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繳公積金、與品牌斷交,黃光裕的國美怎么了?
國美又碰到事情了。
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稱國美開始緩繳住房公積金。
據網友發布的內部通知顯示:國美稱公司因受疫情影響,出現暫時的經營困難,為緩解經營壓力,公司計劃依規申請在2022年6月30日前緩繳5、6月的住房公積金,預計7月初能完成補繳工作。
據悉,申請范圍包括國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下分會所涉及的7家公司。
針對此事,5月9日,國美方面向多家媒體回應稱:信息不準確,國美正在響應國家助企紓企相關政策申請公積金緩繳,目前仍在按流程申請中,國美集團及相關產業公司并未正式下發此通知。
事實上,近半年來,國美過的并不好。
4月中旬,美的集團中國區域曾因“國美濟南分部員工毆打美的員工”,尋求解決方案未果,選擇“斷供”國美濟南分部;4月25日,惠而浦發廣告指責國美拖欠貨款,并決定終止與國美的合作。雖然國美隨后都對事情進行了回應,但無風不起浪,國美本身難免存在著一些問題。
從業績來看,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國美零售總營收約469.25億元,同比增長5.39%;凈利潤虧損44億,同比收窄37.06%,扣非后歸母凈利潤虧損47.94億,虧損縮窄8.85%。
營收增長,虧損收窄,暗示著國美的復蘇跡象?事實似乎并非如此。
總體來看,目前國美零售的營收其實還處于在下滑狀態。數據顯示,2017年—2022年,國美零售歷年的總營收為730億、653億、602億、446億、469億。至于凈利潤,同期則一直處于虧損局面。2017年—2022年,國美零售歷年凈利潤分別為:-4.5億、-48.9億、-25.9億、-69.9億、-44億。6年時間里,國美零售總計虧損超193億元。
不僅如此,在公司運行中,國美在內部管理、外部競爭上也面臨著一些問題。
2021年11月,一則由國美發布的《關于違反員工行為規范的處罰通報》在網上流傳,內容顯示國美對職場“摸魚”的員工進行了處罰。隨即,網友便對“國美是否涉嫌侵犯員工隱私權”、“企業該如何完善管理程序”等展開討論。
壹覽商業還發現,在某社交平臺上,也有不少國美員工對公司吐槽不斷。有員工表示,疫情期間國美要求居家辦公,但需要用年假和調休假換;有員工稱公司已經申請5、6月的社保緩交;還有員工吐槽國美存在薪資、月績效等拖欠問題等。
與此同時,國美也面臨著激烈的外部競爭。《2021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家電市場零售商占比份額最高的平臺是京東,占比達32.5%;蘇寧易購和天貓分別以16.3%和14.8%的市場份額排在第二、第三;而國美排名第四,市場份額僅有5.0%,和2020年國美4.9%的市場份額相差不大。
此前,國美創始人黃光裕出獄回歸后,曾宣告要用18個月讓國美重新回到原來的市場地位,但從當前來看,雖然營收有所增長,但距離實現“原有市場地位”仍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距離“18個月”的宣言還有4個月時間,留給黃光裕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