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歸B,美團添敵
蔣凡出海,為什么接任者是戴珊?
過完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商雙十一購物節后,阿里幾乎每年一次的組織調整如期而至。
不同于去年僅發生在本地生活和電商業務領域的局部調整,今年反倒迎來了去年外界預期落空的集團大動作。
12月6日早間,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發出內部信,任命戴珊和蔣凡分別負責新設立的“中國數字商業”和“海外數字商業”兩大板塊,同時,徐宏將接替武衛擔任阿里集團首席財務官(CFO)。
此次調整變動極大。首先在對內方面,此前負責天貓、淘寶、阿里媽媽事業群的總裁蔣凡交出淘系電商核心業務,負責面向東南亞地區的海外數字商業板塊,意味著蔣凡出海。
這一變動有兩方面意義,積極者認為蔣凡出海,在海外再造一個阿里,是給到蔣凡更多的空間展示電商戰斗能力。悲觀者則認為,交出阿里核心電商業務,一定程度上是去年蔣凡桃色事件的后遺癥,宣告蔣凡告別阿里核心。
不過公允來說,可以肯定的是蔣凡出海,面向以中國電商為樣本的東南亞電商市場,如果可以再造一個海外阿里,有利于挽回此前的輿論損失。如果失敗,那么就有極大可能面臨邊緣化。
其次,代替蔣凡管理淘系業務的是此前阿里B系業務負責人戴珊,在這一輪調整中負責“淘系+B系”為主的中國數字商業板塊。主要管理此前一直在負責的B2C零售事業群、淘菜菜、淘特和1688等業務為主的B系業務和以淘寶、天貓、阿里媽媽為主的淘系電商。
戴珊主管阿里國內業務,也意味著進入電商下半場,面對競爭,阿里電商想要再次回歸To B原點重新出發。
不過因為此次管理調整,主要還是集中在阿里“十八羅漢”內部的輪崗,所以也被人詬病為此前被稱為“良將如云”的阿里,如今再無猛將。
總結來看,此次大調整對內部方面的影響主要是:電商業務從To C的淘系核心轉移到以To B為核心的戴珊管理,此前的淘系領軍人物蔣凡出海,則更多地要看未來能否再造一個海外阿里。
國內To B,國外To C。一改往日以淘系為核心的To C流量打法,也意味著此次阿里組織調整后,國內電商競爭的格局也將迎來新環境。
為什么是戴珊?
阿里電商的戰場在哪里?這應該是從疫情發生以后,阿里一直需要思考并回答的問題。
一場疫情,給阿里電商帶來了兩個方面的競爭。一方面是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內容平臺,帶來的直播電商競爭;另一方面是以區域地方的興盛優選和全國性的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為典型的社區電商競爭。
直播電商方面,阿里的應對策略是以淘系電商為核心,To C推出淘寶直播,同時加大力度引導淘系流量進入直播間,培養頭部主播。經過2020-2021年近兩年時間的調整,從GMV來看,在直播電商領域和抖音打平,與快手也未拉開明顯差距。
但沒有全方位遏制住競爭對手,直播電商的興起,便開始蠶食淘系原有的電商業務。根據研報數據顯示,阿里電商的市場份額從2019年的62%下降到2021年的57%,其中拼多多、京東并不是主要市場份額的搶占者,主要的對手是以抖音、快手為主的直播電商業務。
這一定程度上意味著,過去從PC互聯網轉型到移動互聯網時代,開辟手淘業務,在阿里內部被稱為“流量王”的蔣凡,在短視頻內容時代的流量競爭上,全面落入下風。另外,直播電商業務的流量,本質來說還是原有淘系流量不同購物形式的轉變,直播電商市場蛋糕的做大,必然侵占淘系原有的貨架式電商業務。
社區電商方面,阿里的應對策略分為兩點,一是早期通過投資增量的形式入局十薈團,同時給到阿里系的流量支持。另一個是組建MMC事業群,整合零售通、盒馬集市等B系為主的業務資源。
同樣經過近兩年時間的摸索,早期投資入局的十薈團在社區團購競爭中逐漸掉隊,如今正在收縮業務范圍但求生存。戴珊負責的淘菜菜則通過內部資源的整合協同,在今年11月已突破1300萬件單,沖擊社區團購行業第三名。
淘菜菜的前身淘寶買菜錯失先機,此前被相關人士解讀為“上層斗爭、中層站隊、下層沒有決策權”。在整合為MMC事業群后,戴珊負責的阿里社區團購在市場一片哀嚎的環境下,逐漸穩住并跟上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的腳步。
不止社區團購,面向下沉市場,出身B系的淘特也是今年阿里集團財報中為數不多的亮點業務。18個月的時間,獲得2.4億用戶,雖然有淘寶重合用戶,但是依然給阿里帶來近3000萬的新增下沉用戶。
此前阿里面對以拼多多為領頭羊的下沉市場競爭,主要策略是淘系的聚劃算。2019年啟動戰略升級,先后將淘搶購、天天特賣整合為一個入口,兼任淘寶、天貓總裁的蔣凡,統籌內部的流量分配。不過之后并沒有起到遏制對手的效果。
整合B系資源,打出C2M模式的淘特獨立,也意味著B系在下沉市場的競爭上全面領先以蔣凡為主的淘系。
在政策監管趨緊的當下,過去蔣凡引領的的淘系,更多的是守住已有優勢。比如今年以來官方出臺的降低商家經營門檻和成本,提高消費體驗等策略。但是面對外部競爭,顯然以B系資源為主戰場,在下沉市場和社區團購方面取得的戰績更為出色。
作為一直以來的B系負責人戴珊,成為國內前線作戰總指揮,或許也是成為此次調整后中國數字商業負責人的關鍵。
阿里的B系戰斗力
評估阿里B系戰斗力之前,需要先從阿里最近一年的財報亮點,來看看B系進攻取得的成果。
首先是淘特的年度活躍用戶數量,18個月達到2.4億。如果按用戶規模計,淘特已成為與淘寶天貓、拼多多、京東并列的中國四大綜合性電商平臺。
其次,根據一季度財報顯示,首次公布業績的阿里社區電商事業群(MMC),今年4-6月,阿里社區電商的GMV環比增長了約200%,區域分撥中心(RDC)的建筑面積環比增長了260%。
這是今年3月份成立后,它交出的第一份成績單。淘特與阿里社區電商,總結來看就是,同處于下沉市場賽道,分屬于阿里的兩個事業群,但在阿里內部,都屬于阿里巴巴在1999年創立的B系——阿里集團的發源地。
這兩大事業群,此前也被相關人士比喻為阿里B系迎戰社區電商的“兩把斧”。二者的關系則被總結為淘特將會是阿里社區電商MMC面向C端消費者的重要終端之一。
其次,在整合B系資源以后的MMC事業群,在供應鏈端有5個貨源。分別是盒馬的生鮮、大潤發的百貨、阿里零售通的快消、阿里數字農業的直采貨源、淘特C2M的源頭工廠。除了大潤發之外,所有的貨源都直接向戴珊匯報。
有了貨,最后就是送貨。送貨按照距離分為近場電商和傳統電商,傳統電商以淘系為主,近場電商就是以社區團購的為主MMC。MMC中整合進入的阿里零售通將成為主要橋梁,過去持續推動數字化改造連接的近150多萬夫妻老婆店將成為最好的送貨前端。
形成阿里社區電商和其他競爭對手的差異化競爭,通過串聯起小店、農業、工廠等社會基礎產業的升級。最終利用B端積累的供應鏈優勢,實現商品供給的多樣性、穩定性、以及價格優勢。
阿里董事會主席張勇曾表示:阿里未來希望成為一家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雙輪驅動的公司,而目前來看,20多年后回歸B系的阿里,認為是時候驅動產業輪,帶動消費輪面臨的競爭了。
社區團購走向“她”競爭
組織調整以后,面向抖音、快手的直播電商競爭,淘系進入防守住現有業務優勢的局面;另一邊,面對拼多多、美團社區團購的競爭,或將迎來以戴珊為中心的中國數字商業板塊的進攻態勢。
雖然社區團購過去一年時間里,入局者不斷退出收縮或倒閉,關于社區團購的融資消息也從曾經的霸屏到現在的難得一見,但是社區團購依然是大廠在堅守的增量業務。
不同于2020年高燒之下的低價競爭,在死亡一批入局者后,降溫后的社區團購在2021年依然被大廠堅守的主要原因是,看重以社區團購為中心布局的近場電商和下沉市場的增量用戶。
根據分析機構的社區團購報告顯示,社區團購的用戶群四大關鍵詞:已婚、女性、下沉市場、30-50歲。概括來說就是社區團購的用戶主要為三四線城市的已婚中年女性。
從用戶新增人群來看,對于減少社區團購的美團來說,社區團購的用戶與美團現有的客群重合度差異較大,基本均為新增人群,所以在主站之外推出獨立App;拼多多則主要在于提高購物客單價和農產品上行,主要為小程序;阿里則是準備通過社區團購提高淘系之外的新增流量。
在今年9月份,美團CEO王興重新調整企業戰略,美團從“Food+Platform”升級為“零售+科技”。11月份,美團再次調整高層組織架構,美團優選的各業務負責人開始轉向美團副總裁、快驢事業部負責人郭萬懷匯報,最終由郭萬懷向陳亮匯報。此前10月份的一次調整中,這些業務由陳亮統一負責,郭萬懷協助管理。
美團零售電商,在外界被評論為近場電商,因為社區團購將是美團零售的原點。過去美團近場電商的主要對手被認為以支付寶流量為主,餓了么外賣配送體系為輔的阿里本地生活。但是在外賣餐飲的競爭上都未能取得優勢的餓了么,顯然沒有更多的精力去應付快消、百貨為主的零售業務。
如今當戴珊成為阿里中國數字商業的版圖領軍人物,美團零售將迎來“B系+淘系”整個板塊的競爭壓力。
美團之外,還有拼多多。如果說以美團優選為主的競爭維度在于近場電商零售,那么以多多買菜為主的競爭維度則在于下沉市場電商人群的爭奪上。
過去淘系為主的競爭主要是面向電商貨品,隨后而來是面臨以C2M為主的供應鏈優勢的淘特競爭,如今,五大貨源為主,150萬夫妻店為前端的MMC競爭,也將有助于提高阿里在下沉市場的競爭力。
不過最終效果如何,還要看戴珊能夠激活多大的B系活力。正如張勇在組織調整全文信中強調選擇戴珊的理由,除了深厚的市場經驗、杰出的領導力之外,特意強調獨特的女性體驗視角。
巧合的是,戴珊之外,美團社區團購的主要負責人郭萬懷也被稱為北大才女,多多買菜的負責人則是阿布,是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的師妹,那么在外部競爭上,國內社區團購正式迎來“她”競爭的時代。
參考資料:
社區團購一周年:沒有退路,沒有幻想——晚點LatePost
阿里B系“兩把斧”迎戰社區電商——硅發布
社區團購:“她經濟”的典范——開曼4000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