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吳國平:當下最迫切的,仍是如何提高效率
丘吉爾說,“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
外婆家在2020年里,不僅做到了老鴨集這樣的模式創新,還完成了組織變革。
“過去三年西貝一直在不停地發展,而我們守了三年,因為我不知道怎么走,店開得也少。現在,我們找到了新方向,老鴨集已經進駐5個城市,開了18家門店。接下來,將進入上海。”
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與內參君復盤起過往,分享了行業洞見、企業管理方法,以及應對危機的策略。他認為:“當下最迫切的,仍然是如何提高效率。”
3月17日-18日,餐飲老板內參推出 ——如何用好一場危機!向上2021·第六屆中國餐飲創新大會。
吳國平將于大會現場分享老鴨集的極致單品打法,以及組織變革如何推進。
老鴨集成為新的爆發點
老鴨集已成為繼外婆家、爐魚之后又一個主力品牌。目前,老鴨集已進駐5座城市,開出了18家門店,明年還將進入上海等8座新的城市。
老鴨集的爆發力讓吳國平很興奮。當初,吳國平做這個品牌的邏輯,就是要做極致單品。
“老鴨集品類極端單一,就一個主菜鴨子。每只麻鴨燉煮3小時以上,配上火腿、筍干、千張。如果是送到家的,消費者拿到以后還可以自己加菜燉煮。”
因此,相比外婆家其他品牌,老鴨集的模式更輕,規模較小——門店面積300平米左右,只賣一道主菜“老鴨煲”,整個門店只需要10多名員工,便能兼顧“堂食”和“到家”業務。
老鴨集開業沒多久,遭遇了突如其來的疫情,這反而讓它釋放了更強大的爆發力。疫情初期,外婆家暫停了堂食業務,唯有“老鴨集”繼續經營,并且業績爆單:單店每天外賣到家200多份老鴨煲,還有許多客人預約不上。
疫情緩和后,老鴨集表現出了更強的競爭力:“堂食+外賣+外帶+新零售”的模式,擴寬了它的銷售渠道。
老鴨集也讓吳國平意識到,餐飲想要打破坪效邊際,必須要做離店業務。
“這次疫情驗證了老鴨集的生命力,打破了我原先的觀念。特別是在2月份,我們開通老鴨集外賣,結果還有盈利空間。老鴨集在3月份、4月份也都是有利潤的。”
吳國平提到,老鴨集外賣占比為30%。周末時間段,有的門店外賣與堂食已經持平。
老鴨集激發了吳國平更多靈感,他反復強調聚焦極致單品,還想把老鴨集的成功經驗復制到其他單品上,比如雞、鴨、魚、肉。
“我原本計劃做4個極致單品,準備推‘二帶叫花雞’。不過,有可能會推遲,也有可能先推魚。不管怎么說,一定要聚集,做極致單品。”
為什么主攻單品模式呢?吳國平認為,單品經營的模式輕、規模小、易于標準化運營,能夠更好地解決餐飲業存在的兩大核心問題——效率和品質。
新模式推動組織變革
老鴨集不僅是一個有爆發力的品牌,還推動了整個外婆家的組織變革。
“我們的組織結構由橫向、集團化管理,變成了縱向、事業部管理。現在外婆家有外婆家事業部、爐魚事業部、以及老鴨集所在的聯合事業部。”
此前,如何推動組織變革,吳國平思考了3年,一直覺得無從下手。
“為什么外婆家改變不了?外婆家的內容實在太煩瑣了,我們的客單價只有50元左右,西貝的客單價在90元左右,就這個單價來說,我們要提高服務水平很難。盡管有金牌外婆家,但是它和外婆家的檔次相差不大。這就造成我們的變革很難進行。”
其實,這個問題,吳國平和賈國龍在湖畔大學畢業答辯時就談過。賈國龍認為通過內部賽馬制可以改變組織。而吳國平認為,要通過模式變革來改變組織。
“你看老鴨集就是一個成功的模式。老鴨集的員工都是計件制,廚房里只有6個員工,前廳有12個員工,上個月前廳員工平均收入是8000多元,最低也拿到了7100元。”
2021年,開店更穩健
疫情期間,老鴨集實現了爆發式成長,外婆家也實現了多層次的自我更新。
門店面積從大變小
外婆家更新之后的門店為300—400平方米。比如,寧波門店、上海大悅城門店,都是小面積,同時菜單也做了優化精簡。
門店布局從分散到集中
疫情之前,外婆家門店采用全國布局模式,有些城市只有幾家店。這就造成管理半徑太大,運輸成本過高的情況。
現在,外婆家調整開店策略,從原來的全國布局,調整為按區域推進。也就是說,先把一個區域市場做透,再推進到另一個區域。
老鴨集就是采用這種方式,率先覆蓋浙江的杭州、金華、寧波、嘉興、臺州5座城市,2021年將再進入上海、溫州等新的城市。
2020年,外婆家關掉了一些跨區域太遠的門店,還有一些面積過大、合約到期的門店,一共關掉了28個門店,同時也新開了33家門店。通過門店優化,外婆家在2020年也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吳國平認為,當下最迫切的問題仍然是如何提高效率。無論是聚焦極致單品,還是組織變革,都是為了提高效率。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