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越來越大的美容儀,真的值得買嗎?
雙十一已啟動,又是一年一度囤貨時。衛生紙、洗衣液這種日用消耗品,就算過期也不會太可惜,但有一樣東西——美容儀,是標準的“顏值經濟”產物,看直播、刷小紅書的時候,消費者常被宣傳中的神奇效果種草,最后花幾千塊錢買來,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最終被閑置了。
若想避免閑置,在家用美容儀之前,一定要反復問自己幾個問題:
1
美容儀是不是智商稅?
這個問題其實不能簡單地回答是與否。
比如一些帶有紅藍光功能的美容儀稱可以達到給皮膚消炎和抗老的效果,從科學研究角度看,紅藍光確實是有用的。紅光能讓細胞的活性提高,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使皮膚大量分泌膠原蛋白與纖維組織,藍光能夠殺滅痤瘡丙酸桿菌。但是,家用美容儀的能量通常不能跟美容院或皮膚科的儀器能量相比,家用美容儀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要打一個問號。
射頻美容類的美容儀也是類似的問題。射頻美容儀若是如宣傳所說,作用在淺層筋膜,是可以起到“拉皮”和祛除橘皮組織的效果。但是現在市面上的射頻美容儀是否能作用到淺層筋膜呢,這是不確定的。
一般來說,美容儀在宣傳上都會把最好的效果宣傳出來,但消費者自己實際使用的時候,由于手法、使用時間等問題,能不能達到跟宣傳預期一樣的結果,值得商榷。
此外,銷售美容儀的商家基本上都是主打電商渠道,通過網紅和明星帶貨來拉動銷量,在銷售時往往會附帶贈送很多贈品。消費者看不到實物,也無法通過實際使用來體驗,再看到眼花繚亂的贈品,很容易出現沖動購物。實際上,越是附贈東西多的商品,它的價格越虛。送的東西這么多,竟然還能賺錢,說明這個商品本身不太值錢。
但消費者在沖動之下想不到這么多,只能看到一大包贈品在向自己招手,感覺不買就虧了。等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好像交了“智商稅”。
2
你能堅持使用嗎?
小謝在今年春天購入了一款Ulike脫毛儀并使用了一次之后,開始對能堅持使用家用脫毛儀的人刮目相看。小謝說,用脫毛儀要有“堅韌的毅力”。
首先,用脫毛儀之前,要先用刮刀將需要脫毛的部位全部刮一遍,脫毛儀只能用在毛發長度小于1mm的地方,這樣才能讓脫毛儀的光熱能量更好地聚集在毛囊中,起到更好的脫毛效果。
“當時我看到這個使用說明,呆住了。這也太麻煩了吧,我都刮一遍了,都看不到我的毛發了,還用脫毛儀干嘛呢?”小謝這樣說道。在刮刀刮完毛發的當下,是不能使用脫毛儀的,需要至少等6-8小時后才能使用脫毛儀,并且使用脫毛儀的時候皮膚要保持干燥,不能有身體乳在身上。
“于是我每次只能等到第二天再用,用一次要花20分鐘的樣子,還要忍受脫毛儀帶來的疼痛,那個電源還特別大,每次取出來再收納好也挺煩的”。小謝覺得當初買家用脫毛儀就是看中了自己在家弄比較方便,但剛開始每周要用至少3次,感覺更麻煩了。
以上這些使用時出現的真實情況,直播間里的博主是不會告訴你的。
人永遠戰勝不了懶惰。有些消費者在買東西時計劃得很好,告訴自己要每天都拿出來用,堅持用效果一定會不錯,但實際上買回家,很多都閑置了,只能安慰自己“買過等于用過”。
在咸魚等二手市場搜索美容儀、脫毛儀,有不少低價轉讓的帖子。雖然這些家用個護儀器在宣傳上有“方便”這一點,但實際上用一次也挺麻煩。當代年輕人每天連頭發都不想洗,怎么能保證一周用三次脫毛儀呢。
堅持了兩個月后,小謝發現,自己的毛發確實有變少一些,但是效果沒有宣傳的那么好,打算明年夏天直接去美容院脫毛。
另外,使用感方面也是因人而異。有小紅書的用戶反饋說慕金脫毛儀的使用感不好,“痛到飆淚”,ULike的脫毛儀燙起一層皮。出現這種情況,是繼續用還是不用呢?
3
檢測標準不一,風險不斷,你怕不怕?
2020年10月,央視一則關于美容儀的報道稱,測試的10款美容儀有6款“鎳超標”,雖然最后權威機構稱檢測依據標準不嚴謹,“鎳超標”是誤解,但這一下炸出來很多使用了美容儀發生過敏情況的消費者。
在小紅書上,無論是nuface、初普還是雅萌美容儀,都有人反饋對美容儀的金屬頭部配件過敏,具體表現為使用之后皮膚發紅、發癢甚至會腫脹。有些網友稱,用過一次美容以后,因為過敏導致有長達一個月的時間都覺得皮膚又干又癢。這種過敏一般為“鎳接觸性皮炎”,而對鎳過敏的人不在少數。
過敏問題可以歸結為個體差異,但初普美容儀今年開始陸續發生的虛假宣傳和質量問題值得消費者重視。8月,李佳琦的公司美腕因為宣傳初普美容儀時使用了誤導消費者的宣傳用語,被罰款30萬元。當時,做直播主播稱美容儀可以“全臉激活膠原蛋白、提拉緊致、提拉淡紋,效果巨明顯……堅持用一個月,相當于打了一次熱瑪吉,效果真的很神奇�!�
上海市長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此表示,主播直播時使用的“初普Stop VX美容儀”與“熱瑪吉”兩者從定價、功能、效果等各個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異,做廣告時用美容儀對比熱瑪吉,很容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此外,《證券日報》在今年的315專題稿件中曝出初普美容儀無溫控裝置。今年2月,威凱檢測技術和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對初普的眼部美容儀進行了測試,兩家機構測出的初普眼部美容儀工作表面溫度分別為74.1℃和63.7℃,溫升超過標準限值。
有醫生指出,溫度超過43℃就容易造成皮膚局部燙傷,微博博主“云淡風輕的小屋”也在一則初普眼部美容儀的拆機視頻中稱,這款產品沒有溫度傳感器。
美容儀賽道越來越熱,質量卻是參差不齊。一周前,上海市場監管局針對消費者投訴對黃浦和楊浦兩個區域內4家銷售企業和天貓、淘寶等5家電商平臺進行了監督抽查,發現了32批次的不合格家用美容儀。不合格的項目涉及觸及帶電部件的防護、輸入功率和電流、結構、耐熱和耐燃、標志和說明。導入儀、蒸臉儀、毛孔清潔儀等等都有不合格的。
這些美容儀的發展時間比較短,相關檢驗指標的制定通常會落后產品的出新,規格不達標的問題無法避免。還有一些廠家就是不按標準來,生產了許多假冒偽劣產品,質量品控差、認證作假、金屬含量超標等問題經常發生。
用在臉上的東西,關乎每個人的“面子”,在行業還不規范的時候,購買相關產品一定要謹慎。
4
售后難,你能接受嗎?
在黑貓投訴上,有很多人反饋慕金脫毛儀的售后太差,承諾的終身維修實際上需要加價換新。
也有消費者表示,因為虛假宣傳和曝光的質量問題,購買的初普的美容儀想退貨,商家也不處理。
線上購買產品的售后比較難,部分主播、博主在帶貨時,承諾的贈品、售后方面的福利,通常比較難落實。事后再去找店鋪售后,店鋪和主播互相推卸責任,維權成本很高。
另外,個護美容產品因為強調手法,消費者在于商家協商時,商家通常都會稱這是使用方法問題,并非機器本身存在問題。
面對這些糟心事,強烈建議各位消費者在買個護家電之前,在類似黑貓投訴或者小紅書的平臺搜搜相關品牌和產品的投訴,設想如果這些情況發生在自己身上,能接受嗎?
如果你想在雙十一的時候購入一款美容儀,思考清楚以上四個問題,再買也不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