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教不改 社區團購平臺“十薈團”被頂格處罰150萬
來源/聯商網
撰文/谷雨
對于社區團購企業來說,用激進的價格補貼策略打壓對手,搶占市場,已經玩不轉了。
5月27日,市場監管總局對社區團購平臺“十薈團”不正當價格行為再次作出頂格罰款并責令停業整頓。十薈團被處以150萬元頂格罰款,江蘇區域停業整頓3日。
早在今年3月3日,市場監管總局已依法對橙心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十薈團等四家社區團購企業分別處以150萬元人民幣罰款的行政處罰,并督促企業積極整改。同時責令“改正違法行為”。隨后,相關企業均提交了整改情況報告。
據了解,2020年下半年以來,大型互聯網平臺涌入社區團購市場,利用資金、流量、數據等優勢,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商品,迅速擴張、“跑馬圈地”、搶占市場、無序競爭。這種不正當價格行為,嚴重破壞了正常的市場價格秩序,損害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給線下社區經濟造成沖擊,損害了守法合規經營的中小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的利益,長遠上也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而十薈團再次被處罰的原因是,并未完全落實整改承諾,其江蘇區域仍存在大量低價傾銷、價格欺詐行為,且行政指導會1個月整改期滿后依然持續,已經成為了“慣犯”。
頂格罰款150萬,停業3天
據悉,十薈團存在通過巨額補貼,以低于進貨成本價格銷售商品的“低價傾銷”行為。“十薈團”在沒有計入商品運營成本、倉儲成本、配送成本等支出的基礎上,低于進貨成本銷售商品,實際上遠低于經營成本銷售商品。
如十薈團3月11日銷售“庫爾勒小香梨250g”,進貨成本3.89元,銷售價格0.99元,實際銷售2萬多份;4月7日銷售“藍天三晶加碘精制食用鹽500g”,進貨成本0.57元,銷售價格0.1元,當日銷售11萬份。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十四條第(二)項規定。
此外,十薈團利用欺騙性的語言、文字等標價,誘導他人與其交易。如通過秒殺、直降等方式開展價格促銷活動,存在虛構原價、謊稱降價情形;通過價格比較方式開展價格促銷活動,但未準確標明劃線價格含義等行為。
如十薈團2021年4月29日秒殺銷售“黑芝麻糊65g”,標示“¥1.45,直降3.05元”,經查,該商品原價為1.36元;2021年4月29日銷售“白玉絲瓜”,標價4.99元,劃線價8.88元,經查,“十薈團”采用劃線價形式進行價格比較,未準確標明劃線價格的含義。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十四條第(四)項規定。
對于本次被頂格罰款和停業整頓,十薈團方面回應稱,誠心接受處罰,并快速加強業務整改。“平臺已第一時間對所涉及商家商品進行下架處理,同時成立專項小組,進行嚴格自查及全面整改,堅決杜絕不正當競爭行為,誠心接受社會各界共同監督”。
十薈團方面表示,此次處罰也給公司重新審視自己的機會,彌補在成長中的不足,基于對已有問題整改的不徹底,本次整改要做到舉一反三,全面開展自查自糾工作,在日常經營中貫徹“五個嚴防”“五個確保”的具體要求。嚴格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強化平臺業務合規。切實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經營秩序,全面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優化營商環境,加強與商貿企業合作,開創零售新業態,持續推動行業長期健康、有序運行,有效促進社會經濟平穩發展。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創新無止境,經營有紅線。一定要敬畏法律、遵循監管,自覺守法依規經營,自覺維護經營秩序。千萬不要想當然地以為交了罰款就買到了“護身符”,這樣的“護身符”靠不住。互聯網企業有資本、流量、規模優勢,希望能夠自覺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把更多精力放在技術創新上,放在產品和服務的開發上,放在與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合作共贏上,放在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消費體驗上,共同促進平臺經濟行穩致遠、繁榮發展。
社區團購亂象頻仍
社區團購模式最早興起于2016年的長沙地區,曾是2018年零售行業的最大風口之一,曾獲得大量資本青睞,不過一地雞毛過后,彼時入場玩家多以合并、裁員、破產等結局匆匆收場。
而去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了社區團購再度發展的催化劑。疫情期間,消費者對即時零售、即時配送的需求被發掘放大,社區團購成為最大潛在增量,它所聚焦的生活類高頻消費品,讓流量再次活躍起來,這也吸引了不少互聯網巨頭入場。
而無論是從社區團購聚焦品類,行業競爭格局,還是市場前景來看,巨頭入場都是必然趨勢。
“社區團購如今玩家眾多,但是并未有行業領導者出現,這表明社區團購未來仍有無限可能性;而生鮮品類市場需求巨大,但線上滲透率較低,這是巨頭入場所要獲得的市場增量;傳統渠道獲客成本較高,且面臨天花板,但生鮮這個高頻消費品類能夠幫助電商平臺獲取大量流量,提升粘性。此外,無論在物流基礎設施還是供應鏈、資金方面,巨頭們都有著自身的優勢”。零售行業資深從業人士李軍表示。
從市場來看,2020年我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約為720億元,較2019年基本實現翻番。據凱度咨詢預測,社區團購規模在2021年將超過1200億元。物美創始人、多點董事長張文中曾表示,異常火爆的社區團購是生鮮領域最大的事,幾千億資金殺入對中國零售行業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零售商和品牌商早已感知到這種痛楚,零售商超進店率進一步下降,低價傾銷使得品牌商價格渠道受損。上海連鎖經營研究所所長顧國建告訴《聯商網》,社區團購會對傳統零售業和新零售業態造成沖擊,完全顛覆了以往所有零售業態以門店銷售為中心的商業模式,門店的銷售功能被省略,只剩提貨功能。
就社區團購來說,在巨頭壟斷思維之下,為了賺取利潤,上游供應商、農戶的利益會被進一步擠壓,而補貼并非長久之計,平臺方或進一步加價銷售。在巨大的資源差距之下,中型生鮮電商的生存空間也會被壓縮,市場份額流失。
此外,隨著資本競爭的推動,為了爭奪市場,平臺低價傾銷策略,危害了線下中小企業利益,擾亂了線下經濟,而利用虛假信息誘騙消費者,損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而服務環節缺失,商品質量等問題也層出不窮,社區團購領域亂象頻仍。
燒錢補貼將成為過去式
在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孫裕隆看來,社區團購如果僅僅通過打價格戰來引流,很難長久。要想走得長遠,需要顧客、供應商、門店、物流四輪驅動,合理的價格、穩定的品質、優質的服務是根本支撐,這股風能吹多久看誰能裝好這四個輪子,在這四個輪子面前“巨頭”與“非巨頭”是一樣的。
說到底,燒錢補貼所能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少,供應鏈和履約能力將成為未來的關鍵。社區團購的供應鏈環節具有驅動作用,對前端商品的品質、配送、銷售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而倉配以及履約能力決定了是否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從而帶來用戶的不斷復購。
就在日前,高層在談及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紓困和發展等方面時,強調要深入推進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依法查處具有優勢地位的企業為搶占市場份額惡意補貼、低價傾銷等行為。
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王國平認為,監管層對社區團購利用資本無序擴張進行指導約束,將會加速社區團購重心從引流逐步轉向倉配、供應鏈建設等核心構建。
而對行業來說,隨著疫情恐慌逐步消散,居民消費輻射半徑會開始變長,社區團購的價值進入快速下滑,等熱度降下來后,將會是一個常態銷售渠道。
對于社區團購未來發展,孫裕隆判斷,接下來社區團購賽道會進一步出現整合,這種整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社區團購平臺相互之間的整合,還有一種就是社區團購被實體業態整合,或者說社區團購最終融入到實體業態。
不過,無論社區團購的終局走向何方,隨著監管的逐步深入,規范化發展都將是未來競爭需要具備的最基本底線。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