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財報的“下沉味”
出品/虎嗅
作者/苗正卿
下沉市場,給這個冬天的阿里帶來了好消息。
11月18日,阿里公布了2022財年第二季度財報,聚焦下沉市場的淘特和淘菜菜成為了關鍵引擎:在18個月的時間里,淘特年度活躍消費者超2.4億。據財報和電話會議信息顯示,在這一季度淘特凈增用戶數超過了5000萬人,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淘特連續三個季度凈新增用戶量超4000萬。在阿里覆蓋的所有領域中,淘特已經是用戶增速最快的業務。
同樣增速驚人的還有聚焦下沉市場及社區電商業務的淘菜菜,在第二季度淘菜菜GMV環比增長超過150%。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第一次參加的淘菜菜累計售出2.4億斤農產品,這創下了阿里22年企業史上的新紀錄。
本次財報的“下沉味”還體現在基礎設施投入上。截至9月30日,菜鳥網絡鄉村驛站覆蓋的欠發達地區已經超過1000個縣和鄉鎮,日均處理的包裹量同比增長超過280%。
整體去看,下沉市場對阿里的“助力”則更為明顯。受環境因素和復雜不確定性影響,本季度阿里的財報并不“亮眼”:雖然集團收入同比增長29%,但凈利潤同比下降39%。如果細看這份財報,甚至可以讀出阿里傳統優勢場增速接近飽和——第二季度,阿里中國零售商業的收入為1268 億,同比增長 33%,但客戶管理收入同比增長僅為3%。客戶管理收入主要以淘寶、天貓等平臺的廣告收入和傭金收入為主,也是傳統意義上阿里的收入支柱。
實際上阿里并未回避傳統優勢場的“飽和”態勢,在晚上的財報會議上,阿里高管坦言兩個因素導致了增長放緩:服裝配飾等類目GMV增長放緩,以及電商市場上更多的參與者。
“阿里在變,評估阿里的維度也需要變。”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虎嗅,電商數據只能看出阿里在“存量市場”的態勢,但對于一家有22年歷史的公司,如何去做增量市場,或許是更有價值的問題。
下沉市場開拓記
“未來,下沉市場依然存在巨大的人口空間。”這是今年8月張勇在財報電話會議上的分享。在這次會議上,阿里公布的信息顯示,70%的新增年度活躍消費者來自欠發達地區。
淘特(淘寶特價版)和淘菜菜(社區電商業務,原MMC)被視為阿里發力下沉市場的關鍵。在阿里內部,社區電商和淘特同處于下沉市場賽道,它們屬于兩大事業群,但都向阿里巴巴B2B事業群業務總裁戴珊(阿里十八羅漢之一)匯報。
從“花錢”力度上,可以看出阿里對于下沉市場的態度。
財報顯示,阿里在2021年中計劃加大投入的新業務有三個:社區電商(社區商業平臺)、淘特和本地生活服務。
有熟悉阿里的知情人士告訴虎嗅,這三個業務被視為2021年阿里的“前線”(阿里內部官方說法一般是競爭一線業務)。而圍繞下沉的兩個業務均躋身“前線”,可以進一步看出阿里對于下沉市場的重視。
下沉市場對阿里如此有誘惑力,秘密在于用戶增量。
有不愿具名的熟悉大廠人告訴虎嗅,2020年以來阿里、美團、拼多多、京東都在加大下沉布局,核心原因是一二線城市帶給平臺型互聯網企業的用戶增速放緩,甚至部分城市增量趨于飽和。“高線城市已經是典型的存量市場。”
相比之下,下沉市場是極具吸引力的增量市場:以淘特為例,在2020年3月正式上線一年后,淘特年度活躍消費者超1.9億,在2021年前6個月里,淘特凈增活躍消費者超過1億,在過去五年的時間里,這是阿里獲新速度最快的業務之一。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美團和京東身上:以京東為例,在2020年6月之后發力下沉市場的12個月中,京東有超過70%活躍用戶購買商品被送至三到六線城市,而下沉市場給京東一年之內帶來了1.15億凈新增用戶;而美團在發力下沉市場(主要是社區電商)后,2021年第一季度美團凈增用戶5870萬人。
下沉市場的魅力,并不只是廣闊的“待開發的電商潛在消費者”,還有年輕人。
來自Mob研究院的研究數據顯示,在下沉市場年齡統計中,18歲以下消費者占比,在2019~2020年一年中增長2.5%,是增速最快的年齡段。而95后消費者占比,已經接近下沉市場用戶35%。
有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在下沉市場的發力,可以算是“起了大早,但并未先趕上早集”。早在2014年阿里就啟動了千縣萬村計劃。
據上述人士透露,2014年開始在下沉市場的發力,主要讓阿里在下沉市場的基礎設施環節有了積淀,從后來淘特和淘菜菜發展態勢來看,很多2014年積攢下的基礎設施、人脈關系都起到了關鍵作用。
2018~2019年是阿里重新審視下沉市場策略的關鍵節點。
據淘特負責人七公透露,在2019年11月19日,他曾找到張勇(逍遙子)并主動請纓做C2M。他說當時自己的底氣來自于對下沉市場的預判“超過6億人的下沉市場用戶充滿機會。”
這次交流被視為阿里布局下沉市場的轉折點之一,10天后C2M事業部成立了,而這個事業部在4個月后進化為了淘寶特價版。
阿里發力社區電商的時間略微晚于淘特。2019年到2020年上半年,阿里內部曾以“賽馬”模式試水多個社區電商類項目,但直到2020年10月才正式入局,當時盒馬集市正式上線。這是阿里第一款正式聚焦社區電商的產品,但尚非阿里在社區電商真正的發力時刻。
關鍵的時間節點是2021年3月和4月。
在3月,阿里集團整合了零售通、盒馬集市并成立了新的社區電商部門(MMC,后改名為淘菜菜)。十幾天后的4月1日晚上,戴珊發布了全員公開信——《MMC,吹響集結號!》,這被視為阿里全力進軍社區電商業務的分水嶺。
一個容易被人忽視的細節是,就在阿里整合社區電商資源的同時,淘寶特價版迎來了一周年。有熟悉情況的人告訴虎嗅,在3月淘寶特價版內部的總結會上,部分集團高層對淘寶特價版一年的增速感到驚訝:在不到12個月的時間里,活躍用戶數達到1億。據了解,這成為了阿里高層下定決心繼續發力下沉市場的關鍵。
“下沉市場到底存在多大的增量空間?有沒有被其他平臺開發殆盡?此前都是紙面上的預測、計算,但3月淘寶特價版交出數據成績時,一切從紙面變為實際。”據悉,一個關鍵的細節是,在2021年第一季度,淘寶特價版的活躍用戶凈增超過4000萬,這在所有電商類APP中都算是“季度增速排名前三的”。在5月,淘寶特價版正式改名為淘特,從這一時刻開始,阿里的兩大下沉市場“前鋒”:淘特和MMC(9月份改名為淘菜菜)正式成型。
曾有相關人士告訴虎嗅,淘特和社區電商業務,有著相似的底層邏輯:本質上,都在“壓縮倉儲、物流等環節的成本”,用“時間換價格空間”,縮短或直接砍掉中間商,并通過大規模的訂單反向引導生產并持續優化成本結構。但相比于淘特,社區電商的復雜度更高,甚至可以說,在社區電商江湖,挑戰更大。
“下沉”變奏曲
11月16日,阿里淘菜菜決定暫時關停了貴州全省業務。
有相關人士告訴虎嗅,在這次關停前,淘菜菜小程序已經連續7個月無法更新。
“在下沉市場,微信不只是社交APP,更是大部分用戶的剛需,離開微信的社交網絡,很多商業模式走不通。”一位不愿具名的餐飲連鎖品牌創始人在今年9月曾告訴虎嗅,在一二線城市開店,店里一般會擺上支付寶、微信兩種付款二維碼。但是在三到六線城市,尤其是五線和六線城市情況有所變化,“在小鎮市場,擺一個微信二維碼就夠了。”
在今年6月政策改變后,所有發力社區電商的平臺都一改“補貼打法”。在沒有高額補貼作為驅動引擎的前提下,社交平臺對于社區電商的拉新和留存影響力持續攀升。在今年9月,曾有阿里相關業務線人士告訴虎嗅,他們已經匹配了相關技術人員研究如何在“打破壁壘”后,讓微信進一步和相關產品打通。阿里淘菜菜關停貴州業務,被視為受“壁壘因素”影響的不得已為之。有業內人士告訴虎嗅,如今在下沉市場,各大電商平臺都把微信視為關鍵的“流量紅利”。
從阿里在下沉市場的模式和布局上,不難看出其在下沉市場的“長處與短板”:阿里可以高效地實現資源協同,以淘菜菜為例,它的物流基于菜鳥旗下的溪鳥,而貨品源自盒馬、阿里數字農業、大潤發、零售通甚至1688。
但阿里能夠提供給淘特和淘菜菜的“原生流量”是有限的,以淘菜菜為例,除了地推拉新獲客外,淘菜菜的幾大流量入口分別是:淘寶APP、淘特APP、支付寶小程序以及微信小程序。有不愿具名的人士透露,在部分小鎮城市,微信小程序甚至會成為“非常靠前”的流量入口,一旦失去這個入口,部分城市的淘菜菜業務“難以為繼”。
流量并非阿里在下沉市場需要思考的唯一問題。
有知情人士告訴虎嗅,2021年相關業務線人員在復盤下沉市場時發現,“人”才是下沉市場的最大挑戰。在做下沉市場生意時,平臺不僅需要懂業務的人才,還需要懂當地文化、人情擅長本地化交付的人才。
這種人給下沉市場業務帶來的增量是明顯的。
淘特負責人七公曾講過一個故事,在2021年7月,負責河南南陽鎮平縣的淘特小二,路過街頭廣場時,偶然發現音響上放著體型更大的“大功率充電寶”。在當時的電商“傳統思維”中,這種大功率、大體積的充電寶應該“過時久已”。但這位小二詳細了解后發現,在下沉市場大功率充電寶不僅是廣場舞者的剛需、也是工廠從業者、農田務工者的剛需,當這位小二把消息反饋給平臺后,淘特通過合作的產業帶工廠推出了一批大功率充電寶——而在之后的一個月內,該系列產品同比銷量增長723%。
一位不愿具名某平臺地推人員告訴虎嗅,2021年進軍下沉市場的電商平臺,都在上演“搶人大戰”。大家發現,在下沉市場,很多需求已經超越辦公室“常識”。比如在高線城市越發少見的“炫酷的手機外殼”“在北京上海已經逐漸少見的跳舞毯”在下沉市場依然有旺盛的市場生機。
但這些并非下沉市場需求的全貌,實際上“消費升級”也正在成為下沉市場的關鍵潮流。來自阿里的信息顯示,2021年在下沉市場,牙線棒、電動牙刷等產品的銷量增速明顯。有知情人士告訴虎嗅,在幾乎整個2021年,阿里和下沉市場有關的業務線,都在研究下沉市場更為復雜、分散的需求。
某種意義上,這才是阿里在下沉市場的“沉浮”關鍵:無論是淘特還是淘菜菜,都背靠足量貨源基地,這些工廠和農田可以根據訂單迅速生產,但它們無法直接去把握市場動態——淘特和淘菜菜需要扮演的正是這樣的橋梁,連接市場和產能,并成為信息的高效傳遞通道。
做起來比說起來難的多。
以淘菜菜為例,在過去幾個月中,淘菜菜一直在不斷把目標務實化。在一開始,淘菜菜也曾試圖實現覆蓋全國的目標,但各地分散化、本地化的復雜需求,讓他們意識到這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以蔬菜為例,不同的城市消費者口感差異巨大,幾乎不存在“全國通吃”的菜品——哪怕是白菜,杭州和西安對于口感的需求也是存在差異的。
“一個城市做得好,不能保證所有城市都做好。”有知情人士告訴虎嗅,9月之后,淘菜菜已經把部分目標調整的更為務實,他們鎖定了幾十個核心目標城市,并把城市外的郊區地帶視為潛在的“下沉機會”。
眼下,阿里需要面對的新挑戰還有很多。比如在下沉市場,一批00后甚至05后新消費者正在崛起,而他們的消費需求和前輩差異明顯。值得玩味的是,在今年,阿里的部分產品已經主動適應這股年輕力量:在淘寶平臺上,直播和短視頻的結合已經成為新的趨勢,而在閑魚平臺上,更多的圈層社交元素正被升級到APP里。
對于現在的阿里來說,可能三個月后的春節將是一個新的關鍵周期。據知情人士透露,淘菜菜的部分業務已經把2022年春節的返鄉潮視為一個關鍵機會,而春節周期的戰績,很可能會影響之后阿里社區電商業務的走向:對于正在發力下沉市場的阿里而言,這個冬天并非終局。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