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第一股IPO,王思聰輸了嗎?
從2017年開始,關于“共享充電寶”的質疑就從未停過。結果,在手機電量紅了的焦慮下,這門生意過得還不錯,充電寶不僅成了“共享經濟”中的獨苗,甚至,因為一個“吃翔賭約”的誤判,國民老公王思聰已經無數次拿出來被媒體打臉。
這門生意賺錢已經不是一個秘密,但干的其實是“苦活”、“累活”,收租金式的賺錢方式還被吐槽為給商戶打工、給別人做嫁衣裳。盡管如此,行業內有公司率先走到了IPO這一步。
3月12日,共享充電寶的頭部企業之一“怪獸充電”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招股書,此前曾被猜測、推算的數字秘密這一次終于袒露人前。
這一次借由怪獸充電公布的經營數據,我們再次審視這個行業,發現這門生意的本質并沒有發生變化,而它的問題,比如天花板低、內卷激烈等陷阱卻并沒有什么新的出路。
01 變貴的充電寶,變薄的利潤
怪獸充電的招股書告訴我們,這個行業是真的賺錢。
以2020年為例,這一年怪獸全年營收28億,擁有充電點位66.4萬個,可用移動電源達到536.08萬個。
粗略計算的話,相當于平均一個點位年收入4.2萬,一個充電寶年收入522元。而根據業內人士透露,訂單量大于1000個的前提下,一個充電寶成本價不超過30元,一個點位的機柜,通常成本不超過500元。這么一對比,這毛利率簡直高出天際。
租過充電寶的人都還有印象,原來15分鐘內免費一小時只收1塊錢,現在它們換種方式告訴你,半小時2塊錢。換成一小時,價格翻了4倍,一天下來就要40塊錢。
并且地段越好的KTV電影院,租金就越貴。有個恰如其分的對比,剛開始充電寶一小時的價格約等于一瓶礦泉水。
現在,充一個小時的價格可比買一瓶水的費用高多了。
不過財務模型下,這門生意實際利潤并沒有那么豐厚。
怪獸充電的數據顯示,其2020年營收28億的情況下,利潤只有7542.7萬元,凈利率為2.7%。而沒有受到疫情影響的2019年營收為20.22億元,利潤1.67億元,凈利率也只有8.2%。
成本去了哪里呢?點位費,也就是給商戶的入場費、分成費,這部分是大頭。
對充電寶品牌來說,進駐點越密集,賺得越多。為了搶市場,多占幾個點位,充電寶們都盯著那些人流密集的地段和商戶。
早在怪獸充電公布招股書之前,「電商在線」就通過街電、小電、來電等幾家招商地推人員了解到,要把充電柜放在點位上,給最普通的小餐館的分成也是50%起步,而其他人流量大的商戶更是拿收入的大頭,基本在70%-80%左右。
根據怪獸招股書的數據,他們給予直營點位合作商戶的分成大體在50%到70%,而給予那些地區加盟的合作伙伴,分成比例則在75%到90%。
兩者的差別在于,直營的點位需要額外的地推運營的成本,而加盟合作的伙伴就只需要付出硬件成本即可。
這就好理解了,收入28億的情況下,共享充電寶企業實際上只能拿到整體收入的50%以下。剩下的錢,再扣掉地推人員的工資,產品生產研發的費用,企業管理的費用等等,利潤也所剩無幾了。
以怪獸為例,公司5000多個員工,地推人員就超過8成,這些羊毛終歸還是會出在羊身上。這也是行業內人士吐槽,共享充電寶是給商戶打工的原因。
相同的生意模式下,企業想要賺錢,要么是有很多的點位,要么經營效率很高。在招股書中,怪獸就表示,效率和數據驅動是他們未來的重要優勢。
一名行業內人士解釋,所謂經營效率,指的就是在實際運營中,及時調整充電寶的位置,把更多的充電寶放到人流更多的地方,通過數據監測,及時回撤人流量少地方的充電寶,避免閑置,提高每個充電寶的利用率。簡單說就是,這邊剛還了充電寶,就有人排隊租用,不缺生意。
怪獸充電寶搶先IPO一方面是對自己經營的自信,一方面其實也意味著共享充電寶其實已經進入了深耕期。
02 未來有哪些可期?
從怪獸招股書還可以確證的一個信息是,共享充電寶目前賺的還是只有那個小小硬件的錢。
分拆收入數據顯示,2020年,28億的營收中,有27億來源于充電寶的租金,占比96.5%,此外充電寶銷售收入7759萬,其他收入2022萬。
「電商在線」搜索發現,“三電一獸”中只有“小電”有自己的天貓旗艦店,賣的是充電寶加服務。除了收到一個充電寶以外,還附贈199元的年卡服務,這意味著一年時間里,用戶可以隨時去柜機里替換有電的充電寶。而其他企業并沒有相關的電商服務,換句話說,怪獸7000多萬的充電寶銷售,多半來源于消費者因找不到歸還點位無奈買下的一次性消費。
而其他收入,來源于一些合作伙伴的廣告,也就是怪獸在招股書中提到的,能為他們帶來“消費者觸達”和“品牌美譽”。
曾經,除了廣告,幾家頭部企業都進行過多種業務邊界的拓展,比如街電出海、怪獸嘗試賣電子煙,小電嘗試以“本地生活的充電服務商”自我定義等等,但這些業務至今并沒有泛起任何水花。
事情很清楚,共享充電寶這個行業,在短期內也只有這些賺錢的方法。問題是,僅僅充電這么生意有那么大的想象空間嗎?
怪獸招股書援引艾媒咨詢的數據稱,到2028年,行業會從目前90億的市場規模增長到1063億。
這的確有一定的依據。
目前,中國智能手機用戶有8.82億,預計到2024年會達到11億,智能手機的滲透率增加,人們一遍看淘寶直播,一遍刷抖音快手玩游戲,使用手機的時長增加,這些都會加速電池消耗的速度。
回到討論的起點,這些因素早在共享充電寶發展之初就有人提出。而同樣的風險因素到目前也沒有解決。
過去兩年,每一次共享充電寶漲價就會有一波用戶吐槽,還不如自己買個充電寶劃算。而在淘寶等電商平臺上,那些精美、輕盈的充電寶也層出不窮,價格普遍都在100元以內。
或許“我的手機電量紅了”仍是一種焦慮,但未來隨著電池容量、手機快充技術發展,以及人手一個便攜式充電寶,共享充電寶的剛需屬性是否還能成立?
換句話說,充電的需求與日俱增并不代表共享充電寶市場的規模對應擴大。說到底,這仍然是一個需要辛苦耕耘,但仍然充滿不確定性的行業。
03 難以停息的內卷
怪獸最大的對手還有那些與他一樣久經沙場的同行們。
就在怪獸的招股書之前,關于共享充電寶的市場格局還是個謎。“三電一獸”,除了來電,幾乎每家都根據各種統計數據宣稱自己是行業第一。
事實上,街電、小電、怪獸三家在份額上撕咬得非常激烈,幾乎都在25%上下。
隨著美團充電寶在去年5月加入戰局,這種圈地撬點位的競爭就更激烈了。此前就有行業從業人士向「電商在線」形容,共享充電寶行業競爭幾乎就是 “狼吃羊”,撬走其他充電寶企業的用戶是地推人員工作中重要一部分,“有的商戶因為價格問題,有的因為服務問題,所以目前占據點位的充電寶企業是一直在變化的。”
雖然理論上市場還有待開掘,但優質的商戶是有限的,占據先機很難,還有被挖墻腳的風險,因此似乎陷入了永不停歇的競爭之中。
一個說法是,商戶不斷抬高的分成比例就是在這種內卷中形成的。「電商在線」走訪杭州余杭區一家商場,其中一名連鎖餐飲店的店員就表示,此前店里用的是怪獸充電寶,現在撤換成了來電,“因為分成和入場費更高。”
而這種內卷目前也無法解決,因為合并對彼此并沒有什么好處。
一名業內人士解釋,首先是沒有企業愿意認輸,其次因為行業門檻不高,合并帶不來額外收益,“要其他家產品還是品牌?”
內卷之下,收入進了商戶腰包,而企業除了提高經營效率就只能漲價增收,最終消費者流失,事情在一定程度上進入惡性循環。
怪獸在當前的境況下,已經有了某種領先的優勢,比如拿到了最多的融資,明星股東就包括,高瓴資本、順為投資,以及阿里、軟銀等等,也第一個提交招股書,沖向資本市場。
但回到原點,共享充電寶模式的盈利能力,這個市場的想象力才是決定一家上市企業估值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決定市場是否會投票的根本。王思聰一定輸了嗎,未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