣旗下資產,主要瞄準金融、地產等非航空資產和業務。
2018年3月2日,海航地產以11.36億元的價格將旗下海南高和地產出售于融創中國旗下的海南融創昌晟。同時,海航基礎也將旗下的海島物流轉讓于融創中國,轉讓價7.97億元。
除內地房產以外,海航集團的香港及海外資產也在2018年遭到拋售,包括澳大利亞悉尼的OneYork寫字樓項目、美國希爾頓酒店的股權以及在香港的多幅地塊。一個月回籠資金超200億元。
2019年,海航集團繼續拋售了香港國際建投股權、英國倫敦金絲雀碼頭寫字樓等地產類資產。
據了解,海航集團旗下涉地產業務的上市公司分別是海航基礎、供銷大集、海航投資、海航創新。
2020上半年,前三家上市公司披露地產業務相關數據。供銷大集地產業務營收2.1億元,占比17.66%;海航基礎地產業務營收8.93億元,竣工面積10.73萬平方米,簽約銷售面積約4.72萬平方米,簽約銷售額約8.48億元;海航投資完成簽約銷售金額1112.7萬元。
去年底,定位于中高端地產的海航投資,將最后一個地產項目出售予百年人壽,徹底告別地產。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發稿,海航集團對外投資中,涉地產業務公司共86家,其中包括6家物業管理公司。
債務雷群
導致海航集團破產重組的重要原因為相關債權人因集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而海航集團的債務隱憂,在2017年的時候就已經初顯。
2016年是海航集團的巔峰時期,除了國內的擴張以外,其在海外也是瘋狂并購,包括60億美元收購美國科技公司英邁,以及65億美元收購希爾頓集團約25%的股份。2016年末,海航集團總資產首次破萬億。
直到2017年,海航集團依然沒有停住其擴張的步伐。但其在大肆擴張的同時,債務也在逐漸攀升。
數據顯示,海航集團在2015年至2017年的三年時間里,累計新增帶息債務約3668億元;截至到2017年期末,負債總額已高達7365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有息負債5701億元,短期借款達到1261億元。
天量的短期債務為海航的債務問題爆發埋下了地雷。
在2018年,海航集團旗下公司在一些中資銀行存在貸款本金或利息逾期未及時償付的情況,導致三家銀行凍結了部分尚未使用的授信。
之后,海航債務危機蔓延到互金平臺。2018年,海航集團旗下互金平臺聚寶匯在兌付員工和個人投資者的資金上出現逾期,所購買投資產品的兌付將被推遲,而這是該平臺第二次推遲兌付,基本宣告違約。
陷入債務危機的海航集團開始甩賣資產。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海航集團出售了3000多億元規模的資產,清理了300多家公司。
在拋售資產和外界的幫助下,海航集團償還了部分債務,但仍然無法挽回局面,仍舊頻頻爆出債務違約。
2019年上半年,海航集團總負債仍高達7067億元,負債率72%,同比上升2%;有息負債為5548億元,其中短期借款951億元,遠高于819億元的貨幣資金,償債壓力巨大。
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讓本就困難的海航集團雪上加霜。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多家在2020年上半年出現了收入同比下滑的情況,其中海航投資(000616.SZ)營收同比下滑70%,海航基礎(600515.SH)同比下滑46%。海航集團的自救計劃也被打亂。
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2019-2020期間,海航集團在因債務逾期,已有8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海航集團走到今天,取得的成績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問題的積累也同樣不是一朝一夕的。”顧剛在給員工的家書上這樣寫到。
長期無法解決的債務問題終于壓垮了海航集團,破產重整,是其最后的歸宿。
重生的希望
“目的不是破產,而是重整�!�
破產重整的消息一出,海航集團立即成為了輿論的中心。公眾紛紛表示對海航的惋惜,不少人認為海航是一家不錯的航空公司,期待其涅槃重生。
實際上,破產重整中心確實不在于破,而在立,也就是重整與重生。
不同于破產清算的是,破產重組是企業最后一次資產重組機會,如果企業能夠在限定的時間內,通過重組整頓,能夠清償債務的,人民法院應當終結對該破產企業的破產程序。
航空公司的破產重整也并不罕見。比如美國的聯合航空、環球航空以及日本的日本航空都經歷過重整程序,美國的全美航空更是兩次重整。
自2020年以來,先后已有維珍航空、哥倫比亞航空、泰國航空等多家國際知名航空公司申請破產保護/重整,足以證明在航空領域的破產重整,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在國外更已是家常便飯。
接下來,海航將繼續處置航空主業以外的資產,同時在航空主業上,將通過公開遴選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進而化解其債務危機和流動性問題,繼續維持以海航控股為核心的全國第四大航空公司。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