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視頻網站遇困,愛奇藝難逃“宿命”?
不久前,有消息爆出,愛奇藝正在進行裁員。
而就在上個月的今天,Rockey剛剛向愛奇藝的市場部投遞了簡歷,但一個月過去了,簡歷石沉大海,郵件上赫然標注著“未讀”二字。
“今年找工作變得真難,大廠們都開始裁員了”Rockey感慨到,本科畢業的時候,以自己的實習經驗和學歷,拿了好幾家互聯網公司的offer。“沒想到讀個研之后找工作反而沒有那么容易了”
刷到愛奇藝裁員的消息時,Rockey的室友正在追最新一集的《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這檔節目開播以來就持續霸占愛奇藝站內熱度榜首,微博閱讀量高達10億,豆瓣評分達到了7.9,并收獲了多個出圈作品。
一直以來,Rockey都十分看好愛奇藝的發展,對比其他幾個視頻平臺來說,愛奇藝的作品質量似乎更有保證,這也是他選擇愛奇藝的原因。
然而“節目播放量和口碑看起來都不錯啊,怎么就突然裁員了呢”
01
愛奇藝正在經歷陣痛
裁員潮并非空穴來風,持續虧損的愛奇藝其實早已處于“懸崖之上”。
11月17日, 愛奇藝公布了2021年三季報。財報顯示,第三季度愛奇藝實現營業收入76億元,同比增長6%,凈虧損17.34億元,虧損同比擴大47.45%。2018年-2020年,愛奇藝凈虧損分別為91億元、103億元、70億元,三年已經合計虧損264億元。
或許,不計代價地燒錢成為公司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
三季度,愛奇藝營收成本達到70億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10%,近乎覆蓋了公司全部營收。其中內容成本支出為5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兩者增速均超過營收增速。
在訂閱會員方面,截至今年9月30日,愛奇藝的訂閱會員規模達到1.036億,上年同期為1.03億,增幅較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財報顯示,目前愛奇藝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48.56億元。
圖/pexels
此外,公司負債十分嚴重,其中短期借貸39.9億元,應付票據48.08億元,應付賬款91.28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85.7%,流動比率僅為0.68。
不到兩年時間,愛奇藝經營活動現金流凈流出已超過百億。而在此之前,愛奇藝已經連續6年時間融資金額超過500億元。按照當前消耗資金的速度,愛奇藝的現金儲備堪憂,另外,其還有巨額債務壓頂。因此,財報發出后,愛奇藝股價大跌17.23%。
對于愛奇藝來說,裁員或許是最簡單有效節省成本的方式,裁撤冗余的業務線,對于一家長期虧損的商業公司來說,是遲早的事。
只不過這一天或許比想象中的還要早一些。
02
愛奇藝的“討巧”陷阱
實際上,為了改善虧損,愛奇藝這些年沒少努力,甚至是什么熱就布局什么。但真金白銀的投入后,市場并沒有給愛奇藝換得合理的財務回報和足夠的用戶口碑。
2018年,騰訊視頻以《創造101》掀起了選秀的浪潮,愛奇藝也隨之布局,推出了《青春有你》等系列節目。但今年5月,“ 粉絲打投倒奶”事件引發了熱議,《青春有你 3》在決賽前被終止錄制。8月,龔宇宣布,愛奇藝將取消未來幾年的偶像選秀節目以及場外投票環節。
圖/創造101官微
對于連續四年在選秀賽道發力的愛奇藝來說,這意味著平臺流量和收入的雙重損失。
12月,女團THE9正式宣布解散,作為愛奇藝第一個選秀限定女團,The9也成為了最后的那個。而愛奇藝這座偶像夢工廠,也終于成為了時代的眼淚。
在選秀節目之外,愛奇藝的“超前點播”也落下帷幕。
曾幾何時,超前點播的推出,一度緩解了平臺的壓力,但愛奇藝等也背上了“吃相難看”的罵名。
從商業運作上看,雖然視頻內容的貼片廣告、植入廣告等不招用戶待見,但從實踐來看,未來僅憑單一的會員模式,難以支撐當前平臺的高昂的內容成本。而如今,愛奇藝已經主動取消了超前點播的業務,又少了一個“輸血”的途徑。
爆款綜藝被叫停,超前點播被取消,廣告營收增長疲軟,最大的股東百度自顧不暇,很難說愛奇藝此刻的遭遇,究竟是哪一個原因更占主導,但在各種的作用下,愛奇藝的虧損一步一步擴大。
回顧愛奇藝近兩年的戰略,頗有一種“費力不討好”的意味。作為一個內容平臺,愛奇藝一直緊跟著流行,在粉絲經濟下投其所好。但他們太渴望流量,又太渴望變現,但最后可能被討巧的戰略反噬,落得一地雞毛,甚至積重難返。
03
視頻網站們的出路在哪?
實際上,國內各大長視頻平臺能夠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優質資源的內容庫,它們多數來自于傳統院線電影,以及國有電視臺體系下的大量的劇集版權,這是整個國內外影視產業幾十年的積累。
因此,愛優騰們要想打破僵局,勢必還要回歸到產出優質的內容上來。
作為新興力量的代表,愛奇藝曾打破了電視和院線等單一渠道,開辟了廣告模式之外的付費內容,在國內,愛奇藝絕對是長視頻領域的先行者。
而在內容質量上,愛奇藝去年剛推出的迷霧劇場連續打造出了年度爆款劇《隱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自制綜藝《奇葩說》《向往的生活》《樂隊的夏天》《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等都收獲了不錯的口碑。
因此,愛奇藝不是沒有內容,不懂內容,只是戰略制定方向有偏差,戰略調整不夠果決。這一點,愛奇藝或許還要多和自己的對標者奈飛(Netflix)學一學。
圖/魷魚游戲截圖
今年,奈飛制作反烏托邦題材的韓國連續劇《魷魚游戲》,一開播便一炮走紅。僅月余,其收視人群突破1.17億人,成為了奈飛平臺歷史上觀看人數最多的劇集爆款,也在全球范圍內成為了一部現象級劇集。
而實際上,這部劇的制作成本只有2140萬美元,相當于每集240萬美元,但帶來的價值超過40倍——約8.91億美元。
更重要的是,《魷魚游戲》扭轉了奈飛付費用戶遞減的局面。在今年二季度,奈飛“折”在付費用戶的指標上:第二季度里,奈飛僅增加了154萬付費用戶,成為史上最少的季度凈增。
但三季度,奈飛的流媒體付費用戶凈增438萬,超過市場預估的372萬,也遠超上一季度的凈增154萬。其中,亞太地區增加了220萬,成為了最大貢獻者。
作為后起之秀,奈飛和愛奇藝一樣也經歷了外部購買版權的早期階段,但從2013年,奈飛開始發力劇集自制,并相繼推出了《紙牌屋》《女子監獄》《破產姐妹》《毒梟》《絕命毒師》《超感獵殺》《馬男波杰克》《王冠》等優質劇集,多次斬獲全美大獎,且實現了IP的多季連續運營。
毫不夸張地說,“奈飛自制”已經成為了品質的象征,而這也正是奈飛持續拉新和留存用戶的殺手锏。
因此,觀眾并非對付費內容不感冒,他們只是對不夠優質的內容付費意愿比較低。愛優騰們必須認識到,靠燒錢解決不了的問題,未來也不可能解決,構建自身發展的正循環,解決“質平價還高”的難題,才是當務之急。
商業就是如此。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