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卷不動了”
一級市場上的聲音還是維持著低迷情緒,大家信奉的“周期論”也不絕于耳。各大VC/PE機構減員的消息似乎從年初開始就未停過,他們說,“會有越來越多的投資人被拉下神壇�!�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市面上布滿了創業大佬、資深企業家、投資教父等頭銜的人對創業者的諄諄教導,比如面對裁員潮,應該緊衣縮食等等良言,卻鮮少見到有人對投資機構提出一個關于“裁員”下的建議。
裁員,對投資機構來說,更像是一種結局,而不是現象,象征著這一批投資人只是一群失敗的投機主義者。
01
“這就是周期”
VC/PE裁員不是新鮮事兒了,早在年初就有一波機構裁員潮,甚至“歲寒三友”都在社交平臺警示:“大市低迷,各位朋友,系好安全帶”。當軟銀等象征著峰嶺之花的知名投資機構也開始頻頻爆出裁員的消息后,我身邊的投資人朋友們反倒淡定起來。
一位在VC/PE干了超過4年的朋友對此進行了總結:這就是周期。
也有人表示裁員潮尚未結束,一個FA朋友告訴我,等過了圣誕節,那批從坡縣回來的投資人里,會有很多被裁員,“大家現在都在爭取坡縣最后的余糧,而如果拿不到明年的管理費,就該繼續裁員了�!�
這位FA朋友的話昭然揭示了當前本土VC/PE圈的低谷。僅以這兩年的投資熱潮看,投資有兩大波熱潮:新消費和硬科技,這兩大波熱潮是以“你死我生”的方式存在和發展的,現在或許出現了第三波熱潮——遷移坡縣。
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不少投資人對我表示,大環境的艱難讓LP也變得恐慌,他們只希望投一些相對來說周期沒有那么長的項目,而那些經過市場驗證的項目則更受到大家青睞。
投資人的“一窩蜂”動態顯得既匪夷所思又情理之中,無論是曾經的大額度投拉面,挖教授創業,還是現在的前往坡縣募資,很多人和我說本土的人民幣LP很缺乏安全感,這些市場現象亦同樣讓我覺得本土的GP和投資人很沒安全感。
風險投資,開始慢慢與共識投資、人脈圈投資,相差無異。
02
裁員的B面
如果VC/PE裁員潮背后也有B面,那一定是:投資機構們都開始不卷了。
不止一個投資人(包括投消費和投科技的)對我表達過這個觀點。負責基金中臺和后臺的Alex告訴我,“以前要對標其他機構,現在發現大家都躺平了,失去了對標的目標,我們也就不卷了�!�
不內卷只是多寶閣其中的一層,更有追求的投資人們把重心轉移到精神層面上。比如在我的朋友圈里,時不時會發現一群投資人不約而同地轉發某投資大佬歌唱的視頻,視頻畫質精美,中英文結合,制作精良。某投資人轉發評論:人總要有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甚至還有投資人評論:“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嗯。非常搖滾。
搞副業已經是當下投資圈見多不怪的流行,其中就有不少資深投資人轉戰抖音,當創業導師,對外販售創業融資典籍,搞直播。我一個投資人朋友對我透露,有一個在頭部VC呆過的投資人靠賣課,年收入直達8位數。
這些轉型做網紅的投資人對外販售的視頻課程,低則報價199元,高則高達近萬元,里面兜售的理念十分誘人,似乎只要買了課,創業就不再是九死一生的事兒。從給創業者投錢,到從創業者手里拿錢,左手投資,右手知識付費,這屆投資人完成了完美的閉環。
當然最慘的還要數越來越多的僵尸基金,Danny的好朋友就面臨著這樣的尷尬。Danny對我透露,“他們基金已經沒錢了,但又不得不繼續看項目,出去募資也不順利,LP都要看GP有沒有好的儲備項目�!盌anny的朋友每天“水深火熱”,一邊聽著領導不停打雞血,一邊又深知再募不到資他就是下一個裁員對象。
“我也在偷偷投簡歷,也面試過不少單位,但始終進不了三面,用人單位招人越來越苛刻了�!盌anny的朋友說。
03
VC/PE裁員,是好是壞?
“要我說,VC/PE裁員,終究是一件好事。”
Kevin做了9年投資,也算是經歷過一些大大小小的周期了,他想了想還是堅定地認為機構裁員是一件好事,“我一直在思考對一個一級市場的投資機構來說,什么樣的狀態才是最合適的?以往傳統的美元基金都是小而美的,后來人民幣基金起來后大家開始了人海戰術,投資這件事,如果做到最后只能裁員,那一定是從根兒上就做歪了�!�
Kevin所說的“根兒”指的是管理團隊對投資和公司管理架構的想法。他認為,投資一直是一個邊界性的問題,掌舵者應該要掌控好這個邊界。
上述FA朋友的想法類似,他說PE適合馬太效應,VC有擴張邊界,“市面上的好項目就那么多,賽道機槍手模式的VC是靠機構品牌——也就是PE認可的,寧可投錯不可錯過,這不就是為了判斷失誤找借口嗎?”
還有一位創投圈的隱形大佬對我直言,某某機構的打法直接敗壞了VC/PE這個圈子,這位大佬堅信的始終只有“克制且專業的投資”,而不是全方位覆蓋。
話說回來,很少有人會拿“投機”一詞來形容一級市場的投資,不過《偉大的博弈》一書中對投機一詞有一段極為精彩的詮釋,這段詮釋拿來形容當下“子彈緊俏、面臨裁員”的VC/PE市場狀態亦尤為貼切:
投機一直是一個頗受爭議的名詞,至少在華爾街以外的地方是這樣的。投機者經常被看成是資本主義市場發展進程中的寄生蟲,他們并不創造財富,但卻能從中牟利。當然,經紀人們很樂于看到人們熱衷于投機,因為他們可以借此進行頻繁的交易為自己增加大量的傭金。但是,這些投機活動也大大增加了市場的流動性,提高了交易量,增加了市場的參與者,而這恰恰有助于確保市場產生最公正的價格。但是"投機者"一向是華爾街上一切不幸的"替罪羊",他們總是會被指責為每一次市場狂熱以及必然隨后而來的熊市的罪魁禍首。
Kevin倒是覺得現在的VC/PE投資人很多都是投機主義者,“被裁員的那些投資人一定是沒有屬于自己的護城河,人云亦云跟著風口走的一批人�!�
在本文結束前,還有2個小問題想同大家一起探討:
1) 僅以VC/PE為討論對象,他們走向裁員,是好事大于壞事?或者反之。
2) 誰才是真正的投機者?是GP、LP、還是每一個投資經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