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餐廳老板告訴我:除了胖哥倆,這些臟店千萬別吃
最近這食品安全問題真是一查一個準,很多人一邊心碎一邊還在回憶曾經的美好:
“他家湯汁拌飯是真的香啊。”
我大學的時候也跟朋友去吃過胖哥倆,作為一個西北女人,我當時就逮著土豆使勁吃。
沒想到我躲過了死蟹,沒能躲過爛土豆。
我真的很無語,于是找到Adam,某全國連鎖牛肉面品牌副總經理,想找他挖點猛料。
氫:到底有什么辦法可以躲開所有腐爛過期食材,找到美味又安全的餐廳呢?
Adam:沒有。
氫:……
Adam:逗你的。其實擦亮雙眼、仔細推敲還是能找到的。
聽我從這三個雷區跟你慢慢嘮:1成本控制;2人員配置;3價格。
(氫の內心:聽完長達30分鐘的避坑指南,我惆悵又無力,“等找到那家萬里挑一的安全餐廳,人估計都餓沒了”。)
“臟店”避雷指南
氫:先來說說,怎么擦亮雙眼,避雷爛菜死蟹?
Adam:這要從餐廳貨源說起。
很多正規餐廳其實都會派采購人員去老百姓也去的菜市場、肉類批發市場、糧油調味市場進貨,這是因為大家常吐槽的有關部門,對貨源的控制比大家想象得嚴格,日常監管比大家想的還要水。
2019年之后為了防疫,監管部門、餐飲店、供貨商三方內部有一個線上貨品追溯平臺,有齊全的證照資質并在平臺上登記后,才能進貨,還會隨時抽查,不正規的供貨商就很難做人。
圖:深圳市食品安全追溯展示平臺
但是他們日常監管挺水的。比如每次都提前通知,我聽說在有的店里,就在后廚轉兩圈,菜是綠的、肉是紅的,好像看不到廚師的衣服已經由白色變成黑色,就滿意地走了。
所以問題出在食材的保存和處理上。
假如你起得來,早晨四五點去附近菜市場,有人騎著小三輪、開著小面包車的,也不挑揀,一買就是二三十斤菜,那基本就是中小型餐飲店在進貨。
這么多蔬菜一天肯定賣不完,就堆疊在一起,不管是冷藏還是常溫保存,難免擠壓變丑啦、放爛流水啦,實在用不了的就扔,看起來還行的洗一洗再用,一頓猛加調料,不信你還能吃出味來。
氫:“看起來還行的洗一洗”,難道其它菜不洗?
Adam:負責任地說,街邊攤、小店基本不洗菜哦;
火鍋店除了花菜、豆皮、金針菇都會洗,因為這幾樣洗了以后不好看,也不好保存;
很多餐廳炒菜都是以焯代洗,比如說蒜蓉芥藍,先不洗芥藍,直接切,焯水后再炒,也算高溫消過毒了哈。
氫:讓我去冷靜一下……那肉制品還有什么內幕?
Adam:新鮮牛肉38元/斤,普通冰凍牛肉30元;新鮮羊肉40元/斤,冰凍羊肉22元。
所以別想了,大部分餐廳都去冷凍牛羊肉批發市場,一下扛走七八只冰凍牛羊,或塞滿一卡車肉帶走。
為了控制成本,餐廳會一次囤很多肉,拉長儲存周期,你在火鍋店吃的肥牛卷,很可能上個月來吃的是同一批貨。
一斤25~30元的注水牛肉,價格稍低,那它就是先用鹽腌了,再加水和保水劑。黑椒嫩牛粒吃過吧,吃起來很嫩,很Q,因為是注水牛肉。
有些小道消息爆料的老鼠肉什么的,過于獵奇,聽聽就好。所以說,大部分的肉可以保證是真肉,安全,只是不新鮮。
氫:你這么說,我也沒有感到好受一點。
Adam:抱歉。
氫: 這么多不確定因素……越貴越好總沒錯吧?
Adam:很遺憾:貴的不一定好,便宜的不一定不好。
比如茶xx、xx燒仙草這類連鎖茶飲,總部監管力度不夠,各地門店就會選擇本地更便宜的食材。比如日常用量最大的植脂末,假如說總部基地是10塊錢一斤,在本地5塊錢就行。
那像一些夫妻店,很講究口碑的,很多都有獨門秘方,靠秘方把生意做起來之后,就會用更好的食材,比如10塊錢一份的麻辣燙,還真有可能是用骨頭熬的湯。
這樣就能賺到回頭客,有時候有關部門來查,老顧客還能幫老板說話。
氫:那到底要怎么從價格上判斷好壞呢?
Adam:教你一招吧,關鍵是要琢磨成本與價格的比例,看價格配不配得上他想要的利潤。
永遠記住一點:商人是來賺錢的,不會無緣無故送溫暖。
如果價格對于成本來說異常的低,肯定有鬼。
就說胖哥倆吧,招牌肉蟹煲,小份118元,大份168元,我們以小份為例。
圖源:大眾點評@陳綺綺
菜單上寫了食材用量,在北京地區,青肉蟹均價65元/斤,冷凍雞爪平均18元,土豆市均價0.7元——成本共74.9元。
商場房租和人工費占價格的30%左右,再減去剛算出來的成本,利潤為:7.7元。
忙活一通就為7塊7? 你敢信?
我不信你敢信。
這個結果顯然屬于超現實范疇,實際上如果不考慮餐廳的實際盈利能力,只看帶著美好愿景的定價邏輯,每一份菜品的利潤率在30%~50%之間才算正常。
倒推一下的話,食材成本23.6~35.4元,比我們算出來的少了一半還不止。
所以他當然會在食材上做手腳,前天的曝光也證實了。
這就是餐飲界“頂流”吧
氫:其實大家也料得到這么便宜的螃蟹好不到哪兒去,沒抱什么希望;可是萬萬沒想到,土豆都已經那么便宜了,竟然還能用爛的??
Adam:傷心吧,就一塊錢的土豆,還是發霉變質的。
關鍵肉蟹煲還是招牌菜品,這種行為就是自毀口碑,倒也不是所有店都這么傻。
順便布置一個課后作業,推算一下你常吃的餐廳的利潤空間。
咱再舉一反三,餐廳部分菜品打折,是一種讓利行為,你可能會認為打折的都是賣不出去的?
但其實打折菜品一般都是招牌,利潤空間相當大,因為要用低價吸引更多人嘗試,再用招牌的品質留住客人,所以放心吃吧。
氫:可是聽起來還是覺得都不太行。
Adam:總結一下哈,想在外面吃到和家里一樣的飯菜,可能性為0;但確實存在一部分食安、衛生水平還不錯的餐廳,少年人,不要太悲觀。
記住這個口訣:
能選商圈,不選街邊攤;
能選老字號,不選小品牌;
能選大型連鎖,不選小型連鎖;
能選夫妻店,不選蒼蠅館子。
氫:可是出事的胖哥倆就開在商場里。
Adam:還記得利潤空間推算法吧,一番計算后發現價格配不上成本嘛,那肯定有問題。
但他們生意非常火爆,能給商場帶來很大的客流量,這中間舞弊的可能性就很大。
畢竟信息不透明,有關部門、餐廳總部、商場的監管不及時,也不一定公正,普通消費者更看不見后廚,只能大概排除一些危險系數大的店,這也是現實之無奈。
“他們的良心不會痛嗎?不會。”
氫:他們的良心就不會痛嗎?
Adam:我跟你講個故事。之前有個親戚想要加盟某知名連鎖麻辣燙(就最近也被罰的那個,懂的都懂),加盟前去參觀某家門店的后廚,發現所謂的骨湯就是一麻袋不明粉沫往里倒,弄得地上到處都是,蒼蠅亂飛,一片狼藉。
回來之后就yue了,說啥也不加盟,而且囑咐親朋好友以后再也別去吃了。
干餐飲的大部分都是狠人。
氫:Adam你是狠人嗎?
Adam:……
省略號開篇,省略號收束,和Adam的對話信息量很大,容我緩一緩。
或許,可怕的不是某某連鎖餐廳被爆食品安全問題,最可怕的是大家都麻了。
明星塌房還能掉一堆代言;對餐飲行業來說,似乎毫發無損。
發布聲明、閉店整改,風頭過去再沒人記得這段黑歷史,能教他們做人的估計只有同行和房東。
這才是最恐怖和魔幻的地方,甚至“高消費”都不能抵消對“低質量”的風險和擔憂。
咱吃的還不如疙瘩湯呢
知乎上有個叫“廚室機密”的專欄,曾發布68篇對后廚的觀察文章,在臥底這么多家餐廳后,作者得出一個無奈的總結“品控與成本,自古兩難全”。
商家逐利,監管不力,消費者被困在這個有機循環的系統里,只能遵守游戲規則,努力狂奔,一直到跑不動。
有人提議“設置違規上限,超過者徹底封店”。可能痛及切身利益,不存在的良心才會痛吧。
最后奉勸出事餐廳也別道歉了,畢竟熱搜下不少高贊評論都在說:
“道歉有用還要警察干嘛,罵你又純屬浪費口水,不如直接把配方交出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