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巴渝”北京、重慶門店關閉 陸正耀難造“瑞幸式神話”?
開業不到半年,陸正耀的趣巴渝(原趣小面)在北京門店“全部關閉”。
作為瑞幸前董事長的第二次餐飲創業,他曾想復制“瑞幸神話”,1年就全國開出106家門店,估值10億,欲融資1個億。
但沒想到正式運營不到3個月就被迫轉型,“改名”趣巴渝后卻沒能“改命”。
時隔不到半年,職業餐飲網記者發現,趣巴渝在北京、重慶、杭州等地的門店陸續全部關閉。
難道陸正耀真的放棄了“趣巴渝”,第二次餐飲創業夢碎?
01
轉型半年不到的“趣巴渝”,
北京、重慶等地門店全部關店
瑞幸前董事長陸正耀的餐飲第二次創業,一直備受關注,閃耀在聚光燈下。
從第一家面館匆忙開出,趣小面的步伐就顯得有些許倉促,也一直不被業內人士所看好。
正式運營3個月,趣小面不僅改名“趣巴渝”,還從小面為主打,融入了新的產品線,火鍋煲、冒菜。
而就當大家都在懷疑它能否打破趣小面的瓶頸,跑出自己的餐飲模型時,職業餐飲網記者發現,趣巴渝在全國各地的門店正在慢慢關閉。
北京、重慶、杭州等地門店已經全線關閉
職餐記者發現,北京的趣巴渝小程序已經不能點單,而看點評網站才意識到,趣巴渝的所有北京門店都已經是關閉歇業狀態。
除了北京它的大本營,重慶開出的3家門店,杭州的1家門店也都已全線關閉。
而其他區域也在陸續關店,蘇州、武漢、深圳、天津僅剩1家,廈門、濟南、南京保有2家門店。有數據顯示,趣巴渝差不多在年后關掉20多家門店。趣巴渝正悄無聲息的在慢慢縮小布局。
而就算留存的門店,也客流稀少,點評評分也不高,大多都維持在3.6分左右。
加之疫情對部分區域的影響,很多門店剛開沒多久,就面臨關門。
02
餐飲第二次創業7個月后,
陸正耀夢碎“趣小面”
“半年之后再看,一定是一地雞毛”
“死得更快,更加不倫不類”
“從取名開始就犯迷糊,定位不清,沒有拳頭產品,做資本的做餐飲不靠譜”
……
從趣小面問世開始,就一直在風口浪尖之下,因為在它身上能夠看到瑞幸前董事長陸正耀的餐飲野心。
畢竟是這位大佬在餐飲的二次創業,大家都在期待瑞幸式奇跡能夠發生在其他餐飲賽道,也在等待這位大咖創新出新的模式以借鑒。
但趣小面在正式營業的3個月后,就被迫改名轉型趣巴渝,用“面+火鍋煲”試圖力挽狂瀾,但天不遂人愿,趣巴渝似乎如今也沒能逃過關店的命運。
1、剛開業就拿下14城64家店,估值10億要融資1個億
趣小面的出場可以算得上是“明星”出道,有瑞幸前董事長陸正耀的背書,有資本的支持。
所以在開店布局上,剛開業就鎖定北京、重慶兩地同時2家店開業。
而且剛開始就布局14個城市,共拓展64家門店,比如北京9家、重慶3家,沈陽7家,成都5家門店。
主打板凳面,人均30元,門店還沒正式營業,就有一套很成熟的1000人團隊自研發點餐“小程序”。
而且開店不到兩個月,陸正耀就準備為趣小面融資一個億,20多家門店估值就10億元。
華麗出場,但是并沒有延續它的火爆,正式營業3個月后,就被曝“熬不住了想轉型”。
因為鎖定“小面”品類取名,覆蓋面太窄,小面又過了“風口”,沒法借勢,面的市場又是“碎片化”的,競爭力弱,再加上像是遇見小面、陳香貴、張拉拉等頭部品牌競爭對手碾壓。
沒有價格補貼,又稍微貴一些的趣小面,沒能像瑞幸一樣野蠻生長,被逼著創新轉型尋求生路。
2、“小面”路不通轉型“趣巴渝”,改名卻沒有“改命”
陸正耀想要靠融資,實現大規模擴張而后占領城池,但是咖啡的資本故事好講,面的賽道給了他沉重一擊。
融資不成,面的這條路不好走,只能另改他法。
就這樣正式運營不到3個月的趣小面要改名換命,試圖增加新的品類讓產品線變豐富。
但“煲”這個品類更適合社交氛圍,當初的趣小面是以快餐業態為主,環境和體驗都是按照快餐場景去做,包括店鋪選址、裝修、顧客體驗,整體支撐不起“煲”的小正餐價格。
很多顧客還是依舊對趣巴渝“不感冒”,陸正耀依舊未能打破趣小面之前的僵局和窘境,各地門店陸續被叫停關閉,尤其是當時北京、重慶最先建立的大本營。
就這樣,趣巴渝慢慢成為了陸正耀的“棄兒”。
3、高舉高打的餐飲資本化運作之路,在“面”這樣的賽道走不通
“比融資、拓店更重要的,或許是如何做出一碗讓顧客滿意的面”。
當初瑞幸能夠走出來,是因為他用新模式找到了新賽道,靠著離顧客近、咖啡不輸星巴克,再加上補貼實惠,打開了自己的市場。
雖然小面和咖啡一樣,服務的都是白領客群,但是咖啡多少帶點情調,小面卻是日常快餐剛需。
陸正耀最開始想要通過“高舉高打”的方式,大規模鋪開趣小面占領一席之地,卻沒想到人均30+的小面并沒有獲得顧客的心,反而會讓顧客重新審視一碗面的價值感。
而近兩年,資本確實愛上吃面,無論是和府撈面、陳香貴、馬記永都先后被資本看好,拿到不小數額的投資,但是與這些大品牌對比之下,趣小面沒有突出點、沒有特色、更沒有客群基礎,當然融資之路也充滿坎坷,并未成功。
小面不比咖啡,留給陸正耀的發揮空間很小,而資本運作之路受阻,也讓剛剛誕生7個月的趣小面轉型之后,依舊面臨活不下去的風險。
職業餐飲網總結:
陸正耀在用7個月的時間,通過“趣小面”在餐飲賽道試錯。
他的試錯也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餐飲是一門“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欲速則不達的生意,需要長時間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去打磨。
尤其是如今顧客嘴越來越“叼”,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加之疫情外部催化。
高舉高打的資本規模化之路,在餐飲業越來越難實現了。
你如何看待如今趣巴渝的大規模關店?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