蔦屋書店中國事業部總代表野村拓也:商業也可以是利他的
8月5日,由聯商網、搜鋪網、知了殼聯合主辦的2022年聯商網大會暨韓國商品與品牌對接會在威海國際經貿交流中心正式拉開帷幕。本次大會以“跨越周期”為主題,四海零售精英、商業大咖、政府領導、學者專家、主流媒體等賓朋匯聚一堂,一起探討跨越周期,探究前行和揚升的未來道路。
蔦屋書店中國事業部總代表野村拓也應邀出席并發表精彩演講。野村拓也表示,我自己心中一直有個非常的愿景,希望未來的一些成功人士在回望他成功的過程中時會欣然想到,曾經去過蔦屋書店發現了對自身有啟發和引導。
因此,蔦屋書店在中國地區的發展目標,希望成為一個有精神充實,可以從他人的利益角度出發的一個品牌。同樣希望能為中國文化發展添磚加瓦。
以下是野村拓也的演講全文(經聯商網編輯):
大家好,我是蔦屋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野村拓也,請多多關照,我的漢語不太好,所以我將用日語進行演講,然后由我的同事何軍給大家翻譯。
大家上午好,在開講之前,我也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來自蔦屋書店中國地區的項目拓展何軍,接下來也會由我為大家進行翻譯。
蔦屋書店簡稱“CCC集團”,始創于1983年,當時在大阪只有100平米左右的賣場面積。在日本,蔦屋書店的業務涉及非常多的領域,在中國還是以書店業態為主。
我們一直說蔦屋是個策劃公司,當我們收到大會主題是圍繞商業革新的跨越周期時,就想到了當今的社會也面臨著時代轉型。
第一個時代階段,是物質財富非常匱乏的時代;第二個階段,是物質財富相對充裕,購物中心越來越多樣化的時代;第三個時代階段就是消費升級的階段。如何從第二個階段過渡到第三個階段,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給顧客最好的生活體驗案例。那么,蔦屋將從以下四個業務形態去展開商業的革新。
蔦屋書店第一家分店誕生于東京的代官山,它也被入選為全球最美書店之一。對于我們做書店的行業從業者來說,書店的空間就應該像在家一樣的舒服、安靜、愜意。除了舒服的空間外,蔦屋還會做很多種感動觸發的活動體驗。2017年,東京銀座開設了一家蔦屋書店,主要是以藝術為核心的載體,很多中國人去東京玩都會逛銀座。除了獨立的旗艦店外,日本地區也會以購物中心門店為主(TSUTAYA BOOKSTORE)。
隨著發展,蔦屋書店也做了很多不同業態的嘗試和更新,接下來為大家分享的是新的業態Share Lounge“共享空間”。我們對共享空間的定義是,將書、空間、人置身于同一個場景中,在這個場景中有不同的人引發共情,是個帶來激發創意靈感的地方。
未來,共享空間將通過共享辦公空間、咖啡吧、圖書閱覽、社交四個場景維度去打造。目前共享空間業態已經在日本有15家門店。同樣的,在中國地區的中國臺北也做了新業態的嘗試,代官山就植入了這樣的空間。
再跟大家分享一個商業舊改項目。這個項目是中國臺北的,一個傳統購物中心,一樓是室內的籃球館,我們將籃球館的中央區進行了場景化、打造成了一個書店空間。
其實還有很多類似于傳統型的購物中心里面都是展現了很多小小的店鋪(沿街),蔦屋也將這些小店鋪進行空間化革新設計。比如說這是非常傳統的書店,在這個書店空間里面,變成了年輕人非常喜歡的時尚咖啡館。
世間萬物,未知領域很多,如何在未知領域發現和探索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我們認為在線下通過身臨其境的享受,去觸摸,去感受,這樣才能實現發現價值的場所。蔦屋書店,不僅是書店,更多的是一個生活體驗的場所。
一個好的空間并不只是華麗的裝飾,而是要有更多好的內容和利他心的場景,我們認為這個就是文化的定義。其實通過文化場景最容易接觸到的就是藝術,因此蔦屋書店選址一定要非常好的利他,有非常好的內容選址空間。
我自己心中一直有個非常的愿景,希望未來的一些成功人士在回望他成功的過程中時會欣然想到,曾經去過蔦屋書店發現了對自身有啟發和引導。
因此,蔦屋書店在中國地區的發展目標,希望成為一個有精神充實,可以從他人的利益角度出發的一個品牌。同樣希望能為中國文化添磚加瓦。基于這樣的使命,我們在中國的蔦屋書店里面培育很多新銳的中國藝術家。2020年在杭州天目里開設的中國首店就是最好的展現。
中國的第二家門店在上海,一個擁有將近100年歷史的文化沉淀的園區,這一家蔦屋書店和日本銀座的蔦屋書店有非常多相似的地方,都是以藝術美育來告訴消費者。中國第三家蔦屋書店在西安。也有進入購物中心門店,從天津仁恒伊勢丹到上海前灘太古里,所定義的書店不僅僅是書店空間,更多是一種多業態的融合,比如北海道零食專賣店作為店中店、主題餐廳、高化和美妝店、共享辦公空間等等。
在中國的拓店計劃上,今年9月會進入成都和深圳,山東首店會選擇青島,上海第三家門店會在今年12月開出,12月也會同步進入重慶。2023年會進武漢、長沙等華中城市,2024年進軍鄭州,2024年深圳第二店也會落地。
最后我想表達的是,蔦屋書店進入中國的時間還尚短,目前處于學習階段,希望可以在中國能與越來越多的優秀前輩學習和共同發展,請大家多多指導,謝謝。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