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單車又漲價?共享單車“下半場”何以制勝
大浪淘沙,潮水退去,共享經濟的漲價風潮顯露!
這也說明一個道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有,那也只是資本方在游戲開始前廣撒的誘餌,比如共享單車一開始也是免費騎,現在呢?但也不見得我們就必須一刀切這種操作。
就拿共享經濟中共享單車以及共享充電寶收費漲價這件事而言,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怪獸充電近日已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書,在市場關注“三電一獸”誰會成為“共享充電寶第一股”的同時,或許因為受限于盈利模式單一,共享充電寶漲價問題再次成了行業廣受詬病的槽點。
實際上,2019年下半年,共享充電寶行業曾掀起多番“漲價潮”,租金從起初的1元/小時,漲到2元/小時,甚至漲至8元每小時。而近日又有消息稱,成都某商場的共享充電寶從2元/每小時,漲到3元/每小時,漲幅達50%。
對此,網友直呼:共享不起了。當然,共享充電寶企業也不是無作為,怪獸充電也開始通過餓了么導流,且雙方將在功能體驗、渠道運營、商戶服務、會員體系等多維度展開合作,以提升服務質量等。
與共享充電保運營模式極為相似,共享單車也迎來收費漲價?
3月19日,微博話題#上海哈啰單車半小時收費2.5元#引發網友熱議。據了解,2019年4月29日,哈啰單車首次將計費標準從每30分鐘1元調整為每30分鐘1.5元。但目前,哈啰單車在上海的收費規則為前15分鐘1.5元,之后每15分鐘1元,相當于1小時4.5元。
不過,在北京等地,哈啰單車的騎行費用仍然為1.5元/30分鐘,其他同行即美團單車與青桔單車在上海的騎行費用仍均為前15分鐘1.5元。
是否共享單車企業真的在漲價割韭菜?哈啰出行對此表示,近期并沒有在包括上海、北京在內的地方調整價格。誠然,哈啰單車否認了目前在割韭菜的這一說法,至于以后會不會漲價,我們則不得而知。
且不管有沒有漲價,但對于上海哈啰單車的計費規則存在的漲價嫌疑,有網友表示,使用共享單車就是為了節約,漲價后的價格不如坐公交、地鐵。
更有網友表示,同樣的套路,屢試不爽。共享單車從開始的免費補貼,到后面的縮短時間,現在又開始慢慢漲價,資本的本質是不會變的,那就是貪。
上一輪共享單車的漲價風潮是在2019年4月,而且不是單個企業在一兩個地方的特立獨行。當年4月份以來,摩拜單車、滴滴旗下小藍單車、哈啰單車等多家共享單車平臺先后上調價格。除了杭州,還覆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
根據公開報道,那一年,在北京、杭州地區,按照新的計費規則,摩拜單車與小藍單車的收費規則都是15分鐘內收取1元,每超過15分鐘加0.5元,也就是說騎行1小時要支付2.5元。而哈啰單車,則從每小時2元,調整為每15分鐘1元,騎行1小時需要支付4元,是原來的2倍。
彼時,哈啰單車事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價格調整之前,我們通過后臺大數據分析,70%的用戶騎行時間在15分鐘以內,所以這一次價格調整對絕大多數用戶來講影響并不大。
盡管哈啰方面是這樣解釋漲價的原因,但網友們也不認帳,認為這就是資本家刺裸裸地割韭菜的行為。
業內人士表示,共享單車行業曾經的燒錢補貼大戰已經結束,活下來的單車企業,為了生存,如今都普遍上調了價格,這是共享單車進入下半場發展的必然要求。
共享單車什么時候開始進入下半場?2018年!這一年,美團單車、青桔單車、哈啰單車之間的競爭使得共享單車行業開始出現三足鼎立的局面!
2017年,共享單車行業還處于“野蠻生長”的局面。除了鋪量占市場外,ofo、摩拜等眾多共享單車品牌掀起一輪免費騎、紅包車等“價格戰”。
但自2018年開始,在不少共享單車企業相繼“退場”之時,美團宣布收購摩拜單車,滴滴以青桔單車的新形象入局,哈啰出行后來者居上,共享單車開始形成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也是在2018年,摩拜單車入駐美團app首頁并率先推出全國無門檻免押金,共享單車行業進入免押競爭時代。
那么,下半場靠什么為勝?下半場仍離不開用戶,但更追求平臺給予用戶良好的服務體驗。“免費騎”和“補貼戰”是為了留住用戶,而無門檻免押金模式則是新一輪“圈用戶”的開始,但免押的歸宿點是提高用戶體驗,這也是共享單車企業追求的終極服務目標。
而共享單車漲價的背后也與用戶體驗有關聯。如果真的又迎來新一輪的價格上漲,共享單車企業不一定就是“罪人”,畢竟單車損耗更新、早晚高峰調度、日常運維管理等成本也在上升。
也因此,為了提高用戶體驗、提高服務質量,共享單車企業必須加大了對車輛運維管理的力度,減少共享單車無序停放的問題,而這就需要共享單車企業投入資金以及加派人力解決。
資金從哪來?如果僅僅是靠漲價必然是不明智的,融資則也是必要的。而較于社區團購業務,共享單車企業的融資消息甚為稀少,2020年4月,青桔單車首輪融資獲得超過10億美元;哈啰單車最新一輪融資則是在2019年年底。
或許,資本市場對共享單車的“下半場”仍持觀望態度。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