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終于長成了巴菲特期待的模樣
拼多多業務漲不動了,但開始賺大錢了。
北京時間3月21日晚,拼多多公布了2021年四季度財報,營收同比僅增長3%,年度活躍買家單季度新增只有140萬。
簡單來說,拼多多的增長幾近停滯了。
但是,拼多多第四季度的凈利潤卻高達66.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拼多多在大聲宣告——我是很賺錢的。
3月21日收盤,拼多多股價下跌6%,市值變為501.2億美元。按照四季度的凈利潤,市場給了拼多多一個精確的12倍市盈率。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10.32億,拼多多的年活買家數達到8.687億,的確快要觸碰天花板了。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難怪拼多多用戶漲不上去了。
2021年四季度,拼多多營銷費用為113.66億元,同比下降23%。這就是說,拼多多不砸錢補貼我們,我們依然還是會覺得白牌便宜貨真香。
拼多多把營銷費用省下來,卻依然不會失去用戶,所以它開始賺大錢了。
用工數方面,拼多多只有8000人,阿里員工總數超過25萬人,京東接近40萬人。這三家的市值分別是500億美元,3000億美元和1000億美元。拼多多的人均市值是阿里的5倍,京東的25倍。
當拼多多長得越來越像巴菲特偏愛的高利潤大公司時,或許它可以對自己的員工好一點。
01
買菜?視頻?新業務未完?
8000人的拼多多只有兩個事業群:電商主站和多多買菜。
但是,整個社區團購行業目前都迎來了投入放緩。在去年3月3日遭到市監總局處罰后,各家擴張慣用的補貼就停了,節奏越來越慢。
目前行業排名前三的是美團優選、多多買菜和淘菜菜。
去年7月,美團優選繼字節跳動和快手之后,也取消了“大小周”。它原本計劃在年底實現 5000萬以上日單量,到今年初也就是在3500萬左右。
上個月,美團優選、買菜、快驢三個事業部設立了統一的人力、財務和公共事務中臺。三項業務都不再奢望高增長:買菜暫停了蘇州的開城計劃,快驢關停了6個城市的服務,最被寄予厚望的優選則在內部強調2022年做“高質量增長”。
阿里的淘菜菜更是開啟了裁員模式。
3月14日,有媒體報道,阿里旗下的MMC事業群正計劃裁員,比例為20%,多條業務線已敲定初步名單。
MMC事業群是阿里在去年3月剛剛成立的,聚焦社區,整合了“盒馬集市”和“淘寶買菜”,統一升級為“淘菜菜”。這項業務在去年11月宣布退出貴州。
四季度沒給財報制造什么虧損缺口的多多買菜大概率也在跟隨行業放緩。
社區團購70%的用戶集中在三線及三線以下城市,和拼多多的用戶重合度很高。所以社區團購不單單意味著“第二曲線”,也是拼多多為了防止主站電商基本盤遭侵蝕的防御策略。
美團也擔心自己在城市中的B端商家會被別家的社區團購業務染指,進而威脅到自身的外賣和到店等業務。
兩家最迫切感受到威脅的巨頭燒錢搶到了社區團購的領先身位,不過在監管的干預下似乎已經到了收官階段。
多多買菜扛不起的增長大旗,電商主站同樣不好接過來。
但是另一個新現象值得關注。
上個月,“多多視頻”在拼多多APP中被升級調整為首頁底部的一級入口。拼多多難道要把下一個增長曲線放在電商直播上?
不過,據晚點LatePost報道,在黃崢退休后依然主抓市場和招商的合伙人阿布眼里,直播電商只是運營工具,并不會帶來增量價值。
創始人黃崢曾致力于把拼多多打造成“迪士尼+Costco”,但抖快這樣的直播電商明顯更像散布歡樂的迪士尼。
在快手剛啟動電商的時候,拼多多曾拋出過合作的橄欖枝:拼多多負責貨源,快手專注流量。但最后沒有談攏。因為快手怕拼多多挖主播,拼多多則怕快手控貨。
所以兩家都自己做自己的了。
現如今,快手電商做的有聲有色:去年GMV達到6800億,今年目標萬億。然而,多多視頻還在蹣跚學步。
拼多多的視頻打法依然沿襲了自家傳統:內容數量和規模增長高于一切。 但它的直播因為缺少品牌商品,流量基于商品分發,所以天然不適合達人帶貨。2020年直播業務并沒有達成GMV目標。
為了對抗抖快的直播電商,淘寶直播的電商直播套路自然值得拼多多學習。但與淘寶相比,拼多多最大的問題就在于缺乏品牌商,所以既做不好達人直播,也難以開展商家自播。
多多視頻
新路難走,老一套行得通嗎?
曾經,廣告、砍一刀和手機預裝是拼多多拉新的三件法寶。但在2021年上半年,“砍一刀”項目卻得到了“271”評價體系中最后10%的差評。
在過去一年,拼多多沒有打造出“百億補貼”那樣的增長點,雖然也有手機廠商組“推送手機彈窗引導用戶打開”這樣的優秀項目,但對于體量已然龐大的拼多多來說,聊勝于無。
在電商旺季的四季度,拼多多在拉新上的確沒啥大作為:大幅減少營銷投入的它月活環比減少了1000萬。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本季度,阿里系電商憑借淘特的良好增長,得以在用戶總數上反超拼多多。不過,拼多多在今年過年期間“砍一刀”推廣的力度依然不小,看起來還要榨取最后的社交紅利和阿里爭奪中國用戶數第一電商的位置。
只不過,近期躺在微博熱搜第一位的“六萬人拼多多砍價不成功”、“全網等拼多多一個回應”,以及“拼多多回應”之后仍舊無法安撫網友的躁動,這一連串的危機公關,都在讓用戶逐漸失去對這位“砍一刀”的信任。
02
當互聯網少年變成現金奶牛
這份財報還讓市場認為,拼多多雖然不再狂飆突進,但在穩態下能夠輕易釋放每年300億元的稅后利潤,連不懂互聯網的“股神”巴菲特也能給它一個500億美元的估值。
雖然黃崢已經放棄了超級投票權,但他依然是拼多多最大的股東,持股比例為28.1%。雖然他在《2021 年致股東信》寫道:“后面的拼多多會是什么樣子呢?我未必能決定”,但拼多多成為利潤機器或許是一向推崇巴菲特的黃崢親自設計的。
黃崢對巴菲特的認識始于他的人生導師段永平。
2006年,住在美國的段永平用62.01萬美元的價格拍下了一次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
段永平與巴菲特
那時的黃崢正在考慮要不要去Google中國,他接到段永平約飯的電話沒多想就答應了。到了現場,黃崢才知道,這頓飯是要和巴菲特一起吃。
和巴菲特連吃帶聊后,黃崢認識到了簡單和常識的力量。
巴菲特的講話連黃崢的老媽都能聽明白,但黃崢在以后的職業生涯中發現,偏見和個人利益總會扭曲一個人最基本的常識。
和巴菲特一樣,黃崢愛寫“致股東的信”。他也很愿意在微信公眾號分享自己的思想。
巴菲特賴以起家的保險生意被黃崢改造到了拼多多的拼團模式之中。 黃崢認為保險生意就是信任變現,而拼多多的“互相砍一刀,不是親戚,就是朋友,和有一個賣保險的親戚體驗差不多。”
但消耗親友信任的“砍一刀”漸漸開始消耗社會大眾的信任。
3月17日,斗魚主播“超級小桀”直播了他參與拼多多砍價免費領手機的活動。在他的群友上千人的幫忙砍價下,小桀依然沒能成功領取手機。主播當場致電拼多多人工客服,對方聊了一會兒卻掛斷了電話。
“超級小桀”直播拼多多砍價免費領手機活動
然而,在小桀下播后的兩小時,他卻意外得到了“0.01元領手機”的優惠券。
更早些時候,在今年1月,上海的劉宇航律師就曾因為砍價“總是差一刀”起訴了拼多多。他當時邀請了多位好友幫忙砍價,但顯然沒有微博粉絲百萬的游戲主播“超級小桀”這么有號召力。
如果說“砍一刀”是拼多多草莽時代的旗幟,那么,慶幸的是,“百億農研”則是拼多多成熟的標志。不出意外,前者會漸漸淡去,后者則會扛起拼多多社會責任的重擔。
成熟后的拼多多更加吸引了“中國巴菲特”段永平的目光。
段永平在去年年底盯上了連續大跌的拼多多,12月6日,他在雪球發文說“雖然還是看不懂其商業模式,但覺得他們對農產品的支持還是非常有意義的。準備再風投一下。”
在他發聲的當天,拼多多的最低價是52美元,而拼多多3月21日的收盤價是39.99美元。更重要的是,單季70億元凈利潤的拼多多對于段永平而言應該很好懂了吧。
拼多多股價
毋庸諱言,拼多多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家極富爭議性的新興巨頭。
它對商家、對員工近乎機器般唯KPI的無情運作讓輿論一片嘩然,它接替曾經的淘寶向五環外供應白牌商品也惹來了世俗的道德非議,它燒掉百億資金和全國的小商小販們爭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利益更是招來了監管的關注……
然而,在互聯網下半場,拼多多是電商領域最令人矚目的增長奇跡。
當阿里、京東劃江而治,電商似乎大局已定的時候,在五環外人民的支持下,拼多多硬生生從兩強的封鎖中撕開了一道口子,為自己在互聯網巨頭的牌桌上加了一個位子。
現如今,當昔日白馬春風的少年變成了發福躺平的現金奶牛,當段永平看不懂的風險投資變成90歲老人巴菲特也能理解的價值投資時,互聯網時代或許已經變得無聊了一點點。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