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讀書筆記3:價格優勢只屬于有成本優勢的人
編者按:
《大道至簡——德國零售巨頭ALDI管理法》第一次系統性地介紹了德國零售巨頭ALDI折扣店的管理思想和經營實踐。由于ALDI拒絕傳播的傳統,這幾乎是全球深入討論ALDI模式和做法的唯一書籍,本書作者曾經擔任ALDI管理委員會成員。
本書深入探討了“ALDI系統”是如何獲得巨大成功的,給中國零售業帶來諸多啟示。美菜網高級副總裁王玉雄閱讀本書后感觸頗深,并將心得整理成讀書筆記,聯商網將連續三期推出其所寫的《大道至簡》讀書筆記 ,分享給聯商網友。如需要閱讀全書內容,請通過文后鏈接購買《大道至簡》和《ALDI資料匯編》。
以下為王玉雄《大道至簡》讀書筆記第三篇內容:
十一、
聰明的管理者知道,最好的方法一定是來自一線員工,所以在做決策時盡可能多地聽取一線員工的聲音,而非來自高級顧問或咨詢公司的紙上談兵、理論的、宏偉的建議,也非來自于各種復雜的、云山霧罩的數據分析。任正非說過,讓能聽到炮火的員工做決定,也正是此意。
沉迷于大量數據中,是很多公司的通病。當然,數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只分析數據,卻不能給出解決方案,那只會對著數據咆哮,對工作毫無指導作用,那為什么還要花人工和時間去分析它呢?反而增加了組織和職責的復雜性,卻于結果相距甚遠。
很多公司成立了所謂數據共享中心,集中處理各種數據,看起來減少了各下級部門的人工成本,但沒考慮到,最終解決問題的仍然是各個部門。各下級部門拿到商業分析的數據后,再次解讀、消化,反而增加了時間和精力的浪費,也失去了自己解決問題的動力和激情,而只能被動地接受總部所謂的“必須改善不良數據”的要求。將問題解決在最小的作業單元,難道不好嗎?總部能有精力管到每個部門的每個數據嗎?
認真思考一下,就能得出和阿爾迪一樣的結論,數據的數據會產生更多的數據,迷戀數據就會失去用數據來解決數據的陷阱中,對于顧客為什么購買而一無所知。
數據越多,越容易讓人失去方向,特別是對一線員工來說,更是這樣。一線員工只需要踏實地做好每天的本職工作就行了,每天一輪數據的狂轟亂炸,只能讓員工無所適從,從而為了追求所謂好看的數據,或疲于應付,或弄虛作假,哪里還有時間去服務顧客?
DPP直接產品盈利法將很多企業帶到坑里,就是過于迷戀數據的典型表現。對顧客來說,需要的是價廉物美的商品,超市的各種成本和費用與我何干,各種的成本攤到每個SKU中更是莫明其妙,你的成本高就一定要顧客來承擔嗎?
這正是典型的鴕鳥行為,不想辦法優化費用和成本,而是搞些復雜的計算來分攤。分攤了就沒有成本了嗎?分攤了成本就下降了嗎?用掩耳盜鈴來掩蓋管理的無能。
數據復雜化還有個表現,就是很多企業慣用的預算、預測、目標……不是嗎?哪個企業不是年底前的幾個月就開始搞這些名堂,如果不搞,似乎下一年的工作就迷失了方向。如果數據和預算能解決問題,那公司就需要留個數據分析部門就是了。無論預算和目標制定的再漂亮,難道企業的安全了嗎?
當然,數據是必需的,但不要搞的那么復雜。阿爾迪的聰明就在于此,不制定目標,但要和標桿門店的實時數據比,尋找差距。因為標桿門的數據是真實的,標桿門店能做到,為什么自己做不到呢?如果制定了所謂的預算,可能的情況就是,市場行情好了,即使不努力,目標也能輕易完成,員工躺贏;市場行情不好,再努力也不能達成目標,那干脆躺平。市場行情瞬息萬變,總不能天天修改預算吧?
要數據,更要獨立思考,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商業即人性,而不是冷冰冰的數據。數據越少,越容易做判斷,對管理者的考驗是,把數據簡化,再簡化,成為讓員工明白并能自我改善的數據,而不是把員工繞暈的、體現自己“強大的數據分析的牛X能力”。
也許給了阿爾迪過多的譽美之詞,但的確如此,它的很多做法也許與多數“企業家”的想法大相徑庭,但正是因為它的特立獨行使它成為世界上最牛X的零售企業,至少目前是。當然,它的成功源于組織與眾不同,那些位高權重者總想讓自己成為衡量一切的標準,這已是司空見慣。
但僅有三五個人的阿爾迪管理委員會,理性而高效地做決策,并且將權力分享給下屬,讓每個員工都成為當家人,成為菜販子,這考驗的不僅是創始人和管理委員會的胸懷和格局,而是他們對商業本質的深刻理解,更是他們價值觀的體現。如果要給阿爾迪的管理委員會打個標簽的話,那就是“最懂商業的一群人”。
小結:
74、用一線實際工作代替理論性管理工作:一線員工做決策的正確率會更高。
75、踏實干才能產生創造力:實戰才是做決策的依據,而非數據。
76、直接產品盈利法:零售商盈利不盈利,與顧客毫無關系。
77、關注重點:與其花時間過度分析,不如花時間解決重點問題。
78、標桿管理 :表現最好的門店就是標桿,對標它簡單又現實。
79、要大數據,還是要獨立思考:不缺數據,而缺思考。
80、年度預算的價值:復雜的做預算和分析數據占用了太多時間。
81、關于具體案例的決定:深入討論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案。
82、管理委員會:阿爾迪簡單而高效的最高決策機構。
83、創始人的權限:創造人也有缺點,讓組織在執行中修正缺點。
84、組織的特點:放權、自主、執行、結果。
85、組織特點小結:明確目標、放權、監督、減少數據、自主決策。
十二、
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經營原則,但為什么有的企業成功了,有的失敗了?世界上所有的商業模式、經營原則、管理理念都肉眼可見,屈指可數,大同小異,并沒有哪家企業具有獨一無二的經營秘笈。結果的大相徑庭,原因很多,但最核心的仍然是能否通過運營能力,取得成本優勢,保持成長領先。
世界上成功的大企業無不如此,包括沃爾瑪、亞馬遜、戴爾等,當然阿爾迪更是將成本做到極低的典范,與其說這些企業的錢是掙來的,不如說是省來的。因為不論哪個行業的競爭,拼到最后,拼的就是成本,這考驗的是企業的綜合能力。低成本,商品在取得同等毛利率的情況下,售價就可以定的更低,就能提升產品的競爭力,這不僅關乎企業的銷售業績和市場份額,更關乎企業的品牌和口碑。
為了降低成本,那些世界級的品牌公司,如耐克、阿迪、可樂,甚至公司僅保留品牌,或者寥寥無幾的核心部門,而將其它的業務一律外包,這樣可以把人工成本、運營成本、管理成本、辦公室租金等節約下來。這些企業的發展之路,就是品牌價值提升之路和成本下降之路的結合。
阿爾迪的成本領先無疑是它取得成功的關鍵,雖然無數的企業效仿阿爾迪有限品類、良好質量和低價銷售的策略,或多或少地也降低了成本,但距阿爾迪追求低成本的苛刻程度仍有距離。
成本領先的有效方法,有限的SKU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仔細思考,有限SKU是具有成本上的杠桿作用。表面看,SKU只占據了門店的貨架空間資源,似乎對節省成本的作用沒有那么神奇的效果,但如果從整個供應鏈的角度來看,就能看出其中的奧妙。
SKU少,減少了顧客的選擇時間,體驗會更好;節省了員工的補貨時間,減少了員工盤點的時間,減少了管理的復雜度;再往上看,減少了采購人員和供應商的溝通時間,供應商減少了生產線,減少了開模費,員工減少了商品信息錄入的時間,質量部門減少了質量檢測的費用……每增加一個SKU,供應鏈的每個環節的復雜度都會上升,這意味著每個環節的成本都會上升。如果看不透這一點,需要學習一下供應鏈的相關知識了。
與其它競爭對手對商品定價策略不同的是,它追求的是最低定價原則,而不是競爭對手的“在低于對手的情況下將售價定到最高”。阿爾迪的這種對高毛利的克制贏得了顧客的復購和口碑,不論是窮人還是富人。因為在它看來,顧客無非就兩種,一種是必須省錢的人,另一種是喜歡省錢的人,無論哪種人,誰不希望買到好品質低價格的商品呢?
每家公司都講客戶體驗,無論使用的手段多么高明,有什么比“省錢”的體驗更好呢?與其花大量的時間,投入大量的人工研究那些很炫的“體驗方法”,不如把時間和人工省下來,踐踏實實地把成本降下來。很多企業就是這樣,寧愿多雇傭員工研究一些嘩眾取寵的東西,也不愿把人工省下來讓顧客受益。
數字能阿爾迪成本領先的結果,它的商品售價平均比沃爾瑪低20%,比其它零售商低30%,而且質量在多次的市場對比中,均表現優異。
該省的省,該花的花,這就是阿爾迪的智慧。在人工方面,員工的工資比其它零售商要高一大截,因為工資高,對員工才是最好的激勵,否則,憑什么老板的夢想和情懷要靠員工完成呢。當然,阿爾迪員工的辛苦程度也要超過其它零售商,商業社會,每分錢都有它的價值。
另一個肯花錢的地方,就是質量上。它不厭其煩地在多個環節對商品質量進行例行檢查或突擊檢查,就是要保證商品的品質。在質量問題上從不讓步,以至于它的自有品牌在與那些一線品牌商對比時,幾乎不相上下。做法其實很簡單,質量對標一線品牌,先把質量搞好,然后在質量穩定的情況下持續優化商品成本。
質量贏得口碑的原因之一,也是因為它只經營了600個左右的SKU,所以讓采購人員有足夠的精力將質量管好,只放一只羊和放一群羊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而這600個左右的SKU也不是阿爾迪硬砍下去的,因為它知道,顧客日常需要的SKU就那么多,只要滿足顧客日常必需的商品就行了。誰買牙膏時,一次會買十幾個品牌的牙膏呢?
說到牙膏,阿爾迪的“牙膏哲學”值得學習。超市的員工多數是家庭主婦,也是家庭的購物主力,她們對商品的敏感性無人可比,對商品的質量和價格當然有絕對的發言權,所以阿爾迪在決定銷售何種商品時,她們發揮了“意見領袖”的作用,而不是僅靠采購就可以決定采購何種商品。這種做法,比在辦公室拍腦袋、市場調研、大數據分析要靠譜的多,雖然看起來不那么“洋氣”。讓能聽到炮火的人做決定,員工得到這種信任后,對做好這份“辦公室人員才能做”工作不移余力地投入。這就是阿爾迪的“牙膏哲學”。商業,感性往往比理性和數據更靠譜。
小結:
86、制定銷售政策的原則:成本領先,低價銷售。
87、隨時隨地保持低價:最低定價原則。
88、價格大戰:市場份額競爭的唯一武器就是價格。
89、總是把質量放在首位:質量是1,價格是0,沒有1,0再多也沒用。
90、咖啡中的頭牌:自有品牌,當然要做取最好。
91、消費者關注產品質量:自有品牌=質量過硬=公司口碑。
92、嚴格的質量控制:SKU少,才能把每個SKU的質量管控好。
93、600個SKU成就一家公司:只賣生活必需品。
94、牙膏哲學:讓作為家庭主婦的店員在品類選擇中做決定。
95、適可而止:把有限的SKU做精可以讓顧客選擇更容易。
十三、
阿爾迪的“牙膏哲學”讓超市的一線員工也能在商品的選擇上有一定的評語權,而不像其它公司那樣由采購說了算。這種做法無疑會讓品類規劃和SKU更合理,因為更接近從顧客的角度做出選擇,我們都知道,顧客的購買才能產生商業價值
更多的零售企業與其說是采購人員決定銷售何種商品,不如說是由供應商決定。由于零售商的急功近利,每年需要一份好看的財務報表,以及采購人員要得到一個好的績效考核來提升自己的收入,所以大家就找到一條捷徑,即,哪個供應商提供的贊助多,就上架誰的商品,條碼費、新品上架費、周年慶費、節慶費、新店支持費……在渠道為王的時代,加上供應商也需要提升業績和推出新品的需求,兩廂情愿的事情一拍即合。而在這個過程中,顧客是否真的需要這種商品,那是以后再說的事情,如果銷量不好,退貨就行了,大不了找個“顧客不買”的理由誰也無可辯駁。
理性告訴我們,商品的選擇應該站在顧客的角度。然而,不通過銷售商品,供應商就能送上白花花的銀子,這樣的誘惑有幾個人能抵擋?殺雞取卵的行為可以立竿見影,但想成為百年企業卻是自斷前程。
根據顧客需求,阿爾迪會和供應商一起開發商品,并努力做到質量和成本的極致優化,如果著眼于長遠、著眼于顧客,其實在零售商和供應商之間很容易達成共識,只有商品銷售出去了,大家都能賺錢,否則,利潤從哪里來?當然,這需要零售商對“快錢”的克制,也需要供應商“把錢用在提升質量和降低成本上”。這當然需要雙方有共同的理念和長遠的眼光,夫唱婦隨才能美滿和諧、白頭到老。
阿爾迪與供應商的和諧關系,為它贏得了極佳的口碑,許多和它合作的供應商隨著阿爾迪的成長而成長為大型公司。由于雙方的友好關系,供應商沒有任何除商品成本之外的額外費用,所以不但能提供最低的成本價給阿爾迪,還盡其所能提供了其它方面的支持,比如阿爾迪的專職采購只有6個人,就管理了600個SKU,如果沒有供應商的支持,這顯然而以辦到。
阿爾迪和供應商的合同是一年一簽,這樣保證了雙方能及時調整質量、價格等條款。這對雙方都有利,盡管對供應商來講,希望長期和阿爾迪合作,能簽長期合同,但在阿爾迪看來,一年期的合同對雙方都有利。它不希望供應商完全依靠自己,也不希望自己的某個單品完全依靠供應商,否則不論哪一方出現了經營上的問題,都會對另一方造成巨大的影響,也就是“不能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雙方的合同一旦簽定,那在合同期內是不會有任何條款的變化,這就是對契約精神的考驗。任何一方言而無信,缺乏信譽,最終都會付出巨大的代價。不像一些零售商和供應商,合同條款變來變去,中間三番五次討價還價,花費了太多的溝通時間,更造成對合同嚴肅性的傷害。即使阿爾迪覺得自己吃虧了,也絕不會秋后算賬。
至于供應商最看重的結款問題,在阿爾迪根本不是事兒,因為它要確保供應商的正常經營。否則,供應商的日子不好過,就可能在質量上偷工減料,或在其它方面玩貓膩,最后會兩敗俱傷。這完全不同于國內的一些零售商玩的花招,為了自己好看的現金流,貨款能拖就拖。
小結:
96、決定成功的商業模式:以顧客需求決定要上架的品類。
97、有效顧客響應:顧客的復購和口碑是經營的試金石,其它都是虛的。
98、品類管理:品類管理的本質是為了迎合顧客。
99、廣告就是為了通報客戶:海報和廣告由員工完成,更接地氣。
100、傳單上的廣告信息:因為信任,所以忠誠,不搞噱頭廣告。
101、與供應商打交道的原則:建立信任,公平共贏。
102、改進談判,更加成功:雙方都希望長期合作時,談判才可能成功。
103、只有成本優勢才有價格優勢:價格優勢只屬于有成本優勢的人。
十四、
當然,合作并不總是那么完美,阿爾迪和供應商也會遇到質量不合格的問題、行賄受賄問題等,這些紅線一旦觸碰,那合作的機會就會渺茫。這種嚴格肯定是好的,所以雙方在簽訂合同時都異常重視,但無論如何,只有雙方都愿意在未來繼續合作時,談判才能成功,而不是當前精于算計短期的得失。
比如,對于一些供應商,會要求對生產線進行現代化改造,以使流程更加合理;對另外一些供應商,會要求減少廣告宣傳和明星代言以節省成本;對其它一些供應商,會要求合理裝車,以減少物流成本,等等。小米生態鏈不就是這樣做的嗎?合作才能共贏,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但更多的人只想自己贏或自己先贏,如果每個人都這么“聰明”地打自己的小算盤的話,結果一定是雙輸。
組織架構的精減,運營成本的降低,再加上商品成本的優化,這成為阿爾迪在市場上能保持價格優勢的基礎,因為,只有成本優勢才能形成價格優勢,價格優勢只屬于擁有成本優勢的人。每個公司都希望降低運營成本,但往往只是停留在“希望”上,或者口頭上。因為低成本的運營畢竟會帶來管理上的更高要求,比如會增加員工的工作強度或不便,需要員工突破傳統的做法來升級現有的流程等。其實,這些要求如果僅靠管理的辦法是很難湊效的,管理只是表面的。只有員工發自內心地想方設法控制成本,這些變化才有可能發生,這還要考驗公司的文化和價值觀了。
阿爾迪因為創始人節約的基因已注入公司,所以其節約的文化也滲透于員工的思想,在如何快速收銀,如何防止失竊,如何做門店的裝飾和陳列,物流細節的改造,維修成本的降低等方面,都有員工的智慧。阿爾迪員工的工資雖然遠高于其它零售商,但員工的效率是其它零售商的2-3倍,整體算下來,在成本是還是更劃算的。
阿爾迪的成功經驗早已不是秘密,在1953年的時候,創始人就講了他的經營理念,其它的零售商或者不屑一顧,或者想學但是執行不了。阿爾迪成功的最大特點,也許就是將看似復雜的事情做到了最簡單,比如,哪里的商品成本低,就去哪里找供應商,不管在哪個國家;物流成本精打細算,連擋風玻璃和輪胎產生的風阻也要考慮;對極簡SKU和毛利率的克制;對門店低租金的堅持和極簡裝修等,無一不做到極致。但對阿爾迪來說,它的字典中可能沒有“極致”這個詞,因為對零售企業來講,永遠沒有極致,永遠有進步的空間。
阿爾迪經營原則小結:
1、文化引領,把一切事情做到最簡單、從細節入手塑造公司;
2、極簡的品類結構,讓零售商成為顧客的代言人,幫顧客選擇最高性價比的商品;
3、永遠以顧客為導向,做出最有利于顧客的決定,這也是最佳的市場競爭策略;
4、公平對待供應商,因為雙方的利益是一致的,那就是共同服務好顧客大家才有錢賺。
小結:
104、世界上最快的收銀員:商品每一面都印上條碼可加快收銀速度。
105、防止失竊:防止損耗也是降低成本的方法。
106、門店內飾與商品陳列:裝飾和陳列一律基于商品高效流通的需要。
107、物流:門店和車輛都基于降低成本而設計。
108、維修工工作表:維保簽名,責任明確。
109、員工績效與生產率:雖然員工工資高,但人效更高。
110、門店的經營原則:一切把為顧客省錢作為行事準則。
111、經營原則小結:把看似復雜的問題做到最簡單,大道至簡。
十五、
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理性,是本書值得贊賞的地方,沒有一味地為阿爾迪唱贊歌。在這最后一部分,作者將阿爾迪新一代領導人所做的一些變革羅列出來,雖然對阿爾迪繼續在零售行業中獨領風騷充滿期待,但字里行情仍充滿了質疑。
熵增定律告訴我們,一切事物都將走向死亡,包括宇宙和人類,企業當然也不例外。企業想要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就需要反熵增,即做出創新和變革,打破現有結構。阿阿爾迪新一代的領導人無疑是這么想的,創新、變革聽起來是多么的令人激動,那些偉大的企業家不是天天都把創新和變革掛在嘴上嗎?
創新并非易事,否則人人都會成功,特別是在經濟和技術高速發展的時期,不論是形勢所迫,還是主動出擊,很多時候創新是找死,不創新是等死。當然,不管是社會、企業,還是個人,都需要創新精神,這是推動人類進步的源動力,不管成功還是失敗,創新精神都值得鼓勵。
也許阿爾迪的新任領導者應該看看《創新者的窘境》這本書,遵守創新的基本規律才能減少失敗的可能性,尤其是對于成功的企業更是如此。對創始人延續多年的“極簡”文化的創新,也許可稱之為破壞式創新,因為這改變了阿爾迪的基因,或者說動搖了阿爾迪的根基。
雖然顧客的需求更加個性化,購物渠道更加多元化,但對“價廉物美”的需求卻是不變的,如果增加SKU,導致管理的復雜度提升,繼而需要增加人手來處理這些事情,再需要更多的職能部門或系統來“提高效率”……這些無疑會導致成本的大幅度上升,這樣下去,就完全遠離了“低成本才有低售價”的方向。
只是增加SKU這一個動作,供應鏈的牛鞭效應就會立即顯現,各個環節的工作都要相應地增加從而導致成本增加。成本增加了,售價必須要升高,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為成本會吃掉利潤,售價的升高也會導致顧客的流失,當這些情況發生時,想讓顧客給出到阿爾迪購物的理由,那自然是很困難的事情。
這就導致了阿爾迪百年來的首次虧損。競爭的壓力下,阿爾迪創新的出發點可以理解并值得推崇,但創新者往往會陷入兩難的窘境,在創新力量與保守力量、破壞式創新和延續性創新、在現有和未來之間艱難前行。不論是阿爾迪還是顧客,都不希望看到百年嘔心瀝血建造的商業大廈出現危情。
正如聯商網CEO,也是《大道至簡》翻譯之一龐小偉先生所言:“因為我在喧囂中看到了商業的真相,阿爾迪是無法漏掉的”。我們希望這個商業真相能給所企業帶來啟發,推動商業發展,讓人類生活的更加美好。
回到商業的本質,每個企業都希望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但這真的很難,人類的商業歷史已有數千年,但百年企業屈指可數,失敗的企業不計其數。商業文明始終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照耀歷史,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不管技術如何發展,商業必將伴隨人類到永遠。
小結:
112、首次虧損:成本增加太多吃掉了微薄的利潤。
113、拓寬品類意味著什么:品類能帶來銷售增長,但管理的復雜度會帶來成本上升。
114、狂歡熱賣,非食品和食品促銷:熱賣背后,會帶來庫存的增加。
115、品類有限原則:不要試圖滿足每位顧客的需求。
116、混搭銷售:破壞了品類的簡單性原則會給顧客造成購買困擾。
117、70份報紙和雜志:銷售同質化的東西無法發揮自身優勢。
118、促銷與品牌:促銷和品牌勢必會引起顧客對真實售價的猜疑。
119、廣告費用大幅增加:沒有高性價比的商品才會花錢做廣告。
120、公共關系和營銷活動:不能帶來商業價值的活動一文不值。
121、企業文化的變革:企業文化變了,接下來或是滅亡或是涅槃。
122、從卓越走向平庸:卓越到平庸,紙上談兵就做到了。
十六、完結篇
兔子靈動迅疾,但短命,烏龜愚鈍遲緩,但長壽。一個企業是做兔子,還是做烏龜?企業家會選擇烏龜,投機家會選擇兔子,我猜。
每家企業都希望兼具兔子和烏龜的秉性,快速又持久,然而商業歷史伴隨著人類歷史數千年,百年企業寥若晨星,曇花一現的企業多如繁星。
阿爾迪歷經百年,如同郭靖,并無天賦,簡單乃至愚鈍,多年守拙,終究修煉成精,以全球10000多家門店且業績出眾而傲視群雄。阿爾迪的經營理念早已公之于眾,無數企業不斷模仿,卻無超越。
簡單并且始終簡單,是阿爾迪的基因、文化和經營理念。極簡品類、極低成本、極致品質、極簡組織、極簡文化凝聚成了為顧客創造價值的“一”。最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為它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和聲譽。少即是多的哲學思想在阿爾迪演繹成為經典。
知易行難,知行合一更難。商性如人性,成為土豪容易,成為貴族卻難。更多的企業難耐寂寞,急功近利,善于浮夸,忘卻了修行,只學到了術,卻未能學到道,曇花一現終成必然。而道才是終級真理,萬物之源。
如譯者木易老師所講,要學習阿爾迪的形,更要學習阿爾迪的神,才能形神兼備。也如譯者阿迪老師所說,喧囂中要看到商業的真相,方能大道至簡。
期待更多的企業能修行悟道成為百年企業,期待出現中國版阿爾迪能走向世界。
感謝翻譯組的阿迪老師,木易老師,穎燕老師,把極具商業價值的書帶到中國,推動中國商業的進步有你們的汗水。
不做廣告,卻譽滿天下,
不追求財富,卻富可敵國,
追求簡單,卻更加完美,
——這就是阿爾迪。
如需要閱讀《大道至簡——德國零售巨頭ALDI管理法》內容,請通過以下鏈接購買。
▍購買鏈接 ▍
掃描下方二維碼
★ 凡通過上述鏈接購買的讀者,還將隨新書獲贈《ALDI資料翻譯匯編》資料冊,了解更多關于ALDI的最新經營管理之道。
同時,本書譯者還建立了“大道至簡讀友群”,分享更多ALDI翻譯資訊,交流高價值商業實踐之道,歡迎有興趣的讀者添加聯商君(微信ID:linkshopSIR)進群。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