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蔚小理”二季報:誰能笑到最后?
“蔚小理”二季度成績單交卷,各有歡喜,各有隱憂。雖然交付齊增,但各家虧損依舊;產品邊界進一步被打破,互探對方領地;加上研發技術、市場渠道的投入和擴張,“蔚小理”的競爭已全面升級。
8月30日,理想發布了2021年二季度財報。至此,“蔚小理”的二季度成績單終于交齊了。
在交付齊增的勢頭之下,憑借超過2萬輛的交付量,蔚來繼續領跑;但隱憂是,此前7月排行榜中,理想、小鵬的交付量對蔚來完成了反超。加之蔚來近期以來輿論風波不斷,其后續成績也備受市場關注。
在毛利率方面,小鵬的毛利率仍然在10%附近徘徊,蔚來的毛利率陷入停滯,理想的毛利率穩步上升。但在純電和出海上,理想卻都慢了一拍。
以技術面孔示人的小鵬,持續在研發上大筆投入,和蔚來、理想展開“搶人大戰”。品牌的高端化,將成為小鵬進攻的下一個山頭;與此相反,高端定位的蔚來,正在子品牌下探大眾市場。
翻開財報,“蔚小理”三家各有歡喜,也各有隱憂。誰能笑到最后?讓子彈飛一會兒。
01
交付齊增,虧損依舊
股價可能會騙人,但交付量永遠不會,隨著用戶認知的加深,新能源汽車在市場的滲透越來越快。
財報顯示,2021年二季度,“蔚小理”的交付量都出現了顯著增長,同比增長均超過了100%,尤其是小鵬,由于“起步較低”,同比增長甚至達到了439%。
不過,這并不妨礙蔚來再一次領跑——憑借21896輛的交付規模,蔚來在二季度依然穩居“蔚小理”首位,小鵬和理想則繼續沖擊18000輛的門檻。
交付規模的提升以及成本的下降,讓造車新勢力的毛利率持續得到優化。
在“蔚小理”當中,理想的成本管控相對更加嚴格,因此在改善毛利率上效果最為明顯。2020年一季度時,理想的毛利率就達到了8%,一路上漲之后,如今理想二季度的毛利率已經達到了18.9%,在一季度17.3%的基礎上繼續穩步提升。
對于毛利率,理想聯創兼總裁沈亞楠在近期的一次公開采訪中透露,理想預估,“今年整體毛利會達到19%-20%。”不過,由于對研發的投入,理想仍然預估將在較長時間內處于沒有盈利的狀態。2021年二季度,理想凈虧損2.355億元,環比減少超過3成。
和理想相比,以技術路線示人的小鵬,毛利率優化則稍顯乏力。財報顯示,小鵬2021年二季度毛利率提升至11.9%,與去年同期-2.7%的毛利率相比,這個數據已有明顯改觀,但環比一季度的11.2%,二季度的毛利率僅有0.7個百分點的提升。
與此同時,小鵬在二季度的凈虧損達到了11.946億元,相比2020年同期的1.460億元,和今年一季度7.866億元,都有明顯擴大。
事實上,毛利率一直是小鵬“進化”的短板。2020年上半年,小鵬汽車的毛利率還僅為-3.6%,毛利虧損超過3600萬元,2020年三季度,小鵬才以4.6%的毛利率首次轉正——即便如此,當季虧損依然高達11.48億元。
無論增長快慢,小鵬、理想的毛利率至少還在持續改善,相比之下,一向以燒錢著稱的蔚來,在毛利率上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震蕩。蔚來二季度毛利率為18.6%,較2020年二季度的8.4%有比較顯著的提升,但環比一季度的19.5%卻出現了下滑。
2021年二季度,蔚來毛利率增長出現了停滯,但虧損卻被呈現迅速放大的趨勢。財報顯示,蔚來二季度凈虧損達到5.87億元,環比增加超過3成。
2019年,蔚來一度因為“4年虧損400億元”名聲大噪,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后來在財報會議上辟謠稱“只有220億元”,“蔚來只是一個4歲的孩子,不能指望一個4歲的孩子來養家。”
如今,兩年過去,蔚來的交付量雖然有了穩步增長,但毛利率卻增長乏力,加之未來在新車型研發以及門店、充電設施等方面的投入,蔚來較長時間的虧損是可以想象的。
想要指望蔚來“養家”,或許還很遙遠。
02
蔚來向下,小鵬向上,理想做純電
較之前兩年,無論是在交付量,還是毛利率等硬指標上,“蔚小理”都有了明顯的改善,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事實上,各家的隱憂都很明顯。
高高在上的蔚來急需下沉。
2021年上半年,蔚來一共交付量41956輛汽車,小鵬和理想則還在3萬輛附近徘徊,蔚來的優勢貌似明顯,但隨后的7月,蔚來的銷量卻罕見地“掉隊”了。
7月,蔚來的交付量僅有7931輛,環比下滑近2%,只排名造車新勢力的第三位。理想、小鵬則迎來大幅增長,交付量都邁過了8000輛。“蔚小理”的座次就此顛倒。
對高端路線的執著讓蔚來開始顯出疲態,加之近期接二連三的負面事件,讓蔚來深陷輿論旋渦。未來一段時間的表現,對蔚來將是巨大考驗。
也就在此時,蔚來開始加速布局大眾市場,試圖打造一個子品牌來“救場”。
蔚來的發展路徑和特斯拉一般無二,跑車樹立品牌,再逐漸下探。但如今特斯拉的價格已經一降再降,傳言還將打造一款售價僅為16萬元的model 2,蔚來則還游離在大眾市場之外。
在8月12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中,李斌確認,蔚來已經建立了核心團隊,準備進軍大眾市場,“我們希望有產品能夠以比特斯拉更低的價格,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有市場消息稱,蔚來計劃推出的“下沉”品牌,產品售價預計在15萬元-25萬元之間。
何小鵬、李斌、李想 來源:何小鵬微博
和蔚來的路徑相反,小鵬的第一款車型是售價僅為15萬元起的G3,但這款低價車型走量的效果卻并不明顯,反而是售價更高的P7成為小鵬銷量的頂梁柱。
二季度交付的17398輛新車中,P7的交付量為11522輛,幾乎相當于G3的兩倍。7月,二者的差異更加明顯,交付的8040輛汽車中,超過6000輛都是P7。眼看G3銷售乏力,小鵬在7月推出了G3的改款G3i,交付時間預計為今年9月。
小鵬的主要售價區間為15-30萬元,屬于中高端市場,想要破圈乃至提升毛利率,品牌向上是繞不開的問題。
在二季度的電話會議中,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也證實,為覆蓋更多客戶群,小鵬汽車的售價區間將擴展到15-40萬元。2022年,小鵬的第四款車型將是和P7同平臺的純電SUV,但價格將高于P7。此外,小鵬還將打造針對中端和高端市場的全新平臺,預計在2023年推出一款高端產品,售價或在45萬元以上。
相比之下,走了增程式捷徑的理想還沒有向上或者向下的煩惱,擺在其面前的首要問題是如何在純電賽道迎頭趕上。目前在政策端,增程式已經出現了不利信號。
2月10日,《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在上海發布,通過差異化安排,該政策加大了對純電動汽車的支持力度,而且明確,自2023年1月1日起,不再對購買或受讓插電混動汽車的情況,發放專用牌照額度。
在北京,增程式的待遇就更不用說了——不僅無法享受補貼,用戶購買還需要擁有燃油車指標。
眼看政策紅利收回,理想布局純電動車的速度開始加快。理想港股招股書顯示,理想的首款純電車型將在2023年推出,并且此后每年將推出兩款純電車型。空間取向的Whale平臺和性能取向的Shark平臺,是理想正著力開發的兩大純電平臺。
沈亞楠此前透露,理想汽車在北京建廠就是為了生產純電車型。
“蔚小理”曾經涇渭分明的界限,將在未來兩年被逐漸打破。
03
擴張競速:研發、渠道和出海
雖然“蔚小理”轉移業務重心的方向各不相同,但對研發投入的決心卻非常一致。
二季度財報顯示,理想汽車的研發費用為6.5億元,較第一季度增加近3成,達到5.1億元。小鵬和蔚來的研發投入則更多,二季度均超過了8億元,同比、環比也都大幅增長。
研發人員的擴充是各家投入劇增的重要原因。
早在今年3月,何小鵬就透露小鵬今年的研發會大幅增加,并且著重跟自動化相關,“我們預計在2021年年底,研發人員數量大概會超過之前的1倍。”
截止今年二季度末,小鵬的研發團隊已經突破了3000大關,相比年初大約增加了一半,公司預計到2021年底,研發團隊將超過4500人,面對全球化的自動駕駛的軟件、硬件、大數據和地圖的研發人員將會大幅增加。全年投入的資金規模在40億元左右。
李斌對研發同樣投入重金。在財報的電話會議上李斌表示,2021年蔚來在研發上的投入將在50億元左右,而且和小鵬類似,蔚來同樣計劃在2021年底,將研發人員的規模翻倍。
從蔚來自動駕駛的組織架構上,也可以看出李斌的重視,“NIO AD的組織架構和別的公司有些不一樣,我們有四位副總裁級別的同事向我匯報。”
站在轉型純電的路口,想要打造純電平臺,理想增加研發投入更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沈亞楠此前在談到理想港股上市后的計劃時就表示,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理想汽車的下一代產品研發”。目前,理想的研發團隊接近2000人,其中,自動駕駛研發團隊400人,公司預計在今年年底擴展到600人。
除了加大研發投入、網羅高端人才,“蔚小理”在渠道方面的鋪設也在同步加速。
P7出口挪威 來源:小鵬汽車官方公眾號
截至6月底,小鵬品牌的超級充電站數量已擴張至231座,覆蓋65個城市,在國內的銷售網點已有200家,其中110家為直營,服務網點64家,覆蓋74個城市。
按照此前的說法,小鵬總銷售網點將在今年將達到300家,覆蓋超過100座城市。然而,何小鵬在此次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由于中國純電動車的滲透率在6月超過10%,“拐點已經來臨”,小鵬接下來將加速擴充基礎設施能力,將300家的銷售網點建設目標提高到350家。
理想的渠道規模不及小鵬,截至7月31日,理想共有109家零售中心,覆蓋67個城市;售后維修中心及授權鈑噴中心176家,覆蓋134個城市。但募資之后,理想的渠道建設也將加大投入,沈亞楠曾透露,到今年年底,理想將會建成超過200家直營中心。
蔚來則繼續強化線下渠道直營的模式。李斌在電話會議上表示,今年6月份,蔚來已和100多位NIO Space的合作伙伴達成了協議,將把合作伙伴開的NIO Space逐步轉成直營。“NIO House和NIO Space,新開的這些完全是直營。”
在本次財報會上,李斌再次強調:“蔚來是一家用戶企業。”
在歐洲市場,蔚來同樣沒有忘記自己用戶企業的基因。李斌提到的一個數據是,蔚來將在挪威招募200名UBD(用戶顧問委員會)成員。目前,蔚來的挪威團隊已有40人,公司計劃在未來幾年進入進入歐洲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目前已在阿姆斯特丹開始了招聘工作。
李斌透露,蔚來在二季度已經任命了歐洲的CEO,并且已經入職了一段時間,負責組建歐洲團隊。
小鵬的出海業務同樣“激進”。截至6月底,小鵬出口至挪威的G3已接近500輛,并且計劃在今年 8 月向挪威出口P7。小鵬的目標是在2020-2022的三年內,完成海外市場(包括左舵市場和右舵市場)的基礎布局,并在2023年開始,通過多款支持XPILOT4.0的全球化車型進入加速發展期。
相比之下,理想的出海業務則稍稍滯后。目前,理想還只是組建了一個團隊,正研究如何進入海外市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