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新消費融資51起:食品飲料占比超四成 但資本仍冷卻
出品/聯商網&搜鋪網
撰文/林平
過去一年,新消費賽道迎來進一步井噴式的爆發。咖啡、面食、烘焙、茶飲等賽道掀起了投資熱潮,涌現出了大批優秀品牌。
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7月份新消費領域共發生51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金額超15億元人民幣。(百萬元人民幣融資規模以100萬元計,千萬元人民幣融資規模以1000萬元計,億元人民幣融資規模以1億元計,外幣經過換算,未披露融資金額未計入,融資時間以披露時間為主)。
與去年同期相比,7月融資在數量和金額上均出現斷崖式下跌,環比今年6月,無論是融資數量還是金額,都有明顯下降。
融資最熱門賽道還是食品飲料
從融資業態分布來看,7月份食品飲料領域共發生22起融資事件,占比達43%,緊隨其后的是零售/連鎖、生活方式、寵物等領域。
食品飲料一直以來都受到資本關注和投注,在消費受眾中,年輕消費者已經成為主流,食品屬性也發生變化,便利性與健康性成為首選考慮因素。
延續以往趨勢,健康、零脂以及速食品牌頗受消費者關注。本月,每日黑巧、每日的菌、食里桃園、UNOMI由里健康等主打健康趨勢的品牌均獲得融資。新銳消費品牌每日黑巧獲得過億規模融資,益生菌膳食品牌每日的菌完成A輪數千萬元人民幣融資。
每日的菌成立于2021年3月,針對解決國人腸胃健康問題,主要面向28-32歲的“精致中產階級”及密集差旅人群。去年7月,每日的菌正式上線首個產品“益生菌隨行片”,銷售額在產品上線首月即突破100萬,后續保持每月增速50%。
飲料方面,茶飲、酒飲、咖啡等賽道依然受到資本青睞。意式咖啡連鎖品牌比星咖啡于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本輪投資方為順為資本,融資資金將用于門店拓展和品牌團隊建設。該品牌成立于2022年1月,專注意式咖啡,目前在上海和蘇州有18家門店正在籌備開業。
從即飲咖啡市場來看,一二線城市中的競爭十分激烈,也是咖啡的主力市場。不過,目前下沉市場的消費正在被發掘,有著較大的想象空間。
在弘章資本創始人翁怡諾看來,咖啡作為成癮性產品,需要長時間去教育消費者,中國咖啡市場才剛剛開始,而咖啡的終局是供應鏈和品牌的生意。
其它方面,元宇宙、生活方式、美妝等領域也發生了多輪融資。就美妝而言,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美妝領域融資持續遇冷,今年以來也維持不溫不火態勢。
目前,美妝領域的融資主要集中在護膚、護理和彩妝細分賽道。如研發型護膚品牌和口腔護理品牌受到資本不斷青睞,護膚、口腔護理賽道依然火熱,口腔護理快消品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本月,Art Smile愛世樂獲得海外資本領投的500萬美元融資,將用于研發產品、完善平臺和品牌建設等。
資本更關注品牌的長期價值
本月新消費品牌融資主要集中在天使輪與A輪融資階段,其中天使輪及種子輪融資事件達17起,Pre-A輪8起,A輪融資達到12起,總占比達到72.5%,主要集中在食品飲料、生活方式等領域。
B系列以后的融資也有一部分,但較少。在市場成熟度不斷提升之下,資本更關注品牌的長期價值,更追求品牌帶來的增長的收益,品牌未來的融資門檻將會不斷加大。
從融資規模來看,7月份融資以千萬級為主,達36次。百萬級融資數量較少,這個級別的融資多集中在天使輪和種子輪,多為食品、飲料、元宇宙等領域中小品牌。
本月,億元級融資共7起,主要集中在食品飲料、生活方式、寵物等領域。
消費投資降溫,亟待走出寒冬
延續以往態勢,7月新消費領域融資項目數量環比、同比均大幅縮減,資本市場反應已較為冷淡。
從實際表現來看,融資金額變少的原因主要是二級市場開始冷卻。經歷此前的高漲行情后,不少新消費品牌獲得了資本高估值。不過從本質來看,新品牌普遍缺乏較強核心壁壘,大多是通過流量和營銷帶動銷售,市場給出高估值之后,后續卻較難獲得追投。資本更多看重的是生意的本質,品牌對消費者長期的價值創造。
從整體來看,消費需求并非一成不變,新的消費趨勢形成會推動供給端發生改變,這也表明新消費賽道具有長期價值。不過,由于疫情的不可預測性,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資本都將會更加理性。
在海豚社創始人李成東看來,當下新消費領域融資最熱門的賽道是餐飲和食品。一個很明顯的變化是,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響,非剛需品類消費品的需求正在不斷下滑。
新消費遇冷之下,資本的目光正向Web3、元宇宙、碳中和等科技領域轉移。據悉,Web3、新能源領域的相關公司,上半年估值上升明顯。
天圖資本合伙人湯志敏認為,今年仍有一些新賽道涌現,疫情催生了露營賽道,宅家催生了預制菜賽道,當前局勢下,不斷涌現一些新老品牌仍然值得重新投入。
預制菜不是一個新事物,2010年開始萌芽于B端市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帶火了C端市場,成為一個風口。
隨著懶人經濟的興起,以及部分地區受疫情影響限制堂食,讓預制菜成為了受追捧的方便食品。各路玩家瘋狂涌入,預制菜賽道如火如荼。
而預制菜賽道競爭也十分激烈,不僅有西貝、海底撈、望湘園、湘鄂情、眉州東坡等餐飲企業的加碼,盒馬鮮生、永輝超市、家樂福、錢大媽、叮咚買菜等企業也開始紛紛入局,更有以金融起家的趣店攪局。
本月,花花食界、利和味道等預制菜企業獲得融資。
目前,預制菜市場正在經歷從B端到C端的轉變過程。不過,整體來看,C端市場依然存在著較大的不可控因素,如何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顯得尤為重要。
新消費下半場會如何發展?李成東認為,民族自信是中國消費品創業的大環境,消費者比較愿意選擇本土的新銳品牌,這也是許多國貨新品牌崛起的一個大背景。
但如何長期獲取消費者的支持是一個重要命題,尤其是后疫情時代,流量為王、資本為王已成為過去式,產品為王開始回歸的時候。
附:2022年7月份新消費品牌融資詳情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