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露營繞不開小紅書
來源 / pexels
如果說2020年是露營元年,那結合多位從業(yè)者的觀點,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上半年就是露營走向大眾化之時。
露營裝備博主吉祥對露營的走紅有著切身體會。今年3月以來,露營裝備始終供不應求,走大眾路線、普及度高的裝備品牌預售時間更長,剛需的天幕、帳篷、桌椅板凳等,都是預售一個月起。
從業(yè)者潘小瓜在北京的裝備集合店于五一前一個月開業(yè),大量進貨,還沒到五一就銷售了七成裝備。
上海營地在五一期間因疫情未能開業(yè),6月出現“報復性消費”,上海最大營地一月一露創(chuàng)始人陸夢凡透露,“基本是一開票就秒沒”。
作為北上廣深后爆發(fā)的第二梯隊,今年是成都、西安、杭州露營熱潮爆發(fā)的一年,當地的營地創(chuàng)業(yè)者均對深燃表示,露營的熱度還在持續(xù)上漲。
6月16日,一組預測數據更是讓所有關注露營的人感受到什么叫出圈。易觀發(fā)布的《2022年中國露營市場專題洞察》預測,2022年露營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528億元,2030年泛露營參與群體有望達到2.1億人。另有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下半年,中國營地數量就已經超過3500家。
無論是國產裝備品牌搖身一變成新貴、商業(yè)營地從超一線向低線城市擴散,還是露營玩法多樣、露營文化傳播,都在證明一件事,露營火熱并非一時。
本篇文章將圍繞以下三個問題,探討大眾化露營火熱與幕后。
1、露營如何從資深玩家走向大眾?
2、是誰在讓露營沒有門檻?
3、露營熱度不減,幕后推手是誰?
01
“一開票就秒沒”
從今年五一開始,多地營地主感受到了大眾露營的爆發(fā)力。
大熱荒野的營地遍布一線城市,其創(chuàng)始人朱顯介紹,五一的訂單量是清明小長假的兩倍左右,進入6月,露營熱度還在持續(xù)上漲,北京、上海的部分營地因疫情在限流或封控中,客流受到一定影響,但用戶的咨詢量居高不下,當疫情穩(wěn)定后,有望出現報復性的增長。
陸夢凡對深燃表示,上海的營地在五一期間因疫情未能開業(yè),6月的景況基本是一開票就秒沒。雖然上海及周邊的營地今年因疫情受損嚴重,但他對營地的前景依然很有信心,在國內其它城市的營地正在規(guī)劃中,預計在今年內竣工營業(yè)。
結合多位從業(yè)者的觀察,2020年時,國內只有零星的營地分布在北京、上海、廣深周邊,2021年時,露營風刮到杭州、成都、西安周邊,營地業(yè)態(tài)漸多。而營地建設、運營,真正的爆發(fā)之年是2022年。
今年五一前,多地的營地像新芽一樣往外冒。
潘小瓜從行業(yè)人士處了解到,北京的營地數量從去年的不到50家增加到五一前的近180家,后續(xù)還在持續(xù)增加。
有營地創(chuàng)業(yè)者透露,廣州、深圳周邊興起了大量的風格營地,有的偏向于汽車風格,有的偏向于叢林、釣魚。華南地區(qū)露營旺季更長,那里的營地創(chuàng)業(yè)者更加積極。
今年年初,露營第二梯隊成都、西安、杭州的創(chuàng)業(yè)者原本有些忐忑。
別趣露營創(chuàng)始人段老師一度擔心沒有客人。但結果是,今年春天以來,“成都周邊大部分營地都是爆滿狀態(tài)”。
“太火爆了”,營地策劃人Gary說,西安周邊營地的營位在五一前已經全部訂完。小紅書的數據顯示,2022年是西安露營熱潮爆發(fā)之年,今年5月搜索量同比去年增長約11倍,增速高于全國。
Gary告訴深燃,露營在西安的熱度還在繼續(xù),這個6月,每周都有新開業(yè)的營地。
黃曉敏在杭州周邊的“在山野”營地于去年9月開業(yè),今年第一季度就走上正軌,3月中旬以來,幾乎每逢節(jié)假日都爆滿,平時周末能接滿80%的帳篷。
項目開始9個月時間,她的營地品牌從杭州走到溫州、義烏,在上海完成簽約,并已經進入華北、落地天津和保定,接下來的目的地是廣州和深圳。20家營地中,17家營業(yè)中,3家在籌備。她告訴深燃,品牌拓展營地的模式是自營為主、加盟為輔,短期的目標是開到50家,覆蓋北京、上海、廣州三大露營圈。
露營火爆三年,熱度不降反升,裝備始終供不應求,商業(yè)營地遍地開花,足以說明,露營不再是小眾人群的游戲,而是大眾層面的出游乃至生活方式。
前述預測的2022年528億元的露營市場規(guī)模,將伴隨營地開營,從北上廣深一步步擴散出去。
02
誰讓露營沒門檻?
從資深玩家走向大眾,露營走得有多快,取決于參與的門檻能降到多低。
玩了十多年露營的潘小瓜,是從徒步背包露營玩到搬家式露營的,走上精致這條路的“代價”是,出門要帶三四百斤的裝備。不止是沉,而且要等。他回憶,當時圈里流行買日本小眾品牌的裝備,海淘要等幾個月。
買裝備難,勸退了不少人。馬小泡兒對露營產生興趣是在2020年初,但礙于購買裝備不方便,一直沒有動身。直到2021年4月,她發(fā)現非常多的渠道都可以買到裝備,而且價格不算貴,集齊全套裝備后,露營首戰(zhàn)終于成行。
潘小瓜的裝備 / 受訪者供圖
裝備基本實現“自由”,是因為露營品牌在走向大眾化。一位上海的資深露營玩家告訴深燃,圈內主流的品牌,一頂帳篷的價格在1萬左右。疫情影響下,受制于產能和物流,國內難以買到國外的品牌,這給了國內日漸成熟的供應鏈以機會。目前在主流電商平臺上搜索露營裝備,200元的帳篷、100元的天幕等性價比之選非常多。
買裝備之外,選營地在2020年以前也是個老大難問題,但隨著小紅書等社交內容平臺上露營話題的火熱,玩家們也有了可參考的去處。小侯同學每次露營都要開發(fā)一些新去處,“幾乎不去重復的地方”,他一般就是刷刷小紅書,看看玩家們有什么推薦。
老吳對露營的興趣始于2018年初看到日本動漫《搖曳露營》。但彼時北京的收費營地不多,而且配套不完善。直到2020年,他體驗過北京十多個營地后,終于找到滿意之選,有湖有林,能滿足他“休閑娛樂+帶娃+攝影”的需求。
不過,2020年以前的營地,大多需要自帶裝備,“搭建帳篷是個體力活,熟練的專業(yè)玩家也要半小時,新手玩家可能需要兩三個小時,很可能會被勸退”,Gary告訴深燃,“后期新開的商業(yè)營地,以拎包露營居多,也就是帳篷酒店,用戶的決策門檻降到了非常低�!�
自去年下半年起,露營的參與門檻更低了。營地服務商高漸表示,做天幕套餐(不過夜)、做“露營+”的營地開始增加,所面向的受眾更加廣。
類似的還有黃曉敏的“在山野”營地,做的是疊加主題派對的一日露營。在她的商業(yè)邏輯里,露營只是引流點,重點放在場景打卡、派對活動。據她描述,就像到商場里喝一杯咖啡那么愜意,來的女生都穿得很漂亮,戴著草帽、穿著裙子。
去年曾幫營地做過策劃的Gary,一直關注著小紅書上營地生意的趨勢,他預測今年是營地建設和運營的爆發(fā)年,開始在小紅書輸出營地規(guī)劃和運營心得,偶爾會接一些營地的咨詢工作。
當面向一種業(yè)態(tài)提供標準化產品的服務商增多,那就意味著,供給側的門檻在大大降低。
光源露營做的事情類似于營地行業(yè)的SaaS平臺,具體而言,是為營地提供標準化的運營服務,從預訂到接待、現場裝備的租賃、餐食的供應,以及拎包入住SKU的開發(fā),其中包括“露營+”的策劃,另外,還有線上小紅書平臺的流量運營。
據光源露營合伙人牛牛介紹,在營地中加入體育(飛盤、皮劃艇等)、美食(預制菜、土特產美食等)、教育(親子為主)、娛樂(音樂節(jié)等)等活動是比較主流的選擇。
03
露營是個“球”,
社交內容平臺成“球場”
在露營裝備、商業(yè)營地大眾化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因素不容忽視,那就是露營的圈子文化。
有營地創(chuàng)業(yè)者這樣形容,營地就像是一個部落,有人喜歡獨處,會在扎營時保持距離,有人喜歡熱鬧,會很自然地把帳篷圍在一塊。
而用戶信息的獲取、玩家之間的交流,都離不開社交內容平臺。易觀報告數據顯示,有56.9%的用戶參與露營的契機是社交網絡上達人的內容分享,有86%的用戶會從社交內容類平臺獲取露營信息。而在這其中,小紅書以82.9%的占比,成為用戶獲取露營信息和分享露營體驗的首選平臺。
一名互聯網行業(yè)人士對深燃打了個比方,如果將露營比作一個“球”,社交內容平臺就像是提供了一個“球場”,用戶、從業(yè)者在球場里傳球、運動、施展活力。
從數據來看,2020年小紅書社區(qū)露營相關筆記發(fā)布量同比增長271%;2021年以來,相關筆記日發(fā)布量和日搜索量呈直線上升趨勢;今年整個5月,露營相關搜索量同比增長超7倍。
不僅用戶需求旺盛,黃曉敏甚至調侃,“至少一半的露營從業(yè)者都在小紅書里,邊種草邊拔草”。
吉祥2020年入坑,就是因為偶然間在小紅書上刷到了精致露營,大為震撼,“原來露營還能這么玩”。在這之前,他對露營的印象還停留在公園湖邊的速開帳,鋪個地墊在帳篷里吃吃喝喝。
入坑之后,他短時間就從對裝備一竅不通,到成了小紅書露營博主。給小白提供選裝備的思路,成了他的工作之一。
有行業(yè)人士分析,喜歡露營的人之所以聚集在小紅書,首先是這部分人群與小紅書的用戶群體吻合,其次,大家樂于分享交流,與平臺去中心化的算法邏輯有直接關系�;ヂ摼W行業(yè)觀察者張卓曾表示,這種算法邏輯下的社區(qū),會放大個性,你看到的首頁和別人看到的首頁完全不一樣,再小的一個興趣點可能都會被分發(fā),都會找到它的用戶。
此外,還有一股值得注意的力量是平臺的運營,通過對達人、話題的挖掘,進一步推高熱度。
潘小瓜透露,進入2021年,伴隨著越來越多新人加入露營,他一度非�?鄲罓I地環(huán)境遭破壞的情況,“露營文化很重要的部分是無痕露營、文明露營”,今年以來,一股“無痕露營”的風潮在小紅書興起,潘小瓜作為露營愛好者,受邀參加了小紅書的無痕露營倡議。
潘小瓜供圖
不止一位露營博主提到類似觀點,小紅書扶持了露營類目,從之前的沖浪、滑雪,到現在的露營、飛盤、槳板,展現出了催火一項小眾戶外項目的能力。
而小紅書社區(qū)內容種草、站內店鋪拔草的鏈路,推動著商業(yè)化加速落地,讓一些創(chuàng)業(yè)者成為直接受益者。
如今擁有國內營地數量最多的大熱荒野,2020年11月在三亞尚在內測階段,當時找了很多小伙伴前去體驗,有朋友邀請了幾個旅行博主。幾天后,朱顯的微信“炸”了,“44個咨詢的客人中成交了28單”,原來是一位博主的小紅書筆記火了。直到12月,源源不斷的訂單推著朱顯日夜不休,一個營地滿了,必須要找下一個營地。
他見識到了平臺的種草和轉化能力,大熱荒野此后入駐小紅書、打通交易閉環(huán),訂單量快速增長,今年五月份時,70%的訂單來自小紅書,“我們的產品迭代,都要參考用戶發(fā)在小紅書上的體驗文章”。
絕大多數小紅書露營博主,都運營著自己的露營圈子。馬小泡兒的露營俱樂部已經有千人規(guī)模,這里,慢慢成了粉絲們選裝備前避坑、新手找老玩家學習的交流群。接下來,她計劃在小紅書直播帶貨,推薦自己的原創(chuàng)露營品牌Popfire。她研究過自己小紅書賬號的粉絲畫像,年齡在25歲-35歲之間,主要來自北京、上海、杭州和蘇州,與露營人數最多的城市基本吻合。
黃曉敏也是在有了露營創(chuàng)業(yè)念頭的第一時間,就運營了兩個小紅書賬號,發(fā)種草、攻略型的露營內容,等后續(xù)細分賽道確認后轉成了官方號。
不久前小紅書露營店鋪剛上線,她的營地品牌就參加了,“因為我們早期的流量和用戶都是從小紅書轉化來的”。
盡管營地的目標圈層用戶開始擴大,但黃曉敏還是只開放了小紅書這一個線上預約渠道,只做一個平臺的內容運營。“9個月過去,運營團隊已經把小紅書做精了�!�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入駐小紅書的露營地商家近1000家。與2022年4月公布的700家相比,這一數據出現快速上升。
對于新興露營地品牌而言,面臨的一大利好是擁有大量的感興趣的新客,正如易觀報告提到的,未來兩三年仍將有大量人群體驗拎包入住式露營。而這些人群聚集的小紅書,自然將成必爭之地。
做過旅行社、做過民宿創(chuàng)業(yè)的Gary表示,露營給本地客源提供了微度假場景,“疫情之下,文旅業(yè)哀鴻遍野,露營地就是激發(fā)民宿、酒店、景區(qū)活力的一縷光”。高漸的感受是,不止旅游,一些出行品牌也開始運營小紅書,因為他們發(fā)現用戶在那兒。
以露營的走紅軌跡來看,值得討論的是它沒有發(fā)生在傳統的戶外運動、出游等垂直興趣社區(qū)或平臺。上述互聯網行業(yè)人士認為,小紅書、抖音這樣的內容社區(qū),正在承擔起垂直社區(qū)的部分職能,并在內容豐富度、及時性等方面擁有優(yōu)勢。隨著平臺增長與泛化,未來也將會有更多小眾潮流從這些平臺出圈。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高漸為化名。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