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關店、預虧,新消費走下神壇
融資、開店、提高估值、擴張,即將疊滿技能的新消費,開始遭遇各種意外。
2月18日,據《中國企業家》雜志報道稱,墨茉點心局在春節前進行了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將從過去以打造品牌為中心,轉型為以運營為中心,裁撤了比例高達40%的品牌員工。此外,公司的財務、人事部門也出現了人員變動。
而就在前一天,文和友也被曝出裁員。據“快消”報道,多名文和友員工爆料稱,文和友已于年前啟動一輪大面積裁員,有部門被裁人數超60%以上;年后,新一輪的裁員工作仍在繼續。
裁員的消息曝出后,墨茉點心局和文和友先后進行了回應。
墨茉點心局創始人王瑜霄就裁員消息稱,裁員消息不屬實,“只是正常的部門調整,我們還在大量招聘中。”
文和友也表示,沒有大面積裁員。裁員涉及幾十人,公司目前有上千人,不屬于“大面積裁員”。原因是有些項目不做了,新的一年進行微調。目前新增的項目也在招聘中。
但這些回應并沒有緩解外界對新消費的焦慮。
更早之前,新消費賽道中,部分網紅品牌已現頹勢:喜茶部分產品降價后,被曝裁員30%;茶顏悅色高管與員工群內開撕,自曝疫情期間月均虧損2000萬,而在此之前已經臨時關閉87家門店;已經上市的奈雪的茶,日子也不好過,2021年下半年就關停了10家門店。
2020年,新消費賽道趨熱,目前活躍在咖啡、新茶飲、寵物、漢服、餐飲、化妝品、潮玩等行業的多數品牌,在這個階段完成了初始的幾輪融資。到了2021年,這個賽道中,除了投資機構外,互聯網大廠也先后扎進新消費賽道,過億級的融資更是成為常態。如,和府撈面,在2020年11月,還是4.5億,到了2021年7月,已經逼近8億;如,漢服品牌十三余,在2021年4月完成的A輪融資,已經過億。
另外,多個新銳連鎖咖啡品牌單店獲高估值。如Manner歷經多輪融資,估值超30億美元(298家),單店估值達1007萬美元;M Stand 估值達40億人民幣(6億美元,87家),單店估值達690萬美元。
融資熱、開店快、渠道全,這些基于“新人、新貨、新場”理論改造而來的新消費,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估值神話。這些獲得了大量資本青睞的新消費品牌,如何留下來,能成為時間的朋友,將是下一個至關重要的命題。
01
跌下神壇,集體入冬
春天來了,曾經光鮮的新消費品牌們卻集體進入了“倒春寒”。
最近的一則消息,來源于曾經的“頂流”文和友。近日,有報道稱,“文和友員工爆料,文和友已于年前啟動一輪大面積裁員,有部門被裁人數超60%以上;年后,新一輪的裁員工作仍在繼續。”
對于裁員情況,2月22日,文和友回應媒體稱:“沒有大面積裁員。裁員涉及幾十人,公司目前有上千人,不屬于大面積裁員。裁員原因是有些項目不做了,新的一年進行微調。目前新增的項目也在招聘中。”
雖然文和友正面回應了裁員問題,但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裁員風波只是文和友“頹勢”中的一環,這家餐飲界“頂流”早已光環不再。
提起文和友,外界對于其的印象停留在很少走出長沙的網紅品牌。2011年誕生于創始人文賓之手,從最初賣炸排骨的小攤起步,數年間相繼拓展了龍蝦、香腸、臭豆腐等品類,造就了超級文和友的火爆。2021年4月2日11點,深圳文和友店正式開業時,上演了烈日下超長隊伍延伸到大馬路上的盛況,甚至有網友曬出排號單,顯示已排到5萬多號。
文和友還從長沙、廣州、深圳,開始進軍南京。
然而,出走后的文和友已經遭遇水土不服。去年下半年,廣州、深圳的“超級文和友”雙雙改名,分別為“廣州文和友”和“老街蠔市場”。
據了解,由于廣深人民對于文和友的熱情只持續了幾個月,隨著客流下降,早期的商戶例如廣州的風筒輝燒烤、無影腳陳氏盲公丸,深圳的老東門李記百貨等,都陸續離開,而深圳文和友則出現二十余個商戶未按時營業,收到了文和友的違約告知函,之后遭遇停水停電、店面圍蔽,被迫清退。
對于緊緊綁定“長沙”標簽的文和友而言,文和友的商業集群本地化,并不好走。
無獨有偶,在文和友裁員風波的數天前,被稱為“烘焙界喜茶”的新中式點心品牌墨茉點心局,以及喜茶本尊,都爆出裁員消息。
前者被報道在春節前進行了一次組織架構調整,從打造品牌為中心轉型為運營為中心,因此裁掉了比例約40%的品牌員工,此外,財務、人事部門也出現人員變動。喜茶同樣被曝大規模裁員,涉及30%員工,其中職能部門裁員嚴重,門店拓展部門被裁50%,部分部門全裁,同時,還存在無年終獎或年終獎“延期發放”的現象。
雙方也都很快予以否認。墨茉點心局創始人王瑜霄回應,“只是正常的部門調整,我們還在大量招聘中。”喜茶則表示,“年前少量的人員調整為基于年終考核的正常人員調整和優化。同時,員工的年終獎也均已根據績效表現,于春節前正常發放至員工手中。”
除了“裁員潮”風波,高端茶飲的成本問題也伴隨著奈雪的茶財務數據的公布凸顯。
2月8日,奈雪的茶發布盈利預警,預計2021年將錄得收入約42.8億元至43.2億元,錄得經調整凈虧損1.35億元至1.65億元。這已是其連續四年出現大額虧損。實際上,自2021年6月上市至今,奈雪的茶股價從每股19.8港元的IPO發行價,腰斬至每股6.99港元(截至發稿)。市值較發行之初的340億港元,跌至如今的119.9億,跌幅超60%。
內卷的新茶飲,還掀起了價格戰。1月,作為價格“天花板”的喜茶悄然降價了,部分產品價格下調1~7元不等,甚至于,降價之后首次出現了10元以內的純茶產品。喜茶之后,奈雪的茶多款茶飲產品也出現了大幅降價,其中,產品價格最低的茶飲和咖啡售價都僅為9元。
兩家頭部明星品牌下調價格,引發熱議。進入更為激烈的低價價格帶,原本就內卷的新茶飲,又將是一場風雨。
再往前數的兩個月,茶顏悅色則自爆疫情期間月虧損達到2000萬,并在2021年三次閉店。
裁員、閉店、虧損、調價,“風口”上的新消費,正在跌下不敗的神壇。
02
單店估值過億勝舊顏
就在半年前,這些品牌都是風光無兩的“頂流網紅”。
我們曾在總結大廠圍獵新消費時發現,2020年開始頻繁通過戰略投資、股權投資、并購等方式進入新消費領域,到了2021年,每輪融資過億的情況便越來越常見。
比如,2021年4月、6月,文和友接連收獲兩輪融資,獲得紅杉中國、IDG領投等青睞,數億元融資過后,文和友估值達到了100億元,成為國內估值最高的新消費餐飲文化公司之一;2021年7月,喜茶完成D輪融資,金額為5億美元,據稱估值達到600億元;2021年1月,奈雪的茶完成超1億美元的C輪融資后,估值為20億美元,在招股期間更是認購火爆。
2020年也是被廣泛認為是中國新消費品牌投資的元年。這一年,投資機構密集入場,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當年消費賽道平均投資額達1.05億元,高于1億元的全行業平均值。
不少品牌,在此期間,實現飛速發展,墨茉點心局便是其中典型之一。
相較于其他新消費品牌,墨茉點心局是真的新,2020年8月才在長沙開出首店。而自2020年6月創立至今,墨茉點心局共完成五輪融資,分別是2020年6月窄門集團和零拾的種子投資,2020年9月源來資本和番茄資本的天使輪,2021年4月清流資本、元璟資本、源來資本、日初資本的Pre-A輪,2021年6月今日資本的A輪以及同年9月由美團龍珠獨家投資的新一輪數億元融資。
彼時,在消費賽道炙手可熱時墨茉點心局被十分看好,《零售氪星球》曾引述一位認識墨茉點心局創始人的知情人士稱,“這個國潮點心品牌已經熱到資本很難進去的地步。”
“10個月的時間估值翻了500倍,營業額大概六七個平方能做200萬。”參與孵化墨茉點心局的番茄資本創始人卿永透露過一組數據。到了2021年9月,墨茉點心局的總估值已經升至20億-30億元。而當時,其長沙門店數量為25家左右,由此推算,單店估值已到1億元。
單店一億,不可謂不高。按照喜茶600億的估值對應800+的門店,單店估值僅約7000萬;奈雪的茶目前市值120億元港元(97億元人民幣),對應800+的門店,單店估值則約1200萬。成立僅2年的墨茉點心局,單店估值已經遠超“前輩”。
此類高估值的情況,在去年并不少見。同樣在過去兩年爆發的咖啡行業,多個新銳連鎖咖啡品牌單店均獲高估值。
平安證券研究所曾測算,Manner歷經多輪融資,估值超30億美元(298家),單店估值達1007萬美元;MStand估值達40億人民幣(6億美元,87家),單店估值達690萬美元;TimHortons中國擬上市,估值16.88億美元(335家),單店估值達504萬美元。與星巴克1330億美元的市值(33833家)、單店估值393萬美元的情況相比,這些新銳連鎖咖啡品牌單店估值更高。
這些高估值,正在去泡沫。
03
走到岔路口
瑞幸撕開了咖啡的裂口,讓一直不被看好的咖啡行業在2021年等來了高光時刻。
據深圳晚報報道:2021年8月,資本對于咖啡領域的融資"熱情高漲",一個月時間內,咖啡領域就發生了三輪融資,SEESAW咖啡宣布完成過億元A+輪融資;M Stand咖啡獲得超5億元B輪融資;時萃咖啡宣布完成近億元新一輪融資。此外,2021年該賽道已發生約21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超46億元。
咖啡賽道只是新消費的縮影。
近兩年,資本涌入新消費,咖啡、小面、新茶飲、烘焙等餐飲領域快速開店成為常態。相比其他行業,這些新消費中得意快速規模化的行業,護城河薄弱,容易從0到1,同相比其他如服務、藝術、影視、家電等行業,2021年快速崛起的餐飲、酒店、醫美、化妝品等行業,在成為新剛需之外,更容易標準化。
規則的改變,來得比想象中更快,但這無需驚慌。
2月17日,也就是文和友被曝出裁員的同一天,鹿角巷發布了一份聲明。聲明中表示,由于我們來自中國臺灣對大陸商標注冊不詳,在商標注冊過程中讓假店鉆了法律空檔,導致喜愛我們品牌消費者喝到假鹿角巷,并造成市場混亂。
在此之前,鹿角巷花一個億打假7000家山寨店,已經上了熱搜。
餐飲老板內參在文章中寫到:先是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報道了“網紅奶茶花1億元打假7000家山寨店”,受到多方熱議,沖上微博熱搜第一。
而這樣的故事,在新茶飲里,不是第一次發生。
2016年,因廣東各個城市出現了大量了山寨“皇茶”店鋪,喜茶創始人聶云宸放棄了“royaltea皇茶”的商標,將品牌名改為“喜茶”。而后,喜茶便再次復刻了皇茶的火爆,甚至在后期躋身于新茶飲第一梯隊,近期還頻繁被傳出ipo的消息。
鹿角巷億元打假、喜茶被迫改名,兩個商標注冊引起的風波背后,除了護城河薄弱問題外,更多的是邏輯規則在改變。
科特勒咨詢集團中國市場負責人曹虎曾表示:“新品牌正在從早期的種草,逐漸向種樹演變。新品牌不僅僅意味著產品的高銷量和高轉化,也需要基于打造品牌價值壁壘。”鐘薛高創始人林盛提到過類似的觀點,“品牌=網紅+時間”。
那這些網紅新品牌,如何渡過早期的種草期,將速生速死的流量沉淀為價值?
“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這是雷軍風口論中流傳最廣的一句。事實上,雷軍講的可能只是產業周期中的創新階段。當周期發生改變,來到下一步,曾經打遍天下的不敗方法,不知什么時候就會走不通了。
根據消費行業不同時間段行業集中度來切割,目前的新消費行業可以劃分為創新期、規模化、集中期和成熟期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如同新消費賽道的生命周期。
國海證券研究所認為,創新期更適用于賽道布局戰略,邏輯來源于新品野蠻生長,滲透率快速提升,進而拔高該賽道的估值。當賽道進入規模化階段,行業空間和格局已經初步形成,更應關注公司打法,卓越的公司品牌集中度與市占率提升,擠壓落后公司出局,即公司邏輯大于賽道邏輯。
誰都想和時間做朋友,但他并沒有那么多朋友。處于創新期的新消費們,抓住了好的機遇。
文和友們已經走到了岔路口,但未來的路,看起來并不好走。
參考資料:
《新消費研究之咖啡系列報告:歷經變遷終迎花開,觀咖啡市場風起云涌》,中國平安
《新消費系列:哪些新賽道可以布局?》,國海證券
《2022,“新消費”重構再出發》,國金證券
《年輕人和投資人排隊去買「墨茉點心局」,新烘焙是茶飲后的新風口?》,零售氪星球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