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玉澤事件”給品牌們上了一堂課
和李佳琦“分手”一年后,國貨護膚品牌玉澤再次陷入輿論風波,甚至被“罵”上了熱搜。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要從李佳琦近期的一次直播說起,他在直播間里講其他品牌時,暗戳戳地“內涵”了玉澤,“我就要把凍干面膜價格打下來……我不針對任何一個人,我針對一個品牌。”
圖源社交平臺截圖
巧的是,玉澤在這個時候登上了薇婭直播間,很多網友在評論區質疑玉澤“忘恩負義”,被李佳琦一手帶火后轉投別家。
圖源社交平臺截圖
接著,李佳琦的粉絲們開始在小紅書和微博發起各種抵制的帖子。加之用戶對玉澤漲價、成份變更等質疑,在社交網絡上迅速掀起了一輪熱議。
這些導火索讓玉澤發了一則聲明,大概內容解釋了解綁是雙方團隊協商后達成的共識,也強調了自己是國貨品牌代表,懇請網友停止“以訛傳訛”。
圖源社交平臺截圖
但是這份回應并沒有讓事件熄火,甚至激起了不少人的逆反心理,評論區一片連“罵”,覺得“玉澤的行為太綠茶”。種種因素的疊加,讓玉澤再一次陷入了品牌危機中。
圖源時趣洞察引擎
根據時趣洞察引擎數據顯示,玉澤的口碑大跌,情感偏向直接變成了負數,并且指向了警示區。
圖源時趣洞察引擎
而“不買”、“拒絕”等負面詞語也出現在了品牌標簽中,這些大多來自于網友的抵制,激烈的話題爭議讓玉澤的討論聲勢攀升,熱度超過品牌近幾個月內的事件傳播水平。
圖源時趣洞察引擎
網友的情緒化發泄,讓整個事件走向變得復雜起來。這不難不讓人聯想到,社交網絡上的一個名詞“飯圈文化”,在這種拉踩謾罵中,品牌形象時刻都在面對著輿論的考驗。
但事實上,事態背后主播飯圈化并不是全部內容。借主播破圈的國產美妝護膚品牌不在少數,品牌是否過度依賴頭部主播的流量也是需要思考的。
品牌和主播,誰在給誰打工?
過度依賴頭部主播流量,不僅要面對尷尬的投入產出比,也難以提高用戶粘性。這時候就拋出了一個問題,品牌和主播之間該如何相處?
回看玉澤成長之路可以發現,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品牌都屬于低調的小眾國貨,直到2019年撞上“直播風口”,并遇到了李佳琦。相關機構數據顯示,2019年雙11期間,玉澤銷售額同比增長超150%。
玉澤一時間火了,嘗到直播甜頭之后,2020年品牌加大直播投放,國盛證券研究所研報指出,2020年1月到6月,玉澤與李佳琦的合作直播高達28場,直播日GMV占品牌總GMV約70%。
在最近一個博主發起的“你知道玉澤是因為薇婭還是李佳琦?”投票中,有13萬網友選擇了李佳琦,1萬網友選擇了薇婭。
圖源社交平臺截圖
這些跡象通通表明了李佳琦和直播是玉澤銷量爆發的重要推力。
而在去年618期間,玉澤因為店鋪自播的優惠力度比李佳琦直播間更大,引發了“發票門”事件,大量網友要求玉澤淘寶旗艦店客服開具發票。有截圖中顯示客服詢問是否是李佳琦的粉絲,導致矛盾升級。9月雙方都發布了解約聲明,表示“和平分手”。
玉澤的這一系列行動中都在試圖擺脫對李佳琦的依賴,但面對網友的強烈抨擊,離開李佳琦直播間的玉澤,再一次迷失在了直播里。
有報道稱,之前長期保持銷售額三位數增長的玉澤,在2021年第一季度出現16%的降幅。玉澤今年前三季度產品總銷售額為6.537億,而其最為強勁的競品薇諾娜,上半年銷售額近14億。洞察數據也可以看到,目前雙方的競爭格局差距很大。
圖源時趣洞察引擎:玉澤與薇諾娜競爭格局
與玉澤營銷方式不同的是,薇諾娜直播意識比較清醒,無論是KOL帶貨還是品牌自播,都投入了很大的成本,品牌很清楚粉絲轉化和資產沉淀的重要性。
如今許多國貨護膚品牌,其實都面臨著被動依賴于頭部主播,在合作時會帶來流量紅利,但只要解綁就會出現粉絲流失,甚至被流量反噬。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捆綁到解綁,“李佳琦玉澤”事件將品牌與主播之間的依附關系和主播效應擺在公眾面前。
帶火一個品牌靠頭部主播,降低品牌期望度也因為頭部主播,解綁帶來的負面信息遠遠超過了傳播力度。這其中有哪些問題需要品牌們注意?時有趣梳理了幾點供參考。
1.過度依賴會產生困局
某種程度上,頭部主播對于品牌傳播價值貢獻越來越重要,但也會讓品牌產生錯覺,導致對頭部主播產生依賴癥。
圖源品觀APP
同樣是李佳琦帶火的國貨品牌花西子,也嘗到了主播帶來的流量紅利,一度讓業界認為花西子淪為為李佳琦“打工”。品觀app去年的一組數據可以看到,李佳琦上播次數對產品銷量的對比十分顯著。
圖源花西子官方
為了分散這種主播效應,花西子布局了很多的KOL,也加大了投放渠道數量,同時通過打造虛擬IP、邀請杜鵑作為產品代言人等方式,從各個社交維度來想方設法吸引用戶關注。
當品牌過度依賴某位主播成長時是非常危險的,結果可能是一人之力影響整個品牌。這就要求品牌必須在自身和主播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讓直播營銷健康發展。
2.曇花一現or長久價值
品牌與頭部主播綁定的越深,本質上卻是為頭部主播做嫁衣,一旦離開對方,就會產生矛盾,加之“飯圈文化”效應,會帶來負面影響的同時,也很難沉淀品牌資產。
時有趣認為品牌吃流量紅利是短暫的,必須要關注到長期的品牌價值,通過品牌力的建設實現復利,打造品牌的自身壁壘。如何建設品牌力,思維框架有哪些,可以從這篇文章《新消費品牌,如何不被流量殺死?》中找到答案。
3.產品品質是首要條件
電商直播逐漸成為了新國貨的營銷“戰場”,當品牌們都搭上了直播快車,也需要清楚直播只是一個銷售渠道。
品牌依然要重視產品質量和服務,畢竟,只有品質過關,品牌才能有說服力,真正提升用戶忠誠度。
綜上,這次輿論對于玉澤短期內來說是不利的,特別是在雙十一的關鍵時期,但從長久來看,這也給品牌們上了一堂課。
從網紅品牌到口碑品牌,這條路并不容易。面對流量誘惑,如何保持清醒去打開市場,又如何不被流量反噬,似乎成為了品牌們需要關注的問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