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電商不會有大贏家
二手電商近一年出現回暖跡象。
萬物新生(愛回收)登陸紐交所;轉轉融資5.5億美金;二手奢侈品平臺胖虎、只二、妃魚均獲數千萬融資。
2021年二手電商交易規模突破4000億,行業總融資58.1億元,對比2020年的11.8億,似乎大家都想搶在窗口期關閉前分一杯羹。
但在這個巨大市場面前,各家卻有苦難言。
二手電商山頭林立
目前來看,閑魚、愛回收和轉轉三家平臺占據了市場大頭;3C數碼有背靠巨頭的回收寶和閃回收;二手奢侈品市場有妃魚、紅布林等。
閑魚是全品類平臺,轉轉則覆蓋了大部分主流品類,除此之外其它都是垂類平臺。從模式上看,主要分為C2C、C2B2C兩大類。
一般物品價值低,除書籍等標化的少量類別外,大都采用C2C模式,如閑魚和母嬰二手平臺花粉兒。
二手奢侈品單價高但極其非標化,平臺充當買賣雙方的中間商,主流采用寄售制C2B2C模式。
如妃魚、紅布林和只二,都是由賣家寄給平臺代賣,平臺賺取傭金。胖虎是從服務小商家起家的,線下參與較深,所以回收制和寄售制都在做。
手機3C類品牌集中,單價適中,均采用回收制C2B2C,B端參與度深。
除轉轉是一站式平臺外,其它玩家大都把回收和銷售分開,用C2B平臺收貨,用B2C平臺再銷售,也有部分貨品通過B2B平臺賣給小商家賺取差價。
例如回收寶做回收,可樂優品做再銷售;愛回收用拍機堂做B2B拍賣。
那么,全品類與垂類平臺究竟誰更有想象空間?
閑魚斷了C2C的路
閑魚是二手電商中的異類。
作為唯一的全品類C2C平臺,閑魚承諾永不抽傭,其盈利模式也一直成謎。但如果把它放在阿里的大生態里,就能明白其戰略定位的“邪惡”。
近幾年頻繁大促和“種草”盛行,助長了沖動消費,也繁榮了二手交易,有句行話叫,“雙十一的盡頭是閑魚”。
閑魚充當的角色是,把淘系外流的交易收歸到生態圈內。
一件商品只賣一次,不如讓它在生態圈內流轉多次,產生的經濟價值將成倍增長。
支付寶是首先受益的,假設所有一手電商物品,都到閑魚上再交易一次,支付寶的資金盤子就會翻倍,菜鳥體系也是同理。
“一鍵轉賣”如此方便,“買買買”還用猶豫么?這也反哺了淘寶天貓。
“天貓剁手,閑魚回血”,已成為Z世代的生活方式。
從這個角度就能明白,閑魚為什么要花力氣建社區。因為基于物品的用戶社區越活躍,粘性越強,越垂直,變現的潛力就更大。
這也能解釋,為什么有那么多微商、小商家在咸魚賣一手貨,平臺方卻不過多干涉。
更有甚者,閑魚上早就形成了各種灰色產業鏈,涉黃、假貨、盜版、詐騙、催帳、刷單、走私,能想到的應有盡有,近乎于“中國暗網”,平臺方始終沒有下大力氣整頓。
種種亂象導致閑魚的口碑并不好,每年都上榜投訴量第一。口碑差還賺錢難,阿里似乎也并不在意。
但閑魚立下的規矩,幾乎把其它C2C平臺的路堵死了。
轉轉、愛回收的零和博弈
線下柜臺收手機,都采用買斷的C2B回收制,愛回收、轉轉都是靠信息不對稱賺價差。
例如,轉轉近兩年轉型做3C數碼的官方回收(C2B),而回收來的手機在采貨俠上拍賣給小商家(B2b)。通過平臺驗貨認證的商家產品,又放到轉轉上出售(b2C)。這形成了C2B-B2b-b2C的模式。
聽起來似乎很有效率?但其實回收制,存在天生缺陷。
這種模式資金占用量大,對平臺的供應鏈和運營精細化要求也很高。規模越大,對物品處理和流轉效率的挑戰就越大。
愛回收的存貨周轉天數,雖然已從2018年的68.5天一路減少到2021年的17.6天,但現金流壓力仍然很大,依賴融資輸血。
要知道2020年愛回收GMV只占二手電子交易的6%,而壓縮周轉天數已近瓶頸,如果還想持續高速增長,勢必進一步增加現金流出。
為了減少現金壓力,平臺方有很強的驅動,對賣方壓價,導致市場回收價格越來越低。
黑貓投訴2021年度紅黑榜顯示,我國二手電商領域2021年有效投訴量超20萬,較上年增長102.67%。
關于轉轉的投訴,有4萬多起,其中關于驗機故意拖延、報告不準確、惡意壓價等接近2萬起。
平臺預估時報高價,回收時以各種理由壓價,已成業內常規操作。本質原因在于,回收制下的平臺,既在當裁判員,又在當運動員。
當平臺成為最大的二手商販后,和買方及賣方,就是零和博弈關系。靠對賣方壓價、對買方抬價來掙錢,自然損壞口碑。
壓價影響市場份額,不壓價又影響毛利率,最終會陷入兩難困境。
二手3C產品非標化,信息高度不對稱,因此最大的交易成本就是信任。而線上化卻加劇了這種割裂,愛回收的對策是回到線下。
截至2021年底,愛回收有1287家線下門店。手機不離視線,現場驗貨就給錢,信任感的確會比線上更強。
但這種重資產模,也影響了愛回收的盈利能力,導致其虧損仍在增加。
當然,線下門店更重要的作用是,流量入口和品牌塑造,但對比傳統商販,所有3C回收平臺,都對下沉市場一籌莫展。
小鎮商販獲客渠道是朋友圈,靠的是熟人關系網,信任感遠超線上。
而愛回收直營和合作門店中,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門店數,占比不足一半。線下商販掌握著七成以上二手數碼交易份額,長期內仍是市場主流。
二奢電商高傭金勸退客戶
二手奢侈品平臺不約而同都采用了寄賣制,主要是因為二奢品單價高,如果把資金都用于回收,就很難迅速擴張。
這一模式雖然更輕,但對平臺的運營能力要求更高。
二手奢侈品正品率不足三分之一,而且還在逐年降低,所以平臺方主要把資金用于建立信任體系,解決假貨問題。
信任體系的關鍵是鑒定能力。妃魚、紅布林、只二等平臺均宣稱,與中檢奢侈品鑒定中心和國溯中心合作,提供權威鑒定服務。
但目前行業仍未形成統一的成色鑒定標準,定價公允性比手機差,高值品退貨率高達30%。
行業高速發展,帶動了對奢侈品鑒定人才的需求。國內這一職業人才奇缺,原因是培養周期很長。
奢侈品鑒定師拿證只是入門,至少要經手鑒定3-4萬只二手奢侈品包包,才有機會成長為高級鑒定師。
稀缺的成熟鑒定師就成了搶手貨。招聘網站上奢侈品鑒定師平均月薪在13k-25k之間。做外單的話,每單鑒定費在百元到3百元不等。頂級鑒定師年薪可達百萬。
二手奢侈品一貨一況,直播賣貨能更直觀展現商品成色品相,轉化率遠超圖文介紹。如妃魚有100多人的自有主播團隊,紅布林的直播運營團隊也有接近200人。
直播賣貨的成本并不低,胖虎的30多位主播只有一半自營,其余來自MCN。簽約的MCN主播有6-12%返點。
鑒定費和渠道費這些成本最終都會轉移到消費者身上。
只二和紅布林,去年都把傭金比例從15%提到20%,各平臺還通過補貼券、服務費等各色手段模糊價差,實際抽傭只會更高。
一旦傭金過高,導致用戶流失,對二奢平臺的傷害是致命的。因為老客復購就是命門。
二奢的單品流通頻次,比手機電腦高得多,如果保養得好,一個包包可以轉手數次,很多二奢買家也是賣家。
紅布林買賣家重合率在30%-40%之間,而且用戶復購率高,只二80%的GMV都由老買家復購貢獻。
依賴高傭金支撐的服務體系,終究難走遠。
短期不會有贏家
垂類平臺除了自身模式缺陷外,在增長模式上,完全拼不過全品類平臺,如今獲客成本越來越貴,過去那套“靠燒錢換市場”的模式行不通了。
全品類平臺能高頻打低頻,而3C類商品都是低頻交易,沒有用戶粘性,每次交易都可能轉換到新的平臺,這更擠壓了垂類平臺的生存空間。
有一結論應適用于大部分垂類平臺:如果在一個接近成熟、頭部集中的垂類市場,你還沒有做到第一,就需要考慮賣身或是另謀出路。
而且,垂類第一和大平臺刺刀見紅,也不見得有什么好結局,被天貓打趴下的寺庫,就是絕佳案例。
但這并不意味著,全品類平臺就可以高枕無憂。
譬如閑魚,雖然堵了C2C的路,但其自身盈利模式一直不明,再加上身處阿里的“沙漠”生態里,其作用永遠都是為阿里的核心業務淘寶造血。
業務屬性相同,淪為下一個蝦米倒不至于,想出頭卻很難。
參考資料:
1. 存量經濟時代,循環消費享共同富裕,華泰研究
2. 掘金萬億閑置經濟,二手電商快速崛起,申萬宏源研究
3. 中國二手電商行業洞察2021,易觀分析
4. 中國閑置高端消費品零售行業研究報告,艾瑞咨詢
5. 閑置市場規模破萬億,二手電商迎來循環經濟紅利,光大證券
6. 2019年循環電商白皮書,鯨準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