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品牌蜂花“哭窮”,還能引起野性消費嗎?
作為一個主打性價比的國民護發素品牌,蜂花這幾天在社交平臺上突然火了。
起因是有網友給官方留言求證,稱在超市看不到蜂花護發素的影子了,懷疑其倒閉了。結果引起一群熱心網友求回復,表示這么良心的國貨品牌可千萬不要倒閉。
于是,從不打廣告的蜂花因為“要倒閉”上了熱搜。
接下來就形成了“為了蜂花不倒閉也是拼了”的話題,而蜂花官方有趣又“哭窮”式的互動形式,直擊消費者內心,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討論。
有人評論道“蜂花好用是好用就是不咋好看,透明顯得有點廉價。”本是帶著貶義的評價,蜂花則回復“我們其實本來就很廉價”,讓大家心疼不已。
圖源社交平臺截圖
許多網友看到這一幕,紛紛涌入直播間通過實際行動支持產品,官方也不得不放上了“理性消費”幾個大字。
而主播也多次提醒消費者“不要野性消費,有需要再買”。這個場面,和幾個月前的鴻星爾克事件如出一轍。
也有網友開始擔心,蜂花不出眾的包裝設計,不搞營銷動作,會跟不上時代腳步,最終可能會被流量淘汰。
圖源社交平臺截圖
有意思的是,不少人站出來為其出謀劃策,給出了各種宣傳和設計的意見,營造了一種“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的氛圍。
其中有網友提議,讓蜂花參加大學生廣告設計大賽,而品牌回復讓人哭笑不得。
“這個要花錢吧?”樸實又心酸的一句話,直接讓網友破防,甚至有人連夜為其制作了包裝設計圖,同時引發了更多人要“拯救”蜂花。
而對于品牌到底是不是要倒閉的問題,官方也給出了回應,并表示會努力跟上步伐,“窮”也有骨氣,不會因為火了而漲價。
這么多年來,蜂花過于低調的讓人淡忘,畢竟這個老牌曾是一代人的情懷,這次突然被推上了熱搜,給品牌帶來了不小的流量,更是激起了網友的記憶“小時候媽媽的味道”。
在品牌角度,蜂花面對突如其來的關注,其真誠的態度也獲得了認同,雖然回復中一直強調感恩,但是也顯示了用心巧妙。字字不提窮、字字在顯窮,精準的踩中了網友們的“痛點”,獲得情緒共鳴。
低調了36年的“國貨之光”火出圈
面對如今海外品牌和新消費品牌的雙重沖擊,以及受眾群體的改變,許多國貨老牌想要在營銷上突破重圍,但是成效卻略顯不足。
圖源時趣洞察引擎
但是對于國貨老牌來說,這并非是一件壞事,通過時趣洞察引擎檢索來看,此次網友對蜂花自發式的互動與宣傳,讓品牌指數和行業排名一度上升。
圖源時趣洞察引擎
并且熱度趨勢超過了近一個月內品牌其他聲音,跨越式的增長幅度高于品牌KOL的傳播效應,甚至達到了峰值。
圖源時趣洞察引擎
而對于受眾的情感偏向,品牌情感值也是在安全區內,這說明了網友們參與討論的熱情非常高,同時關于品牌的正面內容遠超過了負面內容。
白開水式的自流量也為品牌拉動了實際的銷量,蜂花官方稱一天之內賣到了兩萬單,達到了平時一個月的水平。
圖源社交平臺截圖
根據官網顯示,蜂花是中國第一個液體洗發、洗護產品的民族品牌,第一個提出“洗護分開”的理念,擁有廣大的消費群體和堅實的市場基礎。
這么多年來價格較低的原因是定位在大眾消費上,最近也有媒體報道,這家已經成立了36年的公司目前無一條行政處罰信息。
從此次“倒閉”傳聞到網友們的極力“挽救”,也能看出來蜂花在受眾心里的位置。雖然一直走低價之路,但產品口碑在經歷了風雨后還是穩扎穩打的。
對于“同情”,品牌該如何把握?
看到蜂花和消費者的互動,讓人不禁感嘆品牌和粉絲之間的友好關系。
從鴻星爾克到蜂花,當這些老牌國貨被互聯網挖掘出來后,打動網友更多的是,品牌態度增加的親近感。那么,對國貨品牌來說,所謂的“倒閉、哭窮、賣慘”是個好方式嗎?
1.合理利用破圈玩法
對于“倒閉”等詞匯,本身就自帶吸睛屬性,也是一種營銷策略。北京一家名叫“11月11日就倒閉的麻辣燙”就因為店名及文案的特別性,引起博主們關注并為其宣傳。
不得不說,與眾不同的溝通點確實會引發流量紅利,也會將內容轉化與傳播。但是也要注意的是,“同情”不是賣點,虛假內容傷害的不止是消費者的同情心,也會讓品牌走下坡路。
2.國貨不能只靠“同情”
30天掉粉近30萬,是鴻星爾克遭遇的問題,出圈之后品牌在產品、設計、價值觀等相關內容上有些乏力,數據的下滑也要求著品牌重新布局,提升自身的品牌力。盡管早前鴻星爾克也在努力設計新品,但是翻紅卻只因為“同情”就顯得美中不足了。
在國潮熱的趨勢下,托舉國貨的是這屆年輕消費群體,與時代同行,讓品牌擁有受眾認可的文化內涵和價值觀,才能找到“國貨之光”中真正的光。
3.流量是把雙刃劍
盡管打動人的方式很容易,但是這樣的煽情戲份還是要適可而止,網友情緒往往來的快走得也快。當陷入流量陷阱,品牌也要考慮到被流量反噬的情況。
營銷是助力,品質才是根本,對于國貨來說尤為重要,只有守得住經典,才能持續下去。而營銷做的再好,產品不能滿足消費者,無疑是飲鴆止渴。
綜上 ,如今越來越多的國貨,期待在熱搜上“翻紅”。“哭窮”帶來的驚喜,對于蜂花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讓偶然的流量轉化成必然的用戶連接是需要思考的,畢竟“同情”難以長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