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祖師爺”皮爺咖啡悄然加快在華開店速度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網
中國咖啡市場近期風起云涌,更多咖啡品牌涌現,并接連獲得大額融資。在這股熱潮中,一個悄然潛入的國際咖啡大鱷——被稱為“星巴克祖師爺”的皮氏咖啡(Peet’s Coffee)正在暗中加速布局中國市場。
開店速度明顯加快
在國內咖啡品牌紛紛搶鏡、爭奪流量的時候,美國知名咖啡品牌皮氏咖啡卻不聲不響地加快了在中國市場開店的步伐。
6月30日和7月1日,皮氏咖啡在北京和長三角地區新開了六家門店。其中一家新店是皮氏咖啡在北京國貿開設的第二家門店。去年9月,皮氏咖啡在國貿開設了其在北京的首家門店。
在北京國貿商城北區二層,中國商報記者看到,新開的皮氏咖啡國貿二店面比國貿首店小了一半,但裝飾風格上依然延續了其一貫的特色:整整一面植物墻上,咖啡豆裝飾點綴其中,店堂明亮,裝修風格散發出居家慵懶的氣息。
據悉,目前皮氏咖啡在北京已經開設了五家門店。“8月北京皓月大廈店還將開店營業。“皮氏咖啡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今年預計將在北京新開11家門店,而在上海會開更多的新店。
2017年10月,皮氏咖啡進軍中國市場。很巧的是,當年10月,瑞幸咖啡的首家門店也在北京開業。
和瑞幸高歌猛進的張揚風格截然不同,皮氏咖啡進入中國市場后并沒有馬上擴張,而是一直保持低調,在媒體上幾乎看不到與之有關的新聞。直到去年年底,皮氏咖啡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只有36家,除了兩家在北京之外,其余的主要集中在上海,另有少數門店位于杭州、蘇州等長三角經濟發達的城市中。
不過,今年,皮氏咖啡的開店速度明顯加快。中國商報記者從皮氏咖啡內部獲悉,該品牌計劃到今年年底中國市場的門店達到70家。這意味著,皮氏咖啡今年在中國新開門店的數量將是過去三年的總和。
全力押寶中國市場
皮氏咖啡創立于1966年,產品包括新鮮出爐的咖啡豆、煮好的咖啡和濃縮咖啡飲料以及瓶裝冷釀造,在美國1.4萬家商超、雜貨店銷售。與此同時,皮氏咖啡在美國還擁有400多家咖啡店。
皮氏咖啡創始人艾佛瑞·皮特是美國精品咖啡的啟蒙者和教父,星巴克的三位創始人杰瑞·鮑德溫、戈登·波克、吉夫·西格都曾在皮特的親自調教下學習咖啡烘焙,并受皮氏咖啡的啟蒙,于1971年在美國西雅圖創立了星巴克。1984年,星巴克和皮氏咖啡一度合并,后因經營理念不合又分開,各自獨立經營。此后,皮氏咖啡和星巴克成為彼此最大的競爭對手。盡管后來星巴克的規模和市值遠高于皮氏咖啡,但在名氣和江湖地位方面,皮氏咖啡則明顯高于星巴克。
2017年10月,皮氏咖啡在上海東湖路開出了首家海外旗艦店。截至目前,中國是皮氏咖啡在美國本土以外開設門店的唯一國家。另外,皮氏咖啡產品也在上海開市客和華潤萬家零售集團旗下的高端超市Ole’進行銷售。
不過,作為“星巴克的祖師爺”,皮氏咖啡進入中國市場卻比星巴克整整晚了22年。2017年,星巴克在中國已擁有2000多家門店,中國成為星巴克最大的海外市場。近年來,星巴克在華發展不斷提速,開店速度越來越快。根據星巴克剛剛公布的財報,截至2021年第三財季末,星巴克中國的門店數量已達到了5135家。作為老對手,皮氏咖啡對于星巴克在中國市場取得的成就不可能無動于衷。
此外,中國咖啡市場的巨大潛力對皮氏咖啡也很有吸引力。有關行業分析報告顯示,中國咖啡消費量在以每年15%-20%的幅度快速增長,遠高于全球2%的平均增速。而與日韓等亞洲國家人均年消耗咖啡量180余杯的數據相比,中國人均年咖啡飲用量僅為6杯,一線城市人均年咖啡飲用量也只有15杯。由此可見,中國咖啡市場空間巨大。
競爭激烈勝出不易
盡管皮氏咖啡在美國已經家喻戶曉,但其能否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中勝出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正因為中國市場潛力巨大,近年來,除了星巴克、雀巢等大鱷加速發力外,還有很多新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不少品牌也正獲得資本青睞。在最近10天時間內,有三家咖啡初創企業先后宣布拿到億元級規模融資:7月21日,Seesaw咖啡宣布完成超億元A+輪融資;7月23日,咖啡連鎖品牌M Stand獲得超5億元B輪融資;7月27日,SECRE時萃咖啡宣布完成近億元新一輪融資。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咖啡行業的融資已經有數十起。除上述公司外,Manner、隅田川咖啡、永璞咖啡、鷹集咖啡、代數學家咖啡、三頓半等也獲得了資本支持。
業內人士認為,和那些敢打敢沖的后起之秀相比,皮氏咖啡的優勢在于積淀深厚、產品過硬,多年來建立起來的完善的咖啡供應鏈和成熟的運營管理經驗將為其在中國市場開疆拓土提供有力支撐。但在當前的環境下,分羹中國咖啡市場將是一場斗智斗勇的激烈角逐。皮氏咖啡能否靈活適應市場出現的各種變數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